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立论,从辨正《甲中三百年祭》有关史事出发,指出:郭老撰此文并非仅从现实需要出发而进入了自己并不熟悉的研究领域,而是他既出于一贯的史学兴趣,又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自觉意识开辟了新的学术园地;《甲申三百年祭》由重庆至延安,由延安至重庆等地辗转流传的史迹、事略须认真考辨订正;其价值也需从多方面予以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重点中学——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山泉文学杜1983年诞生于湖南最南端的大瑶山深处。这股小小的“山泉”,翻越了崇山峻岭,流进了五湖四海,社员的各类习作600余篇(首)已发表于《语文报》《作文报》《考试报》《作文评点报》《中国校园文学》《新作文》《中学生优秀作文》《作文》《少年作家》等各级各类报刊上;参加“文心杯”、“作文报杯”、“语文报杯”、  相似文献   

3.
李斌 《21世纪》2010,(12):37-38
据资料统计,在首届全国连环画精品拍卖会上,《水浒》以1.95万元成交,1943年版的10本套《金瓶梅》更是拍到了2.1万元;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套《成语故事》市场价格也已接近万元;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60开本《三国演义》以17000元成交;李成勋等绘制的14册《东周列国志》也以15000元的拍价在上海落槌。  相似文献   

4.
南山峰高,长江水长。2010年10月,重庆邮电大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自校庆第一号公告发布以来,校庆各项活动得到了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积极关注。值此喜迎校庆之际,我们谨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和发慌的各级领导、各届校友和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经历了从报、刊未分到报、刊分野,从以刊为主到以报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共中央正式办报缘起于党的六大,始于创办鼓动性刊物《红旗》与地方性日报《上海报》,并于1930年8月将二者合并为首份中央机关日报《红旗日报》,但不久停刊。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中共中央党媒基本保持一刊一报格局,渐由以刊为主转向报、刊并重。随着《解放日报》创办和刊物停办,中共中央党媒转为以报为主。从刊到报的转变引致党媒功能、组织形式和党管方式发生变化,“党报”概念随之变更,《解放日报》改版正是这一进程的结果。这进而引起中共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对象、传播效率、宣传话语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发生变化,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郸城一高晨曦文学社成立于1998年,至今已走过了11年的风雨历程。11年来,晨曦文学社全体社员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写作的热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以社刊《晨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文学写作、研讨、交流等活动,文学创作成绩斐然。社刊《晨曦》彩色印刷,每月一期,对开四版,现已出版到第82期,发表的作品已有100余篇被《中学生》《语文报》《作文报》《百花园》《德育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作文评点报》《大河报》《青年导报》《山东大学报》《中南大学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转载,  相似文献   

7.
张友鸾在抗战时期积极从事新闻工作,担任《重庆新民报》《重庆新民报晚刊》主笔,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并且总结自己多年在新闻一线的工作实践,编写出版了新闻写作理论专著《战时新闻纸》。正是由于他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多年的从业经历以及抗战时期特殊的处境,决定了其新闻写作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和心系劳苦大众、表现人文关怀这...  相似文献   

8.
《史学年报》及其学术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的兴起是现代学术建制的重要内容,专门性的史学期刊在1920年代末兴起。作为一个典型,《史学年报》在民国同类型史学期刊中,既是持续出版年限最长者,又是总体水平最高者。以《史学年报》为代表的史学期刊,是中国史学现代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大量出现,深刻改变了现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整体形态。  相似文献   

9.
《远东报》是晚清东北地区最早的中文报纸,其“文苑”专栏所刊载的大量文学作品,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当时主持《远东报》笔政的乃是南社诗人张素,他以“婴”或“婴公”为笔名,在《远东报》上刊发了他的长篇小说《最新之儒林外史》和若干诗词作品。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丰富了我们对这位南社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7,(19):I0009-I0010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于2002年12月17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现有《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周末》、《今日商报(大众证券)》、《江苏商报》、《东方卫报》、《现代家庭报》、《家教周报》、《都市文化报》、南京手机报、《金陵瞭望》杂志和龙虎网、南京报业网站等十报一刊二网站。  相似文献   

11.
陈志群是晚清妇女报刊界贡献最大的一个报刊创办者,他先后主编与创办《女子世界》(续办)、《神州女报》,和《女报》。《女子世界》思想激进,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民族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神州女报》是为了纪念秋瑾而创办,因此大量刊登秋瑾被杀一案及秋瑾的作品,同时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联系起来。《女报》是《神州女报》的继续,为了能较长时间办下去,不直接谈反清革命,主要内容集中在女学、女权、改良旧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0~201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全国119所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西南交通大学位居第39位,较2009年上升7位,这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进入前40位;位居理工类大学第19位,较2009年上升7位。  相似文献   

13.
阿谁 《北京纪事》2010,(12):90-91
罗永年,1971年生,字仲玉,号长辉,又号日月轩,山东菏泽人,现居北京。自书、自诗、自画,诗书画作品多次发表在《工人日报》《中国社会报》《北京旅游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14.
《外交报》对《伯尔尼公约》的传播,远非只是1902年刊登了《伯尔尼公约》的最早中文译本,其1909年10月还刊登了另一个与最早译本内容相同,且更加简明、准确、白话的《伯尔尼公约》中译本;1909年8月,《外交报》刊登了《论万国会议保护著作权》一文,详细介绍了1908年德国柏林万国著作权大会对《伯尔尼公约》进行第一次修订的会议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决议,使《伯尔尼公约》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从落后世界16年到与世界同步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伯尔尼公约》最早中译本的出现。同时,《外交报》就中国当时是否应该加入"伯尔尼公约"刊登了多篇文章进行讨论,引起了朝野多方关注,极大地推进了《伯尔尼公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黄文婷 《金陵瞭望》2009,(11):70-70
随着社长周天江轻点鼠标.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众证券报》、《现代家庭报》、《家教周报》、《都市文化报》四报的数字报昨天正式上网供网民浏览。至此,集团所属九份纸质报纸全部有了数字报。这也是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献给南京解放60周年的一份大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陕北《红色中华》报,始终以党的中心任务为主要宣传内容,坚持党的领导。该报不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发展通讯员队伍和群众读报小组,而且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党的新闻事业的群众路线。创造了以社论、重要人物讲话等方式发动群众,指导工作;利用表扬、批评、组织竞赛等手段推动工作的宣传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为1942年延安新闻改革提供了借鉴,也丰富了党的新闻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17.
正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端,以《文学改良刍议》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而非以胡适于1916年底在美国撰写该文的时间为界碑一样,晚清诗界革命运动的开端,只能以1900年2月梁启超揭橥诗界革命旗帜的《汗漫录》在《清议报》发表为标志性事件。人们之所以将丙申、丁酉年间的新诗尝试视为诗界革命的发端,甚或将二者混为一谈,主要是受了胡适的误导;近人之所以认定1899年底梁氏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口号是这一运动的开端,主要是受了林志钧编《饮冰室合集》和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两种文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木刻运动,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抗日救国的木刻成为最广泛的抗战宣传武器.期间,重庆发行美术期刊种类繁多,1940年和1942年出版发行的《现实版画》《胜利版画》是迄今仅有的可查木刻期刊,它们为重庆木刻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45年重庆《新华日报》对《芳草天涯》的批判是由周恩来发动的,此前《新华日报》的整风运动中夏衍受批,可谓是其前奏。该剧之所以在受到批判之后能继续上演,除了跟周恩来的容忍、重庆左翼文艺界对该剧的批判并未达成共识之外,也跟该剧艺术水平较高,能给演出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关。另外,《芳草天涯》不过是中共高层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整顿重庆进步文艺界的引子,胡乔木批判的"非政治倾向"的代表主要应该是以胡风为首的七月派,兼及冯雪峰以及乔冠华、陈家康等人。  相似文献   

20.
在《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虹影主要是从叙述历史、空间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角度展开对重庆 形象的文学性建构。首先,虹影在历史维度上主要书写了重庆南岸饥饿的大饥荒年代与苦难的文革年代;其次,虹影将写作视 阈限定在重庆南岸,并率先奠定一种“幽暗”的叙述氛围;最后,虹影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塑造出了一批在绝望中挣扎、逃离 幽暗的女性形象。虹影基于其“主观经验感受的生活”,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贫民窟城市形象和独特的贫穷市民形象,这使得虹 影在重庆文学史上刻画出一种独特而个性化的重庆形象——挣扎在生活边缘的城市贫民如何直面“幽暗”,追逐“光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