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动力保障;加强法治建设,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法治化是法治保障;完善相关制度,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制度化是制度保障;开展公民教育,提升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素质保障。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4.
构建法治社会离不开公民意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但更关键的是中国公民普遍缺乏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而传统社会伦理道德束缚;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是公民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只有把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制度保障;把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思想源泉;把培育公民社会作为生存空间,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公民意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进程中催生出来的,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必须站在重构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视角,将知情权的保障贯穿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个过程;并积极借鉴域外的经验,遵从"知情权入宪-信息公开立法-相关辅助立法"的步骤,建立严格、完备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政府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是树立法治理念,必须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律信仰、强化程序意识;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提高立法质量、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严格行政执法,必须端正行政执法观念、转变行政执法职能、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是完善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专门监督。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社会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但目前还存在人民不懂监督、不能有效监督、不知道如何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改进公民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舆论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权;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开辟有效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宪政的核心在于对政府权力进行规则或制度的约束.宪政经济学有利于构建法治政府,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共政策民主化,促进公民参与;有利于增强公民宪政意识,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9.
从公民主体性的角度来说,公民意识是实施依法治国、加强社会监督、推进民主发展的基本前提;提升公民意识,必须开展持续有效的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公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个公平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也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崇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公平政府是我国各级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标。底线公平是公平政府建设的基础,必须保障公民的生存基本需求,保障公民的教育公平,保障公民的健康公平;制度公平是公平政府建设的核心,必须建立公平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代际公平是公平政府建设的使命,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搞好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报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的基础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求公民政府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和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根本在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要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核心就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作为其中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针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丰富了司法改革的理论内涵。在人民司法领域形成了"人民司法观",从司法权的根本属性、行使目的,以及运行效果方面充分诠释了人民司法的核心要义;在公正司法领域形成了"公正司法观",通过彰显司法中的公平正义、监督制约等价值,树立了司法权威,获得人民对司法的认同;在司法治理领域形成了"司法治理观",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司法的定分止争功能,以司法公信力建设为引领提高司法治理的有效性,使司法的保障功能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以满足新时期人民对司法的需求;在司法监督领域形成了"司法监督观",创新提出了新型司法权制约监督的理论,以党内监督为核心,实现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创制了多种监督司法的手段实现监督司法的目的;在司法职业领域形成了"司法职业观",从司法职业队伍建设、领导干部的职业能力、司法品德等方面入手,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通过对五种司法观的创制与凝练,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建设公正权威高效司法制度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观是建立在我国长期司法改革实践基础之上的,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司法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相关制度机制,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观是推动我国司法改革纵深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其生成的文化背景、精神依托、观念基础和根本保障:法律文化的多样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生成的文化背景;公民的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生成的精神依托;人本主义的法律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生成的观念基础;权利本位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生成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张丽晔 《金陵瞭望》2008,(14):25-26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主动或者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者使其知晓有关政务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国家将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以外的政府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使人民在了解政府事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决策与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政务公开是公民行使知情权的基础,也是政府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的重要方式,对于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发展,中国民间组织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民间组织的发展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制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良法";有利于形成监督、制约行政权力的组织力量;有利于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机制;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限政府。在当前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培育、正确引导民间组织的发展,推动中国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坚持人民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公民和主权所有者的二元身份,人民既是政策执行的客体,又是政策制定的主体,保证人民参与事关自身利益的政策制定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过程,实现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人民的参与权与幸福感的认知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为了保障这一权力的实现和权利的表达需要政府担负起更多责任,在开放对社会行为的容忍度的同时抓紧制度建设和整改,在教育的源头加强公民的参与意愿与能力,保障与鼓舞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民监督政府主要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是最根本的监督形式,人大监督制度的完善应从自身的制度建设开始。其主要途径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增设专门委员会,如增设宪法委员会、设立预算审计委员会、设立公民申诉控告委员会;完善人大会议形式;以及通过法律规定人大监督的效力。只有形成了一整套监督制度,才能完善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深刻的监察法治思维,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形成了立体多层的监察法治思维体系.从理论维度上看,囊括了党的领导思维、人民主体思维、中国法治思维、全面反腐思维;从实践向度上看,强调将党的领导贯彻于反腐实践,通过法治反腐来增进人民幸福,促使监察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治理效能,凭借高质量监督推进反腐工作高质量发展.监察法治思维体系集中表达了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基本逻辑与核心要义,即党以法治的方式实现对公权力运行的全面监督.习近平法治思想发展了监察法治思维并引领监察法治实践迈向新高度,促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党的领导更有制度体现,反腐为民更具制度效能,法治方式更有人才支撑,全面反腐更具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就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与我国政治社团监督的逻辑关系而言,人民通过政治社团监督政府是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的必然产物和重要实现途径.目前,我国政治社团对政府的监督存在内容泛化、形式虚化、力度不够、效能不高等问题,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政治社团监督,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