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主要利用社会网络矩阵分析法对网络虚拟社区中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概括出网络虚拟社区群体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计量分析模型对这些特征如何影响虚拟社区CMC信息传递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了控制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识别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结构及特征,解析网络舆情发展的重要节点,有助于从舆情源头疏导、管理负面舆情,增强体育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效率与效果。本文以"6·23国乒罢赛门"为案例,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该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在社会网络分析视域下,分析该事件网络舆情的网络拓扑结构,揭示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为体育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历经"形成-爆发-扩散-衰退"四个阶段;(2)网络舆情传播结构的整体密度不高,节点间存在普遍的交流关系,但紧密度一般;(3)节点间距离短,信息传播速度快;(4)存在凝聚子群,促生出多中心、多主体的传播网络结构;(5)有结构洞存在但约束力相对较小,信息多为直接传播,个体位置和角色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网民兼具网络舆情的信息源、传播者和受众等多重角色,在网络舆情传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构建了研究高校学生网民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的七维度模型,并通过调查,初步揭示高校学生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特征、舆情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结果、传播心理、基本态度以及监管诉求.基于此提出了更好地优化与管理高校学生网民参与网络舆情传播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医患关系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存在基于羊群效应的传染行为,并且主要受到传染系数大小的影响,而传染系数又取决于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网民之间的接触程度、他人观点和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信息获取的齐全可靠程度,其中信息的齐全可靠性主要受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网络舆情报道不完备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要减少有关医患关系负面网络舆情传染,政府应当加强信息监管力度,社会媒体应当承担起事实传播者的角色,网民应当提升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我国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其之间的关联,提出现存的问题及未来的趋势,抓取了2014—2018年CSSCI来源期刊刊载的网络舆情相关文章的关键词,构建高频词的共词矩阵,使用聚类分析将高频词聚集成7个类团,并采用战略坐标图揭示类团内部及类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主要集中在舆情传播的仿真建模,基于大数据的微博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突发事件、公共热点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等7个领域。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存在对舆情传播中个体特征的研究较少,对微信以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舆情的研究较少等问题。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演化、个体情绪认知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等是潜在的重要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渠道,网络口碑传播在虚拟社区中的作用也随之突显,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提升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营销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口碑传播问题吸引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诸多关注。聚焦于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机理,以虚拟社区中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涉入度与口碑传播意愿的内在作用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动机取向这一变量,构建了新的口碑传播意愿作用模型,对涉入度与口碑传播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析,既为补充和完善网络口碑研究做出了贡献,也为互联网企业实施有效的用户口碑营销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网络传播及网络传播系统研究方法创新的需要,从网络型组织的系统复杂性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舆情传播作为复杂型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索;使用基于信息科学的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来开展对网络舆情传播的研究;提出网络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系统概念;基于描述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对网络舆情传播复杂系统做出Logistic描述。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企业热点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目前对中国企业网络舆情应对研究相对较少。在长尾时代,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敌,小众文化也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应关注信息的长尾部分对企业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基于“长尾理论”的视角,分析中国企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现状及其问题,发现中国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大多不合格,企业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珍惜企业信誉;更新危机传播理念,重视新兴媒体的传播效应;选择权威媒体和机构,消除负面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如同现实社区,城市虚拟社区中也存在着不当或非法谋取利益的行为.由于城市虚拟社区信息以比特速度传播、传播范围无边界、网民发言匿名性等因素,使得传统社会管理方式无法对这些失范行为实施有效管理.因此,从城市虚拟社区网络结构和社会资本在其中运作的规律出发,提出鼓励社区主体参与社区网络、鼓励社区内群体的多样性发展等方式来对城市虚拟社区实施治理.  相似文献   

10.
网络意见领袖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网民对其信任程度是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项Logistic模型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信任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实诚的损失、平台把关或审查制度、权威性、信息互动、阅读信息、法律约束以及查看微博等因素影响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崔新宇  陈乾 《国际公关》2024,(5):125-12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呈现多样性,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导致治理更加复杂。高校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研究制定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从危机传播视角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阶段,通过文本分析法从情感分析、词频分析、社会网络语义分析的角度对“知乎治校”具体案例分析,研究了“知乎治校”现象不同危机传播阶段的情感倾向、词频特征与语义网络差异。  相似文献   

12.
舆情本体是危机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文本内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热度和危害性.以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为例,甄选网络舆情本体的高频词汇,从词汇类目和演化阶段两个维度,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本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网络舆情受媒体议程设置影响,网民对事件的探讨基于媒体的报道内容,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和深入的内容生产;“用脚投票”“抵制”是网民表达不去旅游的意愿和负面情绪的最主要方式;网络舆情的发散追因现象明显,将旅游事件发展成社会事件,将事件的负面影响扩大到整个旅游地,将个别案例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层面;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现象明显,极端表现是层出不穷的语言暴力、人肉搜索、网络恶搞或造谣诽谤;应对网络舆情的冲击和影响,需要从提升网民和政府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自律、重视网络舆情的反馈作用以及建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是互联网社交活动产生后衍生出的一种公众网络行为。网络舆情相对于传统舆情而言具有传播范围广、影响效应大、获取速度快、数据追踪难等一系列特点。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分析研究现状的梳理,进一步系统地比较研究了网络舆情分析的主流方法和技术手段。网络舆情是不断变化的,其规律也不断发展,分析维度、研判方法、引导策略也会随着时间和公众的视角不同而变化,本文结合上述内容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网络舆情分析新的研究思路,为舆情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网络舆情属于新兴的网络和社会现象。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对于维护旅游形象、提高旅游管理与决策水平、保障旅游产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旅游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旅游网络舆情的基本构成、发展机理、管理对策三个方面对旅游网络舆情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介绍,分析了主要学科理论对旅游网络舆情研究的贡献,提出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力求建立相对完善的旅游网络舆情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现实社会的网络映射,微信创造了崭新的“共在感”和“圈层关系”,承载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基于独特的形态、结构与动力系统,微信场域构建了“圈层区隔”和“层级分化”的传播秩序,呈现出半封闭、多节点、多层级的非典型生态格局。微信传播机制具有天然的自我约束性和稳定性,逐级过滤、时间延迟、空间割裂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舆情风险指数。与此同时,微信场域存在难以甄别舆情风险要素、深度传播与社会动员、信息勾连与信息遮蔽等潜在风险,易导致市场震荡、信息异化、技术异化等舆情生态失衡现象。因此,应从舆情主体、信息、环境三个层面入手,以创新性思维构建微信舆情防范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邻避设施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传播探析首先要分析传播要素、传播周期和传播特点。然后,分析邻避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建构:网络舆情往往因“蝴蝶效应”、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媒体追求“眼球效应”、民众急于维权等因素而走向失控;从而表现出谣言泛滥、群体极化、官民情绪对立等突出特征;网络舆情能够起到信息传递、引导监督和超前预警的正向作用,但也会造成邻避设施的被污名化、恐慌性情绪以及激化官民矛盾的负面影响。要搞好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必须从政府转变职能、媒体承担责任、群众理性参与等措施入手,多方合力联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共识下,作为初级群体之线上参照的互联网圈子,成为反思经典意见领袖理论生成之社会关系基础,调试本土网络意见领袖理论的关键切口。通过对百度贴吧中分层随机抽取的80个样本贴、3221条发言进行结构观察与数据检验,意见领袖被证实存在于虚拟社区的最小交流单元,即互联网圈子之中,且其作用效果受圈子密度与类型(情感、任务、兴趣、工具)的共同影响。由此,一个全新的理论镜像得以形成:凭借"滚雪球"式的传播结构,互联网圈子确认了虚拟社区中信息发起者的意见领袖角色,即传播网络的权力中心;同时,由于互联网圈子浸润于不同社会关系血脉,其授权形成的意见领袖在实际作用上又是非均衡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元信息平台的融合与发展,民众教育水平和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的提升,与产品相关的网络舆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传播主体、演化特征、发展态势评价、舆情应对、研究方法等方面梳理我国面向产品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提出面向产品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可以基于与产品的关联程度划分网民群体、探讨企业间合作行为的影响力、重视意见领袖的专业背景对舆论的影响、充分考虑多渠道交叉传播的作用力,建立多主体差异化定位的协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兴的舆情表达方式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情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络以及高新信息传播工具来实现主体言论发表、情绪表达和观点阐发的表现形式。与传统舆情表达方式相比较,它具有了一些明显不同的特质,产生的影响也是积极正向和消极负面同时并存。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群体,由于自身的一些群体性特征,其网络伦理道德往往受到网络舆情的极大影响。这就使得加强网络舆情研究及监管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具有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舆情分析视角,将多维度舆情信息纳入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分析范畴,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信息采用不同文本处理方式,基于实验研究并结合内部平台基础信息指标与外部舆情信息指标,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方法构建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甄别模型,验证舆情信息指标对甄别模型的性能提升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综合采用平台基础信息、运营信息和舆情信息进行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甄别,准确率更高;第二,相较于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逻辑回归模型而言,神经网络模型的甄别效果最佳.本研究有助于金融监管部门科学全面地了解网络借贷平台运营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监管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