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信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富兰克林的《自传》是世界享有盛名的伟人传记,本书所倡导的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非凡成功之奋斗精神,在美国和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改变了无数年轻人的命运.富兰克林的《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也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书信体自传.  相似文献   

2.
《富兰克林自传》通过不同的话语叙述对自我进行了书写,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从印刷工走向了公益人,最后以国父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富兰克林完成了从个人身份向民族身份的转变。富兰克林的身份在自我与他者的矛盾冲突中获得了理想的平衡,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说话人与听众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他的多重身份不仅反映了特定时代中自我的觉醒,代表着个人的成功,也注入了全新的启蒙思想,它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一个国家的身份、一个时代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富兰克林自传》叙述了富兰克林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详尽地介绍了他创业、奋斗、成功的历程,以及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作为一部成功的自传作品,《富兰克林自传》更倾向道德力量的展示和教化功能的推广,并通过使用小说修辞技巧——视点控制与时距控制等宏观技巧和反讽等微观技巧.来表现对读者进行道德教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美国评论界一般将汤亭亭归入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一类,将《女勇士》作为非虚构类的自传来接受,结果导致对汤亭亭的边缘化以及对其作品的文学成就的忽视。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在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文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潮流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女勇士》通过戏仿华裔自传,对这一文类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尤其是对华裔女性通过“被同化”、“被美国化”而受到主流社会接纳、实现“美国梦”的成功故事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该作品对华裔历史叙事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再加工,从而成为典型的历史编纂元小说。  相似文献   

5.
《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是一部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但自它问世以来,人们也同样觉得其美中不足,存在种种缺陷。1.内容方面的缺失和谬误;2.语气上的虚伪;3.结构方面的混乱;4、写作风格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浅析《华女阿五》中饮食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文学之母”黄玉雪在其自传《华女阿五》中探讨了作为华裔女性的身份问题,而这部自传因对饮食的大量描写而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批评。文章将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分析在这部自传中饮食对主人公身份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角度看,美国主流评论与出版界的商业化运作共同决定了《女勇士》的自传性质.《女勇士》中花木兰的形象反映了第一世界女性主义追求性别平等的旨趣,体现了混合基督教善恶论的美国地缘政治意识,而富有异国情调的故事背景则衬托出花木兰东方“他者”形象.在文学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华裔女作家仍处于被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自传主题表达的是与人格相关的个人历史,《范爱农》的悼亡主题下就隐藏着自传主题。从《哀范君三章》(1912)到《范爱农》(1926)的诗学转换暗示了鲁迅以自我表达为重心的写作动机,《范爱农》与《狗·猫·鼠》《尼采自传》的结构呼应则显示了鲁迅以自我命运与性格的自传性写作动机,厦门的写作语境则显示了以“坟”为核心意象的包含着死亡与新生的吊诡心理机制,而《范爱农》在“真实与诗”之间的互动显明了“性格即命运”的自传主题。围绕《范爱农》文本及其周边的考察,揭示了鲁迅将它作为《朝花夕拾》终篇的核心意图——思考性格、命运、抗命运等自传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拉康的镜像阶段说是对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认识,同样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生成的理论。用拉康“镜像阶段”说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解剖《红字》人物中珠儿的心理,她恰恰完整经过镜像阶段的心理历程,珠儿的心理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珠儿的故事,是《红字》中主体自我意识体现的最基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孟园 《金陵瞭望》2008,(21):92-93
在他出版的自传《我不是老外》中,他说:我永久离开美国,是要跟着中国人往前走。最大愿望是能真正成为“南京人”!  相似文献   

11.
富兰克林的实用精神包含着一种世俗的智慧.他的这种精神因现实(即实际生活)的要求、宗教的影响而产生,又因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支持而得以发展,因此成为主导美国的思想潮流之一.他对作用于现世的实用精神的肯定对后世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富兰克林以他的远见卓识认识到,向其他文化学习,对于美洲的人民来说,在把美洲建设成世界其他各地方仿效的样板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在向其他文明学习的过程中,富兰克林努力从中国文明中汲取营养,用孔子的道德哲学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用中国的技术来提高美洲人民生活质量。他的这一努力为美洲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爵士乐时代”的代表人物盖茨比与富兰克林精神的密切关系,论证了盖茨比人物形象与美国历史传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更具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富兰克林的道德修善法与《了凡四训》的改变命运之法,并就这两种修行方法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比较研究。道德修善法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风格与实用主义的精神,以个人为本位,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内核;改造命运之法渗透了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的精神与舍己为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社会为本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的胸怀与恢弘的气度。但两者都崇尚谦虚/谦卑、生活简朴并都有宗教的渊源。文章认为富兰克林的道德修善之法、《了凡四训》的改变命运之法的真义与目前人类开始关注的德商(MQ)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克雷明的《美国教育传统》是其三卷本《美国教育史》的结晶,该书是建立在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克雷明在《美国教育传统》中重新界定了美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进而开发出了美国教育史研究的新方法。虽然克雷明的教育生态学理论产生于人们对美国教育制度持普遍怀疑态度的时代,但克雷明仍对美国教育制度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美国殖民主义时期的作家克雷夫科尔的作品———《来自美洲大陆一位农场主的信件及美国 18世纪见闻札记》 ,分析了克雷夫科尔的乌托邦思想的形成原因 ,并探讨了克雷夫科尔在国家尚未完全形成的前提下构想的理想社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术界对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及其作品的了解尚不全面,多以为《无形人》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惟一长篇.其实,拉尔夫*埃利森一生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创作道路, 在《无形人》之前和之后,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他耗费近四十年精力创作且在身后方得以问世的第二部长篇《六月庆典》,尤其应予重视.思考和探索黑人的身份及黑人如何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又能与美国社会和谐共处,是回荡在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中的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拉尔夫·埃利森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黑人文学主导思想的发展倾向和演变轨迹.在语言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拉尔夫*埃利森也一直在孜孜探索实验,力求吸收当代小说和其他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技巧,在不失自我本色的同时突破自我,展现新的艺术风貌.只有完整动态地把握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并把它放在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总体背景中进行观照,才能对他的文学成就和地位给予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善与恶交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小说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哈克贝里·芬这一矛盾个体。小说中主人公哈克贝里·芬这一矛盾个体在寻找自由的旅途中与社会的相悖与相容揭示了人类寻梦之旅的归宿感和安全感以及人类永恒处于两难境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伯恩斯坦作为语言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美国语言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诗之结构看似凌乱,语言表达也很支离破碎,这便使得他的诗歌难度很大,让不少读者拿起他的诗不知所云;有的读者因此甚至认为他的诗歌是语言垃圾。然而,若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维视角对伯恩斯坦的语言诗进行探讨,用形而上学的基本方法去展示其诗歌的意义世界,则可以看到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历程中 ,基辛格不仅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启者 ,而且是中美关系三十年来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如果说作为中美接近战略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基辛格更多的从美国外交战略的需要出发 ,那么作为此后三十多年中美友好的提倡者 ,基辛格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出发。他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自制特征 ,这与其早年学术生涯中形成的历史哲学理念有相当的契合。本文试图从基辛格的中国文化理念的角度对其三十年来的美国对华战略主张作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