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的6月22日,美国拳击手乔·路易斯将在纽约与当时世界重量级拳王、纳粹心中的代表和象征——德国人施梅林激战:那时,希特勒疯狂推行领土扩张政策和迫害犹太人,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敏锐地将这场比赛和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联系起来:比赛前,罗斯福在白宫召见了乔·路易斯。在简短的会见中.这位美国总统对乔·路易斯寄予厚望:“乔,我们需要你去打败德国人。”乔·路易斯激动了,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自己.  相似文献   

2.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2003年年底在科隆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加博尔·施泰因加特和奥拉夫·伊劳两位记者的采访,对美国强权支配下的世界、伊拉克战争的后果及德国人的付出和遗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德国法西斯头子阿道夫·希特勒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消失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但是他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却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从正反两方面来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保卫今天的和平事业。深入地研究希特勒及第三帝国的兴衰史,分析它们所以能在人类历史上猖獗一时而最后导致灭亡的原因,也许是有益的。《我的奋斗》第1卷于1925年秋季出版,第2卷于1926年出版。严格说,它不是希特勒的亲笔作。它是1924年希特勒在兰兹堡要塞被囚禁时,由他口述由鲁道夫·赫斯记  相似文献   

4.
到处有人缘 2000年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乔治·W·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得以子承父业的总统。(1797年3月4日,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  相似文献   

5.
宴请不睦 引发战争火烧白宫 1803年12月,英国公使安东尼·莫锐夫妇,应杰佛逊总统之邀到白宫晚宴。杰佛逊是鳏夫,经常由国务卿麦迪逊夫人充女主人。那时美国独立不久,八年战争中积压的仇恨记忆犹新,那位恩怨分明的美国元首,对典型的英国绅士派的莫锐和他傲慢的太太颇为反感。莫锐也因为杰佛逊第一次接见他穿的是便衣和拖鞋,认为是有意轻视他,因此心存芥蒂。 当侍者宣布晚宴已设妥,总统毫不犹豫地挽着麦迪逊夫人先行,麦迪逊也就请了一位女宾,随之步入餐厅,其他的宾客则任其选了女伴,到后来,公使发现只剩下他和  相似文献   

6.
让我从一则轰动一时的消息谈起:原来,在1945年4月,纳粹分子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压根儿就没有结束自己作为“头号”战犯的生命。 1945年4月22日,在他宣布自己将在柏林死去的决定之后,他邀请盖世太保的头子缪勒到自己那里去,同他一道研究并确定了自己逃离柏林的计划。元首将自己的替身留在了柏林,从加托机场登上了飞机,离开了被苏联军队包围的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科学家是否正在以反恐战争的名义放弃其道德原则?《希特勒的科学家》(Hitler'S Scientists)一书作者约翰·康韦尔认为,目前的压力或许与科学家们在阿道夫·希特勒统治下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法西斯上台后,苏联面临着日本和德国东西两方面侵略的威胁,制止侵略,避免或推迟战争,特别是避免两线作战,这是苏联战略的出发点。为此,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本文着重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时期苏联的远东政策。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也夺取了政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随着日、德法西斯的崛起,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争烽火四起,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下的苏联,越来越面临着军国主义日本和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的威胁。如何解除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9.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小说《裸者与死者》而闻名于世。最近,他以80高龄出版了一部极富挑战性的书《神圣的战争:美国的十字军东征》,叙说了“9·11”事件后美国的反恐斗争。近日,梅勒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编辑格哈德·斯潘尔的采访,谈了他对美国舆论氛围和布什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富兰克林·D·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连选连任四届的总统。在他任职期间,为了对付严重经济危机和法西斯战争威胁,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称作“新政”。“新政”的实施,使美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持久性的突出变化,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作了必要的准备。二次大战期间,罗斯福作为美国最高决策人,他的全部政治活动对美国以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国际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斯大林称罗斯福是一位“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政治活动家”,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最强有力的一个人物”。对罗斯福的“新政”,同对罗斯福本人的评价一样,历来毁誉不一。有的誉之为一  相似文献   

11.
1951年4月11日,正值朝鲜战争酣战之际,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除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各项指挥权——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军总司令以及远东美国陆军司令,并命令美国驻朝第八军司令马修·李奇微中将接替麦克阿瑟原来所担任的职务。麦克阿瑟被解职以后,立即在美国国内政治舞台上引起一场大风波。右翼共和党人和院外援华集团对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展开猛烈的攻击。他们要求全面审查政府的外交、军事政策;邀请麦克阿瑟立即返回华盛顿向国会阐述他的全部观点;甚至研究弹劾总统的可能性。许多市镇烧了杜鲁门和艾奇逊的模拟像,好几  相似文献   

12.
提起澳大利亚文学,人们较为熟悉的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对小说家彼得·凯里(Peter Carey,1944一)则一般知之甚少.彼得·凯里虽不象怀特那样享有世界声誉,但是在当今澳大利亚文坛上却被批评家誉为“‘新派’作家中最富有独创性,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所著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历史上的胖子》(A Fat Man in History)《战争的罪恶》(War Crimes)以及长篇小说《幸福》(Bliss)和《魔术师》(Illywhacker)等.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曾获得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位文学大师及其文学作品充满着戏剧性的矛盾。从他的生活道路、作品内容、作品主题、创作方法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帕特里克·怀特及其作品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14.
哈里·L·霍普金斯(Hopkis·HarryLIoyd)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新政派”人物,也是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推行反法西斯政策的得力助手。1890年8月17日,他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的苏城。1912年毕业于格林尼尔学院,在那里他以一个“精明的校园政治家而出名”。1913年,霍普金斯来到纽约福利中心,从此他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社会福利救济工作。1928年,他结识了富兰克林·罗斯福。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在走向总统宝座的道路上,也许你很难相信,他曾经为自己的“鼻子、眼睛”制定了“行为规范”。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建国后的第一任总统,被称为“建国之父”。华盛顿具有领袖人物的超凡才能和品质,靠实干起家。在200多年的美国历史上,人民一致称赞他是“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中第一人,一位举世无双的伟人”。美国现在的首都华盛顿,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但是,他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如此优秀。乔治·华盛顿欢乐的童年,被投下了沉重的黑影。他刚满10岁,父亲就去世了。父亲为人正直,对朋友讲信义,他的好品格给了小乔治十分良…  相似文献   

16.
共和党人乔治·沃克·布什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 ,他上台后美国政局走向如何 ,美国政策又会有那些变化 ,这些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考察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会对人们认识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和美国政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了。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约占世界4/5的人口卷入其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一次大浩劫。希特勒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他能走到这一步,也是国际环境为他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当时的大国外交政策的失误对希特勒的行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德国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失败后,苏联又和德国接近起来。同西方国家一样,苏联也没能逃脱希特勒德国践踏的厄运,而且是这场战争中牺牲最大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于各自特殊的情况,苏联同德国在拉巴洛条约的基础上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法西斯政权在德国建立以后,德苏关系逐渐疏远,苏联认为德国正日益成为世界人民最危险的敌人,世界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据此,苏联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1933年12月12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争取集体安全的决议,并向民主国家提出倡议。遗憾的是,苏联的倡议没有得到回音。 针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法等国虽不乏有识之士,要求政府联合苏联共同对抗德国,1938  相似文献   

18.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布对德作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标志.波兰沦陷后,希特勒立即进攻北欧,挥戈西向,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就希特勒的侵略本性和既定的战略目标而言,德波战争爆发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德波战争是否就不可能阻止或推迟爆发?希特勒又是怎样实现了他  相似文献   

19.
当今德国问题又成了世界举世瞩目的问题。新法西斯运动已在欧洲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国际社会问题,德意志将要占重要的地位。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希特勒的历史,也许对我们认识今天的世界仍有一定的益处。一、K·豪斯霍夫的地缘政治论K·豪斯霍夫(Karl Haushofer)据研究地缘政治的经验,吸收前人从政治角度论述有关地理问题,进一步结合希特勒从历史上提出而强调的德意志问题。从地缘政治对希特勒和德国法西斯妄图征服欧洲、统治世界的要求,加以系统的理论阐述。这套“理论”就成为德国民  相似文献   

20.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布对德作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标志。波兰沦陷后,希特勒立即进攻北欧,挥戈西向,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就希特勒的侵略本性和既定的战略目标而言,德波战争爆发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德波战争是否就不可能阻止或推迟爆发?希特勒又是怎样实现了他灭亡波兰的侵略计划呢?本文想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