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12月,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关内的势力直隶(今河北省)军务督办李景林之间曾有一场激战,史称国奉战争。李景林是奉系重要将领,在派系林立的奉系军阀集团中属于新派中的大学派(土派),受到奉系中占统治地位的老派和新派中的士官派(洋派)的排挤。为保有直隶地盘,他曾反对张作霖对国民军用兵。因而,李景林曾经暗中参与奉系重要将领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反对奉系张作霖,扬宇霆集团的秘密活动,并在郭松龄公开倒戈反奉后,于1925年11月25日发表通电,指责张作霖“好争喜战”,劝张下野,把权力交给张学良。然而,仅仅过了10天,风云突变,李景林又通电声讨冯玉祥,从而导致国奉战争的爆发。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李景林在数日内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呢?这个问题还得从考察国奉矛盾和斗争的全局中来寻求答案。发生在1924年秋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国民军,而奉军亦趁势猛攻,从热河一直打到天津,致使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败,于  相似文献   

2.
1924年10月22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不久,与奉系张作霖等拥段祺瑞上台。1926年4月10日,冯玉祥国民军又将段祺瑞推翻。从此,冯的政敌给他冠”倒戈将军”的称号。冯玉祥及国民军与段祺瑞执政府的关系比较复杂。本文试述其发展始末,并以此窥探冯玉祥政治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建立国民军,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迫于军事、经济压力和政治上倾向进步,冯玉祥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同时,苏联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急欲培养壮大能与奉系军阀抗衡的亲苏力量,扩大其在华的影响。于是冯苏关系迅速升温,苏联政府对国民军进行了大量武器和军队经费等方面的援助。虽然双方进行的是有条件的实用主义性质的合作,但却迅速增强了国民军的实力,有力地支援了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动了大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4.
很早以来,奉系军阀内部就存在很多矛盾,有老派、新派之别,亦存洋派、土派之争。张作霖、张作相、张景惠等“绿林兄弟”属老派,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等为新派。新派内部,又分成洋派和土派。洋派也称为士官派(日本士官学校出身),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代表;土派也称为大学派(国内陆军大学毕业),以郭松龄、李景林为代表。由本身利益决定,士官派与老派观点一致,对外亲日,对内好战,思想反动,属于守旧派,以张作霖、杨宇霆为总代表。新派,特别是其中的大学派,反对军阀混战,主张励精图治,发展实业,思想趋向进步,属于革新派,以郭松龄和后起的张学良为总代表。随着奉军的崛起和没落,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争斗亦日趋尖锐化。可以说,一九二五年底郭松龄举兵反奉,是两派矛盾发展的一次公开暴露,而一九二九年初张学良诛杀杨守霆、常荫槐,则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和总解决。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国民军,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败,浮海南逃,战事遂告一段落。国奉双方妥协的结  相似文献   

6.
1925春,段祺瑞为使自己重新当政合法化,在北京召开“善后会议”。该会实质上成为各派政治势力分赃攫利的场所。以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以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段祺瑞执政府合作又斗争。这一切都是冯玉祥及国民军军阀政治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我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以及革命学生的爱国运动蓬勃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即将到来。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帝国主义深怕它的走狗北洋军阀的垮台,会(井彡)响它在华的既得利益,实现不了“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野心,便与北洋军阀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故意挑衅,制造事端。1926年B月,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作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见张作霖屡次失利,便公开出面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所击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后来为什么能够东山再起?吴佩孚再起后为什么又能立即与张作霖结成反革命联盟?直奉军阀是如何联合进攻倾向革命的国民军的?国民军在山东、河南失败的原因何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所击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后来为什么能够东山再起?吴佩孚再起后为什么又能立即与张作霖结成反革命联盟?直奉军阀是如何联合进攻倾向革命的国民军的?国民军在山东、河南失败的原因何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1926年9月17日,正当南方北伐军兵围武昌、鏖战江西之际,北方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崛起,在绥远五原举行庄严的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宣布接受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北伐战争和全国大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在上海曾说:“这口曹吴的武力统一,被国民军推翻了,兄弟以为到了讲和平统一的时机”。(《孙中山选集》第884页)孙中山所说的这个“和平统一的时机”,就是当年北京政变后一度出现过的一段非常短暂的时间。10月21日,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从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线倒戈回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控制了北京。这就是所谓北京政变。北京政变之后,奉系成了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张作霖要求乘胜向鲁、皖、苏发展,为其部下寻得地盘,并为包围北京,控制中央政权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1926年9月17日,正当南方北伐军兵围武昌、鏖战江西之际,北方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崛起,在绥远五原举行庄严的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宣布接受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北伐战争和全国大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冯玉祥部在直奉两系武力挤压下退驻西北,这对久踞西北的回马集团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之威胁,因为冯玉祥统一西北的战略目标终将与其既有利益发生冲突。如果说河州事变是回马集团对国民军入甘后的一次武力试探,那么凉州事变则是国民军对凉州回马势力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说河凉事变是国民军与回马集团之间政治博弈与武力冲突的产物,但其发生发展及所造成的的回汉仇杀给西北民众带来的心理伤痛至今犹存。如何消解回汉纠纷,正确处理回汉民族关系,不仅是当时冯玉祥及南京国民政府审慎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天我们需要正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南口大战前,国民军一军内部产生严重矛盾斗争。冯玉祥的"下野"使其日益剧烈、复杂,最终几至内部发生火并。这是国民军军阀武装本质的充分表现,也是其在华北失败的原因之一,并暴露了本身缺乏政治经济凝聚力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  相似文献   

16.
国民革命时期,苏联军事顾问作为一个特殊团体,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大革命的进程,许多军事顾问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苏联军事顾问在中国南北方(北方是指冯玉祥国民军)活动所产生影响进行比较,以此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24年十月,直奉二次战争,吴佩孚坐镇滦州,派冯玉祥出喜峰口,从侧面进攻辽宁。冯玉祥潜师回到北京,联络胡景翼、孙岳发出漾电(二十三日)组织国民军,囚曹锟,逐宣统,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政。这次政变,当时报纸上称叫“冯玉祥倒戈”,冯玉样自称作“班师之役”,有时也叫“首都革命”。首都革命这个名词最初实出于续桐溪(西峰)。首都革命的主谋,也就是续桐溪。1923年,陕军胡景翼驻兵顺德、安阳之间,刘守中(允成,同盟会会员,以后长期当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是一生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将领”,“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1926年9月的五原誓师,是他曲折奋斗中发生的第一次重大的革命转变,即由一个北洋军阀中分化出来的将领,转而公开正式参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本文拟对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转变的原因、表现及其评价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冯玉祥由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是一生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将领","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1926年9月的五原誓师,是他曲折奋斗中发生的第一次重大的革命转变,即由一个北洋军阀中分化出来的将领,转而公开正式参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本文拟对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转变的原因、表现及其评价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兆祥 《中华魂》2013,(23):38-38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加紧了进犯华北的步伐。一九三三年五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以国民军旧部为基础,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并通电全国,实行联合抗击日寇的进攻。同盟军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宝昌、沽源、多伦等地,一时军民抗日信心大增。这时,部队驻地一名县长,觉得此时是巴结领导的好机会。一日,提着两只老母鸡来到冯玉祥将军司令部向其示好。冯将军一见来人便问道:“就送来了两只吗?”那县长以为是嫌他送少了便立即回话说:“今天先送上两只.改日一定多送几只来。”冯玉祥一脸严肃地说:“送一只鸡打你十军棍,送二只鸡就打你二十军棍。”言毕便命令身边的士兵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