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海南省是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的地区,曾一度达到100:135.8,个别市县曾突破100:148。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偏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切。为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海南省从2003年起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3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降到了118,出现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促进全省市县努力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形成全省"一盘棋"局面,省委、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由生育控制政策带来的低生育率水平以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中国自1980年以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态势。1986年,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法律、法规等措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治理。2000年以来,采取了更为综合性的手段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治理,查处"两非"的同时,运用利益导向等社会政策工具引导人们转变男孩偏好。然而,2005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的态势稍有缓解,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下降的势头,但其总体偏高的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在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以及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过程中,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推行"三帮一"服务责任制,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促进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环环相扣和良性运作。"三帮一"服务责任制的实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由打防并举向重在防范转变,由被动管理向重在治本转变,实现了由社会宏观层面向家庭微观层面的有序衔接,成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力抓手。笔者结合实践,围绕"三帮一"服务责任制这一主题谈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不断深化各种治理措施,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宣传教育、利益导向、依法打击、生育全过程管理、重点县管理的"3+2"工作经验,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梁颖  汝小美  宋冰  王聪 《西北人口》2011,32(2):6-12
中韩两国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特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总结韩国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措施和做法.特别是通过促进妇女政策环境的形成和建立社会性别平等机制来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北省立足实际,坚持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全省重点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对治理工作规律认识,逐步探索完善"1132"治理措施,即:摸清一个底数——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明确一个要求——治理靠县,责在政府;抓好三个重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坚持"两手"并重——一手抓打击、一手抓关爱。以摸清底数为前提,县级治理为主导,重点治理为手段,打击"两非"为震慑,关爱女孩为导向,探索建立了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就我国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讨论。这场学术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到我国出生性别比是“真性”失衡,为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弄清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拓展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范畴;推动了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治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许多国家的出生性别比出现持续偏高。为了探求解决偏高出生性别比问题的有效路径,本研究在对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理论框架,并以中国的浙江省为例,验证这一理论框架的适用性,揭示出生性别比下降的有效路径及内在机制在于把握住观念转变与行为约束的时机,实现发展与治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宁晋县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人口大县之一。为从根本上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问题,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于2011年启动了"倡导民俗变革,推进性别平等"行动计划。经过几年的实施推进,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逐年回落的势头,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复杂,在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和严重偏离正常值域的情况下,性别结构失衡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也需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成分明显大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性别偏好有关。周期成分不是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尊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的客观规律,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条件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入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口自然出生性别比是分析和评价人口出生性别比偏离的重要指标,中国对人口自然出生性别比的研究一直比较缺乏。人的出生性别比正常范围为102~107,国内一般都是以其上限作为标准判断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程度。但是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双生子信息探讨双生子出生性别比特征。研究表明,中国1989年双生子出生性别比为104.87,在女性主要生育年龄阶段生育的双生子出生性别比是相当稳定的,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出生性别比。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不仅普遍偏高,而且随女性生育年龄变化的模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以城镇区域人口为重点,定量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城镇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以及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子女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未流动人口、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和城镇非农村流入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偏离了出生性别比的正常水平,农村人口流动影响了城镇地区生育性别,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相对较强的男孩偏好观念加剧了城镇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人口问题之探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均处于低生育率水平,但各自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人口问题迥异,应对战略不尽相同:中国台湾地区地狭人稠,人口减少未必是坏事,应以稳定生育率为首要,鼓励适龄结婚,带动生育率回升,放宽移民政策,移入高素质人才,提升竞争力;日本总人口已经负增长,应鼓励生育,改革教育,坚持能力主义;中国大陆人口面临结构和数量双重压力,应以调整人口结构和控制人口数量并重为首要任务,提升人力素质。  相似文献   

16.
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的分层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郭志刚 《人口研究》2007,31(3):20-31
本文对以往出生性别比研究中的若干观点进行了学术评论,并讨论了个别经验统计分析中的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非线性分层模型将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1‰数据和1999年的地区级生育政策数据结合起来对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现有子女数量及性别和一些社会特征对出生性别比存在单独的影响,并且肯定了生育政策既存在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也通过其与妇女以往生育结果以及其他社会特征之间的交互效应来影响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explanations for the pattern of recently changing trend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sex ratio at birth in Korea and for Koreans in Jilin Province and Yanb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Chin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ince the mid-1980s, sex ratios at birth have risen remarkably in Korea.... This paper also highlights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sex ratio at birth for the Korean population in China, residing in urban areas densely populated with Koreans. As the key forces behi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ex ratios at birth, the effects of son-selective reproductive behaviors, which in turn, are affected by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re stressed."  相似文献   

18.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出生性别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韩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是性别选择流、引产,而传统文化是根源性的原因,韩国性别失衡带来一系列社会后果,影响了韩国的社会稳定;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女童权益、反对歧视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法律法规;韩国的公民社会也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公共治理,出生性别比出现显著下降,而且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升;韩国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治理对中国解决相关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趋势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坚  孙克 《西北人口》2008,29(5):93-97
人口出生性别比是人口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采用非线性分形分析R/S法,对1950—2003年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趋势存在很强的持续性,即出生性别比在未来的53年间持续偏高的概率将很大;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演变可能存在一个大约27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