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君 《唐都学刊》2013,29(4):77-83
明万历后,江南运河城市取代福建建阳成为全国的坊刻中心与通俗小说刊刻中心,所刻通俗小说从数量到质量,从形式到内容都较建阳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透露出通俗小说发展的新的信息。从外在刊刻特点来看,江南运河城市书坊注重版刻质量,提高了通俗小说刻本的外在观赏性;刊刻通俗小说的书坊多与文人合作,多文人型书坊主,很多家刻转变为坊刻,家刻与坊刻合流,提高了坊刻小说的整体水平。从通俗小说自身的特点而论,江南运河城市坊刻的通俗小说流派众多,类型更趋多样化,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通俗小说的表现领域与题材样式,通俗小说在创作自主性、内容题材、艺术水平上都透露出了新的信息,整体呈现出文人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涌现出一系列以家族英雄传奇故事为代表的家将小说.家将小说故事情节纷繁复杂、头绪众多,但仍是一种模式化、公式化的类型小说,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三大模式:"忠奸斗争"、"神魔斗法"和"马背奇缘".三大模式具有丰富的具体内容和深厚的文化蕴涵,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者"世俗好怪喜新"的心理需求和书坊主"徒为射利计"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频发的文字狱和小说禁毁政策,使小说家、编选者或书坊主产生了强烈的惧祸意识,并最终在小说文本形态上反映出来。那些因文字狱而遭到禁毁的小说尤其是时事小说,其文本形态往往在刊行过程中被大幅修改;有些小说虽然未曾引发文字狱,但为避免触犯时忌,书坊主在刊刻过程中也会对那些与时政有关的敏感内容主动作出"修正";文字狱及小说禁毁政策对清代小说家的创作心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并由此左右了其小说文本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4.
明清书坊主要通过购求、征稿、组织编写、书坊主自创、书坊主藏书、作家或读者自荐作品等方式获取戏曲稿源;对稿源的编辑包括版面设计、校对文字、订正曲谱和增加插图等辅助性内容,且聘请文人乃至名家编辑戏曲,做到分工明确,书坊之间互相帮助;从稿源及编辑工作可以发现,明清书坊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与文人保持友好关系,共同推进戏曲文学的繁荣,但是部分稿源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或因书坊忽视而失传,从而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小说之中,带有自况性质甚至实录性质。该现象的小说史意义有三:明清越来越多有名望的文人关注并创作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题材多样化催生了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同时文学风气与作家观念又制约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小说文体地位提升促进传统观念转变,出现了诗文集收录小说诗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近读《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提示》①一书中李灵年先生撰写的《神魔小说〈平妖传〉》一文,受益很多。但也感到李先生对《平妖传》的艺术成就似乎估价过高,有全盘肯定的趋势。在此,笔者愿将一些浅陋之见提出来,乞教于李先生并海内方家。 罗贯中与冯梦龙都是整理、创作通俗小说的高手。他们的《平妖传》也在一些方面显示了作为小说大家的艺术功力。作品以一定的社会观察力和语言技巧再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图景。作品中展现的贪官污吏群丑图不仅“酷肖是时情状”,概括了贪官的一般习性,而且各具声口,个性鲜明。作者以愤怒和憎恨的笔触,淋漓…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与文本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从古代书坊刊印流传过程中的发兑销售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方式进行细致的剖析,指出古代私人书坊是通俗小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浓厚的商业运作方式对作品的文本形态有着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齐慧源 《阅江学刊》2012,4(4):122-125
《世说新语》在明清时期成为许多小说家竞相仿拟的对象,大批"世说体"小说陆续问世,数量可观。除了《世说新语》本身的价值在明清时期的升华,明清刊刻技术的发展和明清文人的评点也对小说续书繁荣有很大的推动,这与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北京是清代通俗小说的出版中心之一,共有51家书坊刊刻通俗小说,计版本133个。通俗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是光绪年间,但绝大部分都是翻刻本或话本小说选本,仅有侠义公案小说例外,《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彭公案》等作品都产生于北京。北京说唱业的发达为侠义公案小说的成书提供了契机,《三侠五义》的前身《龙图耳录》就是根据说唱本石韵书改编而来,但经过了文人的加工;《小五义》虽然经过整理,但仍然保存了说唱文学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通俗小说的版本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颇不正常的现象:评点者越出其职能范围参与作品的修订.然而,评者参改之所以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背后有其值得我们探讨的深刻原因.其原因有四:一是当时的托古改订之风,二是通俗小说创作自身的有待完善,三是求本之善,四是评点者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12.
明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童庆松本文探讨了明清史家和官私书目对子部小说家类的分类、以及私家书目对通俗小说的分类与著录,分析其分类标准与原因,同时论析了小说家类与子部杂家、史部杂史杂传等类的关系。童庆松,男,1963年生,浙江图书馆馆员。(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追溯了唐代通俗小说和文言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通俗小说经历了由短篇到长篇、由“经变”到普通话本的发展过程;文言小说吸收了通俗小说的某些长处,无论内容还是艺术手法较六朝小说都有了新的面貌。中国小说一直沿着通俗和文言两条线索发展,唐代小说实为宋、元、明、清小说发展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5.
嘉定文派之称始于明遗民归庄,是一个以嘉定四先生为中心、布衣寒士为主体的区域性古文流派,兴于明万历初,余脉延及清初.传承归有光之学,通经学古,以复兴古文、经世致用为己任,批评八股之"俗学"、七子之"伪体".文章六经为质,并以韩、欧为古文"正宗",兼而采之.创作上"经经纬史",追求"文从字顺",形成平实淳雅的风格.嘉定派被称为古文"正宗",在明清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对明清古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奥兰多--一部传记>是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具想象力的一部作品,雌雄同体和传记式小说是它的标志性特征,然而这并非它的全部研究价值.这部小说承载了作者的真理观.在伍尔夫看来,由于自然和人类自身的问题,生活和世界充满表象的碎片,因此寻求具有永恒性质的、能统一所有表象的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她同时指出,记忆、推断、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是获得真理的手段,作家凭借这些能力进行创作,有理由成为持圭臬者来引领人类社会走向真理.  相似文献   

17.
张雪  徐彬 《社科纵横》2007,22(11):173-174
英国小说创作由来已久,在为世人留下宝贵传统的同时,也为后续小说家的创作带来了"影响的焦虑"。在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集《紫檀塔》中,主人公对小说和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争论,其中短篇小说《紫檀塔》、《可怜老》、《迷》成为蕴含福尔斯小说创作理念的"逆反批评"三部曲。这些创作理念成为福尔斯本人超越"影响的焦虑",进行小说创作的思想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8.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所有小说中最具争论的一部,小说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的可信度和逻辑性受到质疑.笔者认为该小说情节发展的逻辑性欠强以及女主人公秀拉的某些行为可信度不大,其主要原因是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体现黑人群体独特的善恶观和是非观上了.为了让读者了解黑人民族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念,她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人物的可信度和情节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9.
何萃 《求是学刊》2014,(3):148-154
由于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的普遍使用,"非整一性"成为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小说文体最主要的批评。一般所谓"中国小说"或"白话小说",按其性质本应分为三类:一是"话本",本质上是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二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亦本为说唱艺术,但大多经历了明清书商或文人程度不一的编改;三是明清文人独立创作的"文人小说"。故唯第三类才是真正意义的小说,西方学者的批评仅对应第三类才真正有效。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作为口头说唱艺术时本各有其用,在"文人小说"中此类文字在不同作品中,其文本"整一性"也各自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现存所谓"小说"还原至其所产生的历史语境,我们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日本《理想》杂志1985年第7期刊出了"海德格尔特辑",其中刊载了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木田元、大阪大学教授大峰显、京都大学教授竹市明弘三人对"海德格尔之后的海德格尔"问题进行的座谈纪要,他们对海德格尔哲学提出了各自的评价和解释,并介绍了海德格尔之后备派存在主义者与其他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概念和理论模式,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某些争论以及当前西方哲学界的某些发展动向,这里就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