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对美学的讨论是有意义、有成绩的。我认为在讨论中,许多同志着重研究了美的客观性问题,而忽视了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的客观性问题,不等于美的本质问题,而解决了美的本质问题,美的客观性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从美的本质的角度来考察,我认为朱光潜同志的看法是接触到了美  相似文献   

2.
由南京大学凌继尧同志撰写的《苏联当代美学》一书最近出版了。作者在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代苏联美学界在美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成果和进展,这对我国美学界了解、研究苏联当代美学的研究状况,促进我国美学研究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苏联当代美学》一书着重介绍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苏联美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及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产生和影响。当时引起激烈争论的是布罗夫的《艺术审美本质》一书中的观点。布罗夫主张美学的研究兴趣应转向人,转向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研究。他的这种“社会派”观点,实破了苏联美学研究中传统的方法论基础,遭到崇尚审美对象自然属性的“自然派”的反对。结果,“社会派”美学家的观点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Л·Н·斯托洛维奇教授的《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对审美价值等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看法,成为苏联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古典美学表现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实际上,“典型论”和“意境说”两种不同审美理想的差别不只是表现在方法论意义上,不仅仅在于西方古典美学长于逻辑思维而重视模仿说,进而发展了典型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囿于形象思维而重视表现说,进而发展了意境说,更反映着对美本体认识论上的差异。比较中西方古典美学,我们发现,中国古典美学在审美理想、美学整体结构、审美认识方法上都带有浓  相似文献   

4.
去年初胡乔木同志有一篇很大的文章①讲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文章阐明了 为什么我们反对人道主义的抽象宣传,反对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而我们又要求对的人道主义。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解决 了许多问题。后来又读了邓朴方同志在1984年10月10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的讲话②,对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历史实际,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在此期间,也听到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说历史唯物主义讲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那现在我们社会主 义中国,推动我们社会发展的是什么?不会是阶级斗争,那是…  相似文献   

5.
法国当代著名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探讨审美经验,而他研究审美经验的步骤是:先对此加以描述,接着进行先验的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形而上学的意义。由经验而先验而超验,就是杜夫海纳哲学美学的逻辑构架。作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美学流派之一,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有自己独到之处,如果说由海德格尔到萨特、梅洛·庞蒂完成了一次由现象学的先验论向存在论的转化,那么杜夫海纳则顺着这一思路将哲学上的转变在美学领域完成,以现象学建立自己的美学认识论,以自然哲学建立自己的美学本体论。文章认为,杜夫海纳的美的现象与美的本质同一观(即美的内在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美学史上富有创造性的;但他把美学认识论作为非理性与科学认识论完全对立起来是偏激的。文章从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谈起,展开了杜氏的审美经验、审美对象、情感先验、自然想象力等哲学美学构架。  相似文献   

6.
张政文 《求是学刊》2001,28(3):80-86
康德认为,美的本源出自于人的理性能力与知性能力之间的审美判断力,但美的本源决非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审美判断力在其判断活动中展开的涉及到质、量、关系、模态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美的本质可以深刻地应答美的本源问题.同样,对美的本质的界定只是问题的开始,美的本质问题只有在关于艺术本体的阐释中才能得到终极解决,从美的本源到美的本质,再从美的本质到艺术,康德通过对美的本质的二重解构,重新打开了美的本质之门.  相似文献   

7.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诞生地。而其中“美的规律”问题一直是难度颇大且又较为关键的问题。何谓规律?从哲学高度看,规律是与本质等同的概念,“规律是本质的关系”、“规律和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认识深化的同一类(同一序列)概念,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就是说,“美的规律”实质上是从根源上、从本质上回答美之所以为美的问题,因而可以说它是一个涵盖面极为深广的命题。本文试从包含于“美的规律”这一命题中的“内在固有尺度”及其动态结构之一的主体审美能力问题,对“美的规律”的涵义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美学研究的重点和国外美学研究有一个共同的趋势,这就是由美的研究转向了审美的研究,也即由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研究转向了对主体审美经验的研究。美学走向了“过程性”美学,即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的美学。与此同时,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从探究客观本体到关注主客体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的转变。可以说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正处在转折迂回中的艰难选择。在这方面出现一大批美学论文和专著。其中叶朗主编的《现  相似文献   

10.
美是什么,即美的本质问题至今未获解决。在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美学研究陷于困境。从根本上说,这种困境是由传统哲学的局限造成的。摆脱美学研究的困境,必须对美学的哲学基础作批判性的反思,并且寻找新的哲学基点,从而在更高水平上解决美的本质问题,重建美学理论体系。美学在本质上属于哲学学科,而不属于一般的社会科学。美的本质问题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因此探讨美是什么,必须先确定某种哲学框架,也就是说,必须先确定比美更抽象,更一般的哲学范畴。传统哲学确立了一个最抽象、最一般的范畴——实体。所谓实体,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实在,康德称之为物自体,也称为本体,它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基质。在实体范畴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实体的  相似文献   

11.
反思判断力就学理而言源于康德哲学的认识论难题,即认识的同一性问题,从逻辑上说,反思判断力经历了从认识到审美的过渡,即从目的论的判断力过渡到审美的判断力。因此,反思判断力在结构上就是由目的论判断力和审美判断力两个部分构成,学术界在讨论反思判断力时忽略目的论判断力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后,美学界围绕着美的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中形成了四个学派,即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实践派。各派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在争论中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出解释和回答。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了深化和发展,论争也主要是围绕着实践派美学的哲学基础和自然美等问题上进行的。我作为一个美学门外汉,自感无力参加上述大家学派的论争,但对美的本质问题也有自己的一管之见,因而对各家之说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文艺理论上有几个令人反复讨论,但又总是纠缠不清的问题,关于文艺反映生活本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近来,全国报刊上又连续发表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学习。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商榷之处。我们在下面将就文艺要不要反映生活本质?如何认识本质?怎样反映本质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文中将谈到几篇发表文章的个别章节,是为了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语)第一次引进认识论思想史,才使我们有可能克服与确立真理的客观标准有关的困难——无限回复和循环论证,从而为整个认识论和认识的可能性提供了批判性的辩护。科学地理解实践的本质和标准职能是上述论点的基础。因此,作为真理标准的实践问题在苏联学家歪曲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勾当中占有中心位置,就不足为怪了。本文拟就苏联学家们的一个基本论据作些分析,他们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真理的标准的学说是建筑在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上的。如维特尔写  相似文献   

15.
<正> 美是属于客观范畴还是主观范畴的问题,当前有三种观点:客观论、主观论和主客观统一论,其中客观论又分为自然属性说与社会属性说。我认为,这个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主观和客观的概念没有弄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观和客观,这是认识论专有的特殊概念,它不但包括了主体和客体、思维与存在这个最一般性的意义,而且在更深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 ?这个问题既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往往出现正负交错、十分复杂的情况 ,因此 ,围绕时代问题经常出现一些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论 ,这应该说完全是正常的 ,也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围绕时代问题的讨论和争论几乎没有中断过。 1999年科索沃战争以后 ,人们对时代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 ,则可以说是最近一次围绕时代问题的较大的讨论。近日仔细阅读了何方同志所写的《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一书 ,对作者在思考时代问题中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现象与本体的统一———康德的审美形式理论张政文关海峰在近代,审美形式理论的发展直接依赖于哲学认识论,这种看法在理智主义那里被看成一种规律。然而经验主义对此却不以为然,它们借助于直接的审美经验来证明其开创者约翰·洛克的权威。我们认为康德的审美形式理论渊...  相似文献   

18.
美术课首先给人的是美,语言要美,内容要美,形式要美。语言要美,要求简练正确,并不缺乏幽默;内容要美,要求欣赏的作品形式完美,有一定的思想性;整堂课呈现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有感染力的;形式要美,课的形式结构与课的内容和谐统一,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反对空洞的理论阐讲。因此,我们的美术课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寓教于乐,以情动人是教学中的好方法,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法是心灵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氛围倾听学生的心声,一堂看似简单的美术课却渗透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多欣赏美术作品,在课前,针对本课内容,教师可多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美术作品,教师与学生可共同欣赏和切磋,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一)主客体理论,包括认识论中的主客体理论,是80年代苏联哲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从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哲学界大大加强了对主客体理论的哲学探讨.也许可以说,主客体范畴日趋上升为认识论中心范畴,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他们在这一领域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如阿勃吉尔金等人的《科学认识中主体能动性的辩证法》、库兹明的《客观的东西和主观的东西(认识过程的分析)》、留布金的《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巴霍莫夫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和现代科学中的主客体问题》等.80年代初,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1980年出版的列克托  相似文献   

20.
尽管庄子美学与柏拉图美学在表现形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本文拟从审美本质论、审美认识论、审美理想论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从而说明他们的美学思想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重要的区别。1 黑格尔指出,在柏拉图那里,“美的内容和哲学的内容是同一的”①。柏拉图 的审美本质论,就是他的理念论。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逐一考察并推翻了当时在古希腊较为流行以及他自己尝试提出的各种关于美的定义。在他看来,美的本质并不是如同年轻漂亮的小姐那样的外形条件,不是黄金那样的贵重之物,不是得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