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世界危机频发的现实已经促使危机管理成为显学,也凸显了“危机文学”概念提出及研究的必要性。较之“灾难文学”,危机文学更能体现文学作为现实之“镜”与“人学”的双重功能。危机见证是文学面对危机的首要任务与历史责任,无论是个体见证还是集体见证,都应遵循“尊重受害者”的叙述伦理与“创伤不可言说”的创伤伦理,因此呈现出感情节制与精确表达的“真实性”见证美学。危机的虚构与想象叙事以危机反思为基础,以铭记危机为目的,通过“积极想象”实现创伤疗愈功能,并同样受见证伦理与美学的制约。危机的重复发生与难以避免召唤着人类的主体性努力,“危机文学”应避开危机叙事的常见陷阱误区,致力于挖掘与呈现人类面对危机的主体性见证、反思与行动,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十余年来浙江人口科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方面。 一、人口学的理论研究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原理,是人口理论的核心。冲破人口理论研究“禁区”,首先是围绕如何正确认识“两种生产”理论和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的,这方面较早发表的文章有董如宾、徐天琪的《控制人口与发展经济》(《人口与经济》1981年第2期,后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苗圃”现象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在研究人口迁移历史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在人口发生迁移后,迁入地人口增加了,而迁出地人口并没有减少,迁出地象一个苗圃一样,起了生产人口、输出人口的作用。我把这种现象叫做“人口苗圃”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苗圃”现象在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活动中仍然存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严重过剩的国家,人口压力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是贫困地区。有人对我国农村地区做过调查,发现农村地区虽然大批人口外迁,然而人口数量并没有减少,这显然是“人口苗圃”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口理论研究与宣传的若干问题胡显中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危机─—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与能源匾乏,生态环境恶化,无不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关。也可以说,四大危机根本就是人口危机,人口爆炸。世界人口的重心在亚洲。1989年亚洲人口突破了30亿。亚洲大多数国家和...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是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背景之一。进入21世纪,贵州入口问题从以往单纯的人口数量膨胀开始转向人口数量膨胀和人口结构失衡“并驾齐驱”的新时期。贵州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性别比失衡、自然地理结构、城乡结构、民族结构、文化教育结构、职业结构不合理等特征,这些不合理必将使和谐社会构建更具挑战性。本文拟对“和谐贵州”建设进程中的贵州人口结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人口与社会经济“共普和谐”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管子》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一书较早论述了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者在调查研究和数量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数”“海王”“地量” 和“量壤” 的观点,认为国土、可耕地和粮食产量都有一定的量,国都与农村,农村人口与土地,人口与社会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失调,就会发生社会危机甚至战争。作者认为土壤与植被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类社会既要开垦荒地,更要保护自然环境如森林植被沼泽等。《管子》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发现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布朗族文化认同正面临严重危机:青年人不讲本民族语、不穿本民族服饰、不住传统房屋、不知道本民族历史,衣食住行日益现代化;影响布朗族文化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有生存方式、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及主体意识,其中后者最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认为调适危机的关键是使布朗族主体意识完成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持续低生育率的挑战与建议”课题研究报告中的一部分。文章以我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研究适度人口量的上限值,再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合理化,从数十种生育率方案中选择比较理想的21世纪人口发展理想模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浙江省普遍实行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的最佳时机是21世纪中期,当然这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控制人口入手实现良性循环──评《人口控制比较研究》王维志“经济要上去,人口要下来”,道出了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在19世纪以前,无一不是高出生率的国家;那时,鼓励人口多生是普遍的传统观念。道理很简单,在以小生产经营为主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失衡的严重影响,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区域发展战略模式的利弊,并努力寻找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西方国家实施的“治理模式”和“加速模式”有其合理性,其核心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保持在环境平衡的限度内。而中国实施的“快速模式”无疑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选择“快速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可以实现环境的不断改善,最终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人口增长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中国人口增长的文化背景李恩民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从古至今,她始终雄踞于世界人口之巅。今天,华夏大地已拥有十二亿“龙的传人”,不断膨胀的人口导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失调,并形成多重矛盾和危机,共和国许多被人们引以自豪的伟大成就,在...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方学者关于人口与经济关系认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等)最早把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以来,西方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研究。但由于各学者研究的角度、涉及的范围和理论基础等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各种观点、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13.
试论“人口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1992年提出的“人口文化”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认真探讨了其内涵与外延以及人口文化的变迁问题。本文是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把握“人口文化”的,穷根追溯之下,发现人口文化是一个五维的结构体系。本项讨论指出了“人口文化”工作日趋重要的政策涵义,同时也在理论上为正在酝酿中的“人口文化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陈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它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使这个有着1300多万人口、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地区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如何制定一个符合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危机管理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首先,界定了公共危机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其次,出现了大量的专门研究机构,有关研究课题相继进行;再次,相关的学术成果大量问世。我国学者对危机、危机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危机类型进行了划分。而关于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制度论”、“公共关系论”、“经验论”和“全面整合论”。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广泛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问题的研究,其中,哈贝马斯和勃兰特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哈贝马斯从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组织原则及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了冠以“合法性危机”之称的当代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而勃兰特则用“工业社会”指称资本主义社会,用工业化浪潮导致的生态危机置换当代资本主义危机。虽然他们的危机理论都是从医治当代资本主义病症愿望出发提出来的,但仍然有着深度和力度上的差别。相比较而言,哈贝马斯的分析更切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因而,他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危机论”要比勃兰特的“生态危机论”明显来得言近旨远。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转轨与金融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经济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于1973年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两位经济学家几乎同时提出了“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对...  相似文献   

18.
《南方论刊》2009,(6):120-120,F0003
深圳市宝安是深圳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是未来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的工业基地和西部中心。宝安区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形势直接关系到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宝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陡增也使宝安的社会管理出现了“外来人口多”难管,  相似文献   

19.
(一)在过去一、二百年间,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了很多危机,因此引起中外人士对中华文化传统和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儒学,作出很多负面的批评。近一、二十年来,西方文明也出现了很多危机,而亚洲文明则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可观的成绩,因此又引起中外人士对中华文化和儒学,提出了不少正面的议论。这些负面的或正面的论议,每每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带有很多感情因素。面对二十一世纪前景,我们需要对中华文化传统和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儒学,多做一些深入的客观研究和理性分析。这一说法,并不表示”价值观念”和“感情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聚集能力的提升、协调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外其他单元间的人口聚集与流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吉安市城市化发展的自身特性和需求,“政府主导”下人口聚集的政策支持,是吉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所在。政府在政策制订中应从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中心城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区辐射力、改善政策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入手,加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使吉安市成为赣中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