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竹梅 《社科纵横》2007,22(12):61-63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上一项基本制度,它对维护一国的重大利益、法律、道德的基本准则有着积极意义。目前,我国内地与港澳台之间已就相互承认和执行判决问题达成一致,各承认与执行判决的《安排》中也无一例外地采纳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对于我国区际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有无必要适用及如何适用公共秩序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23日,德国专门针对外资并购安全审查事宜的《对外贸易和支付法》及其实施条例第13次修正案正式生效。新立法扩大了安全审查的适用范围,确保安全审查适用上的个案例外性,创设了无异议证明书制度,保证审查机构依职权启动审查,注意将安全审查措施与国际义务相协调。新立法和修正案加强了对德国公共秩序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外资并购案的限制和审查力度,但并未触动德国外国投资环境的开放性。德国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新立法对我国相关立法的改进和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永忠 《社科纵横》2007,22(7):77-79
所有权保留通过其附停止条件所有权移转的内在机制,成为分期付款买卖最佳的担保方式。所有权保留制度具有物的担保的性质,但与传统担保物权相比,它是非典型、变相的。随着所有权保留在分期付款买卖中日益广泛地运用,它已经得到我国《合同法》的承认,但立法的简略已不能适应实践需要,因而有进一步完善所有权保留立法规制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法律保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制度,发挥着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的独特功能。澳门基本法引入"以法律""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等表述,确立了法律保留制度。但是,由于澳门立法会议员的提案权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立法会并不能自主地启动立法程序,因此,澳门法律保留制度的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完善澳门法律保留制度,应当在法律保留的语境下解读澳门基本法第75条对议员议案提案权的限制,并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事规则》,针对法律保留范围内涉及政府政策、公共开支、政府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法案确定不同的提案程序,保障议员的法案提案权,从而激活立法权。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以来,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置身于现代化、法治化和多元化进程的中国,承认他国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的效力,不仅是他国民事伴侣权利保障的需要,也是中国国际化和人权保护及法治发展的要求.中国承认他国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的效力不会损害内国的公共秩序,公共秩序保留不构成中国拒绝承认他国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之效力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史卫民 《社科纵横》2007,24(4):38-39
分居制度是指夫妻双方终止同居义务,但仍保留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时至今日,分居制度已成为与离婚制度并存,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不可缺少的法律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达,中国也亟需建立分居制度。我国的分居制度应就分居与离婚的关系、分居理由、分居形式、分居的法律效力、分居的终止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以建全和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建立公共秩序需要以公共政策的产生为前提,公共秩序也是公共政策的最终归宿.公共政策既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基础,又以公共权力为依托,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可能.公共政策通过对社会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实现公共利益,从而也为社会生活建立起新的公共秩序.公共政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特有功能,逐渐成为社会规范体系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证据制度进行了修正,较修改前的内容有进步之处,也存在若干不足。例如,立法中虽然认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但却并不认同沉默权,而且保留了行为人的供述义务;对"威胁"、"引诱"和"欺骗"这些非法取供行为发出宽容的信号;对非法搜查、扣押的取证行为缺乏坚决遏制的立法态度;对保证证人出庭作证来说,虽然规定了人身安全保障、经济补偿和司法处分措施,却没有规定这一制度最为重要的传闻证据规则,等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多次制定颁布"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揭示了廉政制度建设的新路径,即:随着前置性、基础性、战略性制度日臻完善,引进类似司法解释的立法技术,内生创制大规模新的制度规范,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弥补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完善和发展廉政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建设路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实现四大转变,即:从针对现象立法到立足本质立法;从粗线条立法到规范精细立法;从滞后被动立法到主动规划立法;从单纯立法到注重立法、执法监督和执法反馈相统一,促进廉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105-108
自首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和法律化,是刑罚人性化适用的充分体现,对于预防和惩治犯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刑法》确立了以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为主要内容的自首制度。但目前学界和司法部门对同罪余罪是否应当成立自首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两高"相关司法解释则间接否定同罪余罪成立自首。以罪刑法定原则为根本标准,现行司法解释曲解了《刑法》自首制度的立法本意。同罪余罪的自首属于法律保留与法律优先的范畴,同样应当适用《刑法》关于自首的立法规范而成立自首。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刑法》的自首制度也应当做出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GATT/WTO框架中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 (也即GATT第 2 0条 ) ,是作为衡平WTO成员方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贸易自由化的调节器而存在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仅具公共秩序的消极功能 ;二是其内容是相对确定的 ;三是WTO法中的公共秩序是跨国公共秩序。在本文的最后 ,作者对GATT第2 0条的具体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论立法的制度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立法是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的制度安排,立法的需求、供给以及立法的实施都受到既存制度的制约与影响。立法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宪法秩序,法律、政策等构成的正式规则,道德、习惯等构成的非正式规则。宪法秩序决定了立法的创新空间,正式规则为立法提供了兼容空间,非正式规则则具有对立法修正与改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立法是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行政主体立法制度,为有效控制行政立法,美国确立了较完善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目前,中国行政立法大量激增,但公众参与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缺失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而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应遵循行政立法主体主导、公众参与有效、可行、适当超前的原则。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应赋予公众立法动议权,立法草案一般应经过通告、评议法定程序,立法案正式表决前可交付一定范围内公众先行表决以供立法主体参考,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情况应于立法案通过后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4.
走向有法可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大立法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革,立法制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法律体系逐渐形成且渐趋完善。目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立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我国立法制度的发展和改革需要有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歌雅 《求是学刊》2004,31(4):81-87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婚姻法》中新增加的制度。如何适用和完善这一制度为理论界所关注。文章试图从立法反思、立法定位、立法完善诸环节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一深入探讨 ,以有益于该制度的完善与操作。  相似文献   

16.
日本虽然没有一部成文的《立法法》,但是多年的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中实际上形成了很多规律性的立法制度。比较研究日本实务操作中的"立法法",例如立法权限设置尤其是地方立法权的边界,如何进行立法规划、立法评估,如何鼓励公众参与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制统一等立法制度,可以为发展完善我国立法制度,进一步加强立法技术规范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一体化背景下英国社会权概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最早的社会权萌芽可以追溯至16世纪的济贫制度.英国现代的社会权渊源主要来源于议会立法和普通法;在司法救济方面,由于英国法院的保留立场,典型的社会权诉讼在英国并不多见.在欧洲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英国承担的国际叉务对于英国社会权的渊源和司法保障都产生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本鑫 《创新》2012,6(6):76-80
建立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规制是资源社会性的客观要求。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依法管理建筑废弃物方面还存在立法理念落后、专项立法欠缺、监管体制不合理、具体制度不完善和法律责任不明确等制度缺陷。因此,从更新立法理念、加强专项立法、调整监管体制、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嘉铭  许政敏 《探求》2023,(6):87-99
粤港澳规则衔接和协同立法是大湾区合作建设发展深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湾区法治建设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面对大湾区规则衔接和协同立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差异较大、政策法规体系性不强、部分政策法规地域特色不明显、立法协调操作程序不完善及政策法规协同性评估制度设计不足等困境,需要围绕创新大湾区规则衔接和协同立法的制度内生动力、打造系统性强协调性高的大湾区法律体系、加强大湾区规则衔接和协同立法的自身区域特色、规范大湾区规则衔接和协同立法过程中的立法协调操作程序、建构大湾区规则衔接和协同立法的协同性评估制度及其创新性互动实施制度等六个方面,加强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和协同立法的可行性,以期实现大湾区法治建设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殿军  刘灵芝 《创新》2007,2(2):64-6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保障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还不尽完善,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立法效率,重视立法技术,充实有关内容,加强民族经济立法,重视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和借鉴。健全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