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柏 《老人天地》2014,(4):28-29
2014年1月19日,约1万名乌克兰反对派人士在首都基辅集会,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随后冲突升级,2月22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倒台,被监禁的反对派首脑季莫申科被释放。2月28日,俄军及部分乌克兰武装占领乌克兰的战略要地克里米亚。3月16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3月17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同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签署总统令,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2.
2014年,俄罗斯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始于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在2014年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演化为更广泛的危机。这场危机实际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在传统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博弈。俄罗斯从乌克兰手中拿到了克里米亚,西方则在战略上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在经济上,西方通过压低国际能源价格来打压俄罗斯经济。由于俄罗斯经济主要依赖于能源出口,俄罗斯经济的问题很快反映到卢布的汇率上。进入12月中下旬以后,卢布汇率一路狂跌,俄罗斯通过紧急加息、抛售外汇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乌克兰民选总统被街头运动推翻后不久,俄罗斯以保护讲俄语的居民为借口出兵克里米亚半岛。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以绝对优势宣布脱离乌克兰。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承认克里米亚为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4.
在乌克兰政治危机发展的初期.俄罗斯一直表现得十分克制。与此同时,以俄罗斯族居多的克里米亚开始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很快,由克里米亚组织的民兵就占领了政府大楼、议会大楼,随后,饿岁斯的军队开始介入克里米亚。几天后,俄罗斯兵不血刃,控制了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5.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展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伊斯兰势力的崛起成为这些转型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动荡使中东地区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地区大国间矛盾和力量消长,将影响有关国家政局和热点问题走向。美国调整中东政策,深刻影响了地区局势走向。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有关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原则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理解和肯定。中东形势演变对中国中东外交带来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中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谋求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展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伊斯兰势力的崛起成为这些转型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动荡使中东地区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地区大国间矛盾和力量消长,将影响有关国家政局和热点问题走向.美国调整中东政策,深刻影响了地区局势走向.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有关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原则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理解和肯定.中东形势演变对中国中东外交带来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中国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谋求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雅尔塔见闻     
《城市》1995,(3)
位于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雅尔塔是闻名遐迩的疗养胜地。1945年2月,反法西斯盟国三元首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曾在这里会晤,史称“雅尔塔会议”。 1995年3月笔者曾到过这座名城。先从乌克兰首都基辅乘火车抵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然后再换乘开往雅尔塔的长途无轨电车。车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行驶了约两个小时便来到了浩瀚的黑海边。路旁是一片连一  相似文献   

8.
去年9月28日引发的巴以冲突至今有增无减,导致巴以和平进程搁浅,中东局势陷入混乱.2001年2月,美国又对伊拉克进行空袭,给本已混乱的中东局势乱上加乱.与此同时,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却从海湾战争后的分裂状态逐渐走上相互谅解与团结之路,美国与以色列却陷入空前的孤立.中东局势将进一步动荡,发展前景存在变数.中东有关各方正继续调整政策和部署,各种力量将继续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中东与巴基斯坦反恐形势的互动是当前巴安全局势恶化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基于巴所处的联系南亚与西亚、中亚的特殊地缘位置及其伊斯兰文化属性,本文重点考察了阿富汗、伊朗、沙特三个有重要相关性的国家对巴反恐局势的影响;基于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的运作机制,本文从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三条主要联系渠道,分析了巴基斯坦恐怖势力与中东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巴局势恶化对"动荡弧"地带安全局势的影响,并就巴局势恶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由于克里米亚的加入以及乌克兰东部的不稳定,美国、欧洲联盟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俄罗斯针对制裁,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裁措施。2014年8月6日,禁止从对俄罗斯联邦实施制裁的国家进口粮食。反制裁给俄罗斯农业带来了转机,也让食品工业得以复苏。  相似文献   

11.
去年9月28日引发的巴以冲突至今有增无减,导致巴以和平进程搁浅,中东局势陷入混乱。2001年2月,美国又对伊拉克进行空袭,给本已混乱的中东局势乱上加乱。与此同时,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却从海湾战争后的分裂状态逐渐走上相互谅解与团结之路,美国与以色列却陷入空前的孤立。中东局势将进一步动荡,发展前景存在变数。中东有关各方正继续调整政策和部署,各种力量将继续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强人政府相继倒台。在这场"中东波"的冲击下,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也岌岌可危。叙利亚危机持续了三年多仍然久拖未决主要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国内,这次危机已由一场民众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活动转变为一场教派和世俗力量的斗争;在外部,各国势力在叙利亚展开地缘政治博弈,使原本就很复杂的局势更加迷雾重重。中东"心脏"叙利亚的局势朝何方向发展,关系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和格局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皮尤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指出,美国人民不希望卷入乌克兰局势。56%的受访者说,置身事外比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更重要。只有29%的人说,采取强硬立场更重要。换言之,美国人民希望乌克兰和俄罗斯自己去解决目前的复杂局势,因为这对美国的核心利益没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4.
2月下旬以来,持续数月的乌克兰抗议活动迅速发展,最终导致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流亡俄罗斯,反对派组织过渡政府,克里米亚则通过公投独立并加入俄罗斯,俄罗斯与欧美剑拔弩张,大有冷战重启之势。 乌克兰的政治局势走向目前仍不明朗,但作为俄罗斯与欧美博弈的"中间地带",其前途命运主要取决于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这一点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5.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与中东地区关联深厚,而反恐行动更是为本已动荡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反恐利益主导下的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稳定性客观上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随着反恐行动的后续发展,伊拉克成为新打击对象,中东的两大热点--巴以争端和伊拉克问题在反恐框架中相互交织,中东局势未来走向与美国反恐息息相关.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中东政策将在确保中东根本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根据反恐需要做相应调整,而巴以冲突将维持可控制的低烈度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动荡和暴力的外溢,是观察中东局势和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中东动荡和暴力长期以恐怖活动形式向国际社会外溢,2015年初以来,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英国、丹麦、德国等都遭到与中东相关联的恐怖袭击或恐怖威胁。中东动荡和暴力的持续,在"阿拉伯之春"四年后,一时成为美欧安全的一个紧迫问题。中东动荡和暴力向美欧外溢,不仅源于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新一轮动  相似文献   

17.
当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亚北非动荡进入第三年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地区大国埃及的国内局势、温和与极端伊斯兰之间的“跷跷板”效应、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政策,以及棘手的伊朗核问题等都是影响西亚北非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鉴于此,西亚北非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依然会是持续动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美国巧遇恐怖袭击与中东地区关联深厚,而反恐行动更是为本已动荡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反恐利益主导下的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稳定性客观上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随着反恐行动的后续发展,伊拉克成为新打击对象,中东的两大热点--巴以争端和伊拉克问题在反恐框架中相互交织,中东局势未来走向与美国反恐息息相关。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中东政策将在确保中东根本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根据反恐需要做相应调整,而巴以冲突将维持可控制的低烈度状态。  相似文献   

19.
要闻快递     
国际新闻环境恶化造成苏丹局势动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6月22日在内罗毕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最近数十年来苏丹气候环境的急剧恶化是造成这个国家局势动荡的根源之一。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就难以从根本匕恢复苏丹的稳定。报告说,苏丹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过去-10年来,苏丹北部地区的一些沙漠已经平均向南延伸了约100公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苏丹的牲畜总数已从过去不到2700万头增加到目前约1.35亿头。环境署专家预计,苏丹一些地区的降雨量未来将进一步减少,雨量分布将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以来,极端组织在也门的发展十分迅速,使也门逐渐成为极端组织新的"策源地"。从国内方面看,也门政局长期动荡、派系林立、部落势力坐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部落暴力文化盛行等因素为极端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土壤。从国际方面看,也门周边长期动荡、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投入严重不足及反恐手段功利化,使极端组织的发展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从极端组织自身来看,"基地"组织的策略改变增强了其生存能力,它与"伊斯兰国"组织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刺激了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不仅挑战也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使经济和社会形势进一步恶化,政治对抗和教派冲突不断激化,而且导致也门反恐形势更趋复杂,严重影响地区安全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