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一般物质系统复杂性的演化过程和生命的进化过程 ,说明了这两种发展序列虽然有很大差异 ,但它们都同样遵守着那些物质运动的最本质运动规律 ,而且它们的发展过程非常相似 ,不管从序列延续性看 ,还是从序列发展性看 ,这两个序列都是同构的。因而生物和人的出现和进化 ,是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 ,非生命的物质系统、生物和人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的状况,率先全面批判了当时处于主流思想的机械还原论,系统提出了以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法为标志的复杂性思想.虽然当时没有多少科学证据,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恩格斯的复杂性思想在最前沿的复杂性科学中得到印证,并已经成为复杂性科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继相对论和量子论之后的混沌学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核心的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本文着重强调了混沌在机械确定性、线性、简单有序性几个方面的突破,确立了复杂性、非线性和随机性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从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恩格斯开创的自然辩证法。以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为研究目标,奋发图强,努力攀登。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科学无神论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科学形态的宗教观,其生成和确立过程交织着恩格斯对以往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理论的检视性反思。恩格斯科学无神论阐明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的派生本质即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确立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关系,在科学和无神论的一致性上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唯灵论”进行批判;厘清共产主义与宗教原则区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无神论的论证。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完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行科学化的表述;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宗教的演化规律,首次对宗教发展进行细致划分,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引向深入;在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恩格斯科学无神论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学习和领会<自然辩证法>,弘扬科学精神,对我国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哲学应该去思考科学的世界描绘的条件和界限,世界作为存在者的整体是大全,但大全不能是一个存在者,否则就会出现悖论。世界图景作为一种公开场,不可能是完备的,如果它是完备的,就会出现悖论,艾舍尔的《画廊》是一幅完备但不一致的怪圈,它让不能同时在场者同时出场。怪圈提示着世界的荒谬性,科学越是无禁区,越是无边界,科学的世界图景就越是荒谬。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的辩证性存在,自然的这种辩证性存在不同于自然的生态存在,其不仅表明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还表明它是一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相互否定的存在.自然的生态存在要求人们生态地对待自然界,自然的辩证性存在则要求人们辩证地对待自然界.自然的辩证性存在作为自然万物存在的普遍法则同样不可小觑.现代自然科学蔑视了自然的辩证性存在,结果导致了自然科学走向不科学的危机,并造成了自然、人和社会存在的巨大风险.现代哲学抛弃了自然辩证法,同样也陷入存在的危机,成为没有科学和知识身份证的非法游民.将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从危机中拯救出来,承认自然的辩证性并尊重自然的辩证性,应当是当代人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重要的科学哲学著作 ,恩格斯在书中分析了历史进程中的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指出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 ,科学渺视哲学只能是固步自封 ,特别是 19世纪末科学所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要摆脱这种危机只能求助于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了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