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竞争的实质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创新技术的获得靠传授和学习。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开设《创新技术》课,让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术,为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对各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大批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突破口是编写和出版《创新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2.
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新的使命和责任感,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蕴突出表现为着力于新时代科技创新教育,着眼于新时代社会创新文化,服务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换三个方面。其内容涵盖自主创新能力、大学创新文化、创新师资队伍和创新人才培育等内容。为保障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使命的实现,不仅要倚重创新科技需要助推高等教育自主创新能力养成,强调以新时代任务标准指导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以创新驱动引领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以智创目标理念建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浅析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现实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在国家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也随之不断拓展。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使命,提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吉林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及区域开发等方面的要求,为吉林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加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力度,将更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与吉林西部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也是充满创新与竞争的社会,如何培养跨世纪创造型竞争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知识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经济呼唤大学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即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全人”教育思想、“大科学”概念和“教育国际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是保持技术创新长盛不衰的源泉.高等学校是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应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改革高等教育的现有弊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应从辩证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意志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小而言之,是针对人才与创新输出的局部改革;大而言之,实质上恰是中国宏观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缩影。高等教育掌控了供给侧改革的人才与创新两大核心要素,并且,两大要素与社会产生力,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结构建构、格局建构、精神建构等,为最终实现由供给侧向需求侧不断渗透影响,从而激活整个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针对高等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也将对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高校德育因其在人才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导向与保证、启迪与激励、开发与训练思维、调适与发展等作用。加强高校德育,培养创新人才应树立为人才个体发展服务的意识,改革评优标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勇于创新的新世纪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以人为本、目标多样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想,并对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实施途径进行了详细和深入地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实践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在高等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践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在分析水利院校实践教育现状及其对创新人才培养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时期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靠优质教育。本文以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例,阐述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几点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学分制的改革建设,实施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对我国学分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对我国高校施行的学分制发展现状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UBC)学分制BCTS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为了实现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执行的学分制: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允许并满足学生自主选修、兼顾共性与个性发展需求、确保严格目标管理目标实现的富有弹性学制、开放培养计划特性的学分制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教育为切入点,深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而创新人才的培养 ,离不开考试制度的改革。文章以创新教育为切入点 ,分析了目前高等教育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它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包括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等知识在内的非专业性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等重要作用。但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短缺、学生认识不足等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进程缓慢。随着高校改革进程的加快,只有将公共艺术教育在内的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到应有的位置上,才能不断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6.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创造型师资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创造型师资来指导。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思想,树立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教育观念,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即: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更新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破除旧的框框,创建一个宽松并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7.
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提出要科学全面地认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讨论大学要坚持并完善培养人的基本使命,分析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观念、师生关系、教学实践改革、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国民.国民的创新素质主要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也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高等学校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深化教学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球化高层次人才竞争战略。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设置、健全适应创新教育的管理机制、加强创业教育等途径,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大批的创新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