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吴雪征 《职业》2010,(3):24-25
在房奴和准房奴的工资单上,总是赫然写着“房子”两个大字。在孩奴和准孩奴那里,还有“孩子”两个更醒目的大字,而在这大字之后的数字越发小得可怜……房子、孩子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大笔的支出,学会理智、科学地理财,不仅让我们能有所应对,更事关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且来看看四类房奴的故事和专家从理财角度提出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2.
《女性天地》2010,(3):32-32
继房奴、车奴、卡奴之后,“孩奴”一词成为又一描述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新词汇。80后成为这一族群的主流人群。  相似文献   

3.
房奴、车奴、卡奴、证奴、租奴、节奴……看样子,我们似乎真的生活在"奴时代"。最近,"奴"系的流行语中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孩奴。孩子,在人们的心中,代表着阳光般的希望和欢乐。养育孩子与"奴"这个灰暗的后缀连接在一起,总让人心情复杂。孩子,怎么就让你成了奴?  相似文献   

4.
风扬 《老年人》2015,(1):20-21
2014年8月25日,网友“文竹马甲”在天涯论坛的“婆媳关系版”发帖,就“老婆要离婚,因为父母同住,谁对谁错”的问题求教网友。此帖引发了十多万名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争论的主题只有一个:父母穷尽一生的积蓄为子女买房,婚后父母该不该跟子女同住?父母栽了树,子女却不愿意让父母纳凉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0,(3):34-35
都说现在是新时代,人们过着崭新的幸福生活,但职场却处处呈现着一派“奴相”,买房、买车、生孩子、消费,这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主题在潜移默化间使我们“奴态”毕现。一旦成“奴”就终生为“奴”吗?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为大家解析职场中的“奴性”危机,并从职业规划角度破解避免成“奴”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想收养一小女孩为养女,但不知要具备哪些条件?李骅李骅同志:我国《收养法》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30周岁。”你的来信中,没有说明你的具体情况,如果你要收养子女,必须对照以上法律规定的条件来考虑。另外,我国《收养法》还作出了一些特殊的规定,即“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一旦结了婚,就得“养儿防老”,因而,“养老”和“抚幼”成了人一生的基本义务。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已没有了“养儿防老”的守旧思想,他们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要事业、要爱情、要婚姻,但就是不想要孩子。这部分人被称为“丁克”一族,这是从美国传来的词,即“无孩家庭”的意思。 “丁克”们不要孩子,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出于工作方面的考虑。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活节奏和人才竞争,紧张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不愿意在业余时间为子女操劳费心,他…  相似文献   

8.
张学文 《老年世界》2010,(11):25-25
不久前,从报端看到苏北射县一位陈奶奶,家中有一本“探亲账”,账中详细记载了她的子女们回家探望的时间和次数。她说,正考虑要设个“探望奖”,打算年底给回家看望次数最多的子女发个“红包”,以资鼓励,让子女们常回来看望她。  相似文献   

9.
陈云,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作为党和国家的经济先驱,陈云一路筚路蓝缕,从起步到再出发,才有了中国财经工作如今的一路凯歌。令人想不到的是,“大掌柜”的一生积余只有不足两万元的稿费。在女儿陈伟华的眼里,陈云朴素、唯实,待子女严苛。  相似文献   

10.
陈新征 《老年人》2010,(7):38-39
作为一国领袖,毛泽东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非常重视青年人的教育和培养;作为一家之主,毛泽东同样肩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毛泽东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节俭朴素的作风,他的子女也正是父亲这种“艰苦朴素”作风的继承者,这是毛泽东言传身教的结果。可以说,教子是毛泽东精心耕种的一块教育“试验田”。  相似文献   

11.
赡养父母,尽心尽力,这在中国可谓世代相传,天经地义。然而,近些年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却存在着另一种演变。不少家庭的子女,婚前靠父母供养,结婚靠父母操办,婚后成家有了孩子还要靠父母侍候,父母成了子女生存所依赖的“拐杖”。这种有悖于伦理道德的“刮老”现象,在当今相当普遍。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我国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刮”钱财有种说法,说中国人一生只做两件事,一是养崽,二是养老。这话是否有失偏颇,另当别论。但就大多数人来说,积蓄一点钱财养老,似乎是一种习惯。这点钱,也许不…  相似文献   

12.
在房奴和准房奴的工资单上,总是赫然写着"房子"两个大字,在孩奴和准孩奴那里,还有"孩子"两个更醒目的大字,而在这大字之后的数字越发小得可怜……房子、孩子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大笔的支出,学会理智、科学地理财,不仅让我们能有所应对,更事关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且来看看四类房奴的故事和专家从理财角度提出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13.
之前跟朋友讨论过,那些敢于要二孩、三孩的爸爸妈妈,一定是有人帮忙带孩子或者孩子特别乖的,他们在养育中获得了快乐,所以敢于接二连三地生。而那些第一胎就被养孩子搞怕了的人,要么迟迟不敢再生二孩,要么等到老大省事了、上学了,慢慢忘了之前养育中的种种困难和烦躁,才又怀上二胎。  相似文献   

14.
曾经 《炎黄世界》2010,(2):4-13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不仅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而且对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尽管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老大、老二、老三等已退休,但他对子女们的两个基本要求丝毫没有改变:“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二是要自立自强。”虽是94岁高龄,但每当子女们前来看望他时,他总还要不断地重复这两句话,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为这两句话注入·些新的内容。在他看来,只有党和人民的事业才是伟大、神圣的事业,也是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在他的严厉要求下,子女们无不遵循其“家训”,在极为平常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生两个孩子     
有了“单独”家庭可生二孩的政策后,我终日欢喜。太好了,我可以生两个孩子了!平日我妈常看着我感叹:“将来我和你爸只能进养老院了。四个大人,两个孩子I怎么照顾得过来啊!”想想也是,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压力大,交通又堵塞,用在自个生活上的时间肯定减兜一旦双方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孩子绝对是顾此失彼。但一家各有两个孩子就会好些了,一下多了两份力量。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亲亲的兄弟姐妹为伴,多好啊!  相似文献   

16.
湍水石 《老年人》2011,(4):13-13
在第6次再版的《辞海》中,“父母官”这个词条被正式删除。这与其说是历史的进步,倒不如说是顺应了民意。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故而“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两个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老百姓,这就足“爱民如子”。  相似文献   

17.
粟裕(1907~1984),籍贯湖南会同。他戎马一生,文武双全,战功赫赫,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所授十员大将中名列第一。粟裕与楚青于1940年结婚,生有3个子女,即长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儿粟惠宁。在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粟裕对子女的要求以严厉无情而闻名。他的教育方式,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吃苦、耐劳、顽强、勇敢”。子女小的时候,粟裕为锻炼他们的意志和胆量,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采取的是与众不同的方式———体育锻炼。粟裕说:这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锻炼意志。”于是,他一有空就带着儿女们去锻炼,夏天游泳,冬天滑冰。长子粟戎生,1942年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人一生50个不可不去的地方”。近年来,江西东北部的山区小镇婺源获得了各种美誉,成为都市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最美的乡村”这一品牌在中国乡村旅游中树立起来,通过适当的公关,婺源进行乡村形象的自我构建,成功地实现了在旅游市场中的自我推销,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形象公关中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现的“空心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父母与子女不能在一起使子女成为“留守”学生。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就是要构建教师与“留守”学生的和谐关系,即是解决教师与“留守”学生之间的学习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关于一孩心理健康的社会新闻频发。本文在"单独二孩"政策开放,原先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发生改变的社会现状下,研究一孩对于原生家庭子女模式转变的悦纳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家长和儿童双视角下问题看待的差异,丰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减少"二孩政策"落实的阻碍贡献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