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一篇。作者以“内七篇”基本文体结构和基本义理结构为标准,通过结构辨析推断:郭象版《知北游》前六章,属于原《知北游》完整结构;郭象版《知北游》后六章,为郭象裁剪别篇移入,破坏了文体结构和义理结构。郭象的捣鬼旨在让孔子成为篇末的终极论道者,违背了“内七篇”斥孔之旨。而旧庄学据此孤例,极其荒谬地把郭象版《知北游》推崇为整部《庄子》最佳之篇。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四篇.<山木>围绕<人间世>之"间世"义理,准确、圆融、全面地演绎了"内七篇"全部义理,是首屈一指、不可或缺的庄学指南.郭象及其追随者因未能正确读解<人间世>篇名及其臭义,也未能理解<山木>精义,尤其是对第六章"意怠"寓言的谬解,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抉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三篇.<达生>演绎<养生主>义理,阐释庄学俗谛"达道全生"的养生之道,准确全面,更为丰富;同时像乃师庄子一样,对孔子"然于然,不然于不然".由于郭象删去第三章至关重要的斥孔24字,导致旧庄学未能领悟<达生>精义和通篇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二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秋水>,演绎晦涩艰深的<齐物论>而又流畅浅白,遂被旧庄学视为整部<庄子>首屈一指的篇什,然而魏牟却因误解<齐物论>而初步遮蔽庄学真谛.郭象又篡改曲解<秋水>,支持其对<齐物论>的篡改曲解.支持其否定"道"之存在的"独化"谬说.篡改版<秋水>及其郭象谬注,是旧庄学理解<齐物论>及至整部<庄子>的义理源头,也是彻底遮蔽庄学真谛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七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天下>,运用贯穿全篇的"道术,方术"之辨,贬斥儒家、墨家、法家等天下"方术",割裂、遮蔽老聃、关尹传承的古之"道术",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终篇章对传承老聃、关尹并集其大成的庄子"道术"推尊至极.郭象通过妄断<天下>原文,谬注<天下>义理,又把<惠施>残篇移入<天下>混淆视听,谬解<天下>为庄子所撰,谬解庄子所撰<天下>尊儒尊孔至极.旧庄学盲从郭象,导致<天下>篇旨"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至今.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六篇.《大宗师》是概括总结庄学义理的"明道"论,与竭力否定"道"之存在的郭注义理冲突最大,因而郭象及其追随者做了大量手脚,导致《大宗师》成为"内七篇"脱简、错简、讹误、篡改最多的一篇,也是旧庄学之阐释距庄学奥义最远的一篇.作者在基本复原文本原貌的基础上,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造化/文化"江湖/庙堂"息黥补劓"等庄学根本奥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四篇。《山木》围绕《人间世》之“间世”义理,准确、圆融、全面地演绎了“内七篇”全部义理,是首屈一指、不可或缺的庄学指南。郭象及其追随者因未能正确读解《人间世》篇名及其奥义,也未能理解《山木》精义。尤其是对第六章“意怠”寓言的谬解,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挟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六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乳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的杂篇十四、解说三,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五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外篇六的特殊政治意图,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六篇。《大宗师》是概括总结庄学义理的“明道”论,与竭力否定“道”之存在的郭注义理冲突最大,因而郭象及其追随者做了大量手脚,导致《大宗师》成为“内七篇”脱简、错简、讹误、篡改最多的一篇,也是旧庄学之阐释距庄学奥义最远的一篇。作者在基本复原文本原貌的基础上,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造化/文化”“江湖/庙堂”“息黥补劓”等庄学根本奥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五篇.<外物>全篇结构缜密,各章照应精妙.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外物>"杂引博喻""文义不相属""颇琐碎",实属错失佳篇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4.
<庄子>内七篇的生死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物莫之伤"与"乘物以游无穷"的逍遥人生理想;二是在<养生主>、<人间世>篇中所表达的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的"顺道尊生"的生命观;三是在<大宗师>篇所表达的不悦生、不恶死的"顺天安命"的生死观;四是通过心斋、外物、外生死与坐忘的具体方法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庄子>内七篇中的生死观思想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所体现的"向死而在"的生死观思想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相互比照、相互发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末篇.《应帝王》是展示庄学至高理想的"至人"论.郭象谬解篇名为"应为帝王",旧庄学沿袭至今.作者运用结构分析法,无懈可击地论证了篇名读做"应帝(道)"之"王",意为"顺应天道的王德之人",即至人.从而自始至终、逻辑融贯地完整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内七篇"奥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及“辨析”选要的第二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庄子弟子蔺且所撰外篇五挟发的内七篇范式范型、内七篇重要义理,非庄所撰硬证,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18.
"九"在古代文体史上虽未被列为一体,但现代已为不少学者承认可单独成体."九"体命名源起于古乐曲名<九歌>,开创于屈原<九歌>、宋玉<九辩>,在汉代基本定型,魏晋南北朝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悼屈抒怀为主要内容,袭用<九歌>、<九辩>、<九章>、<离骚>的句式、语词、意象,形式上多分为九个部分,语言多用"兮"字的文体特征,遂使古乐曲名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体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二篇.继篡改并谬解《逍遥游》褒大知、贬小知之后,郭象又系统篡改并谬解理论色彩最强的《齐物论》褒大知大言、贬小知小言,谬解庄子否定"天籁"即"道"的存在,导致以研究《齐物论》为重心的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以致厚诬"绝对主义者"庄子为"相对主义者".在复原《齐物论》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隐发微,使被旧庄学遮蔽千年的庄学核心奥义,首次大白天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