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1):75-82
“劳动”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始终是一条主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继而将异化劳动概括为四个方面,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最终揭示出作为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人的解放的哲学主题,凸显了以“劳动”为核心的共同体思想以及鲜明的实践哲学的思想特征。扬弃异化劳动,也就意味着共同体中对象性关系的再造。共同体之中的个体通过相互承认的劳动确立了对象性关系,在马克思构建的劳动共同体中,劳动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人与人从相互承认提升到相互成就的共同体的高级形态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段志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8-10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极为丰富,阐述了异化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践、共产主义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标志着马克思创立新世界科学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5.
李敏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对象化活动对感觉的生成过程、感觉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感觉属人性的丧失以及只有废除私有财产才能使人的感觉向人自身回归,并恢复其本真的状态的阐述,不仅把感觉提高到了本体论的高度,给予以往哲学家对感觉的贬低进行了有力回击,而且克服了费尔巴哈感觉论的抽象、直观性.因此,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们日常所熟悉的“感觉”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马克思对感觉的研究开辟了感觉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6.
杨照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4):12-13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学说可以称之为马克思深入探求历史发展的划时代的转折点,它对其以后唯物史观的形成起到了历史性的奠基性作用。本文就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探讨,以达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发展进程的深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文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1-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什么在前苏联和中国会发生争论?一个原因就是研究者未能从工业化、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阅读,而只是从阶级斗争的视角去阅读;另一个原因,就是研究者把它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和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四章二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阅读,所以研究者们长期以来把马克思的这一手稿看作是早期的不成熟的著作,从而贬损了手稿的科学价值和现代意义。现在看来这是完全不对的。我们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视觉来看,却能体会到另一番新意。马克思是从生产方式的变革上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把劳动、资本和土地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工人劳动获得工资,资本家通过资本、土地不断地使资本增值,而工人通过劳动所得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其劳动力的再生产。资本家越来越富,工人越来越贫穷,两极对立贫富悬殊扩大,出现了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带领无产阶级展开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要进行斗争必须要研究工人劳动现状,研究劳动异化;承认劳动异化就必须研究改变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要改变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就必须把工人当成社会的人;要把工人当成社会的人,而不是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不仅不能否认,而且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其中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分析,就共产主义的特征、科学内核以及存在的争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面地展示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手稿》和《形态》中集中论述了有关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向人的复归,真正解决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是解决当前问题的现实的运动;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方面,自我扬弃与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包括有分工的消灭、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交往的形成,完成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