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严羽提出“以禅喻诗”说以来 ,反对者蜂起。刘克庄首先发难 :诗不可为禅 ,犹禅不可为诗也。冯班、钱谦益等踵其迹 ,今人钱钟书等相呼应。文章回顾了反对严氏的主要观点 ,并作评析 ;另外 ,用心理学原理对禅悟与诗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认为潜意识是诗禅相通的内在机制 ,并辨析了直觉与灵感  相似文献   

2.
禅宗的“不立文字”语言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禅宗是以禅悟为达到成佛的目的和修持方式的 ,这种独特的修持觉悟方式决定了它是超越思维、推理的 ,是排斥语言文字作用的 ,“不立文字”也因此成为禅宗作为佛教特殊一系修持实践的本质要求。但是 ,禅师在传达禅理、禅法乃至禅悟时 ,不可能全面地、彻底地排斥语言文字的功用。从菩提达摩来中国传播禅法至明清时代 ,禅宗的语言观大体上经历了由“不离文字”到高唱“不立文字” ,再到回到“不离文字”的演变过程。禅宗的语言观一方面充分而深刻地揭露了直觉体悟与语言文字的矛盾和关联 ,为探讨和总结直觉和语言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一方面又有力而全面地推动了中国语言的艺术化 ,对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人禅诗具有宗教(禅)和文学(诗)二重性,是文人在创作中融入禅悟思维,以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基础而形诸诗作,浸透着浓郁、强烈的禅学意蕴,具有一定的禅机、禅趣和禅意,渗透着淳淳禅韵和禅味。通过对禅宗心性论要旨的论析,可以发现:心在文人禅诗中主要体现出禅心、尘心和猿心三种内型,并且与文人形成互动,最终对唐诗创作手法、内容和意蕴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禅的运思神出鬼没,千变万化;禅的语言晦涩多义,光怪陆离;由此,禅宗被标举为"中国式的东方神秘主义"。禅的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是造成其神秘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禅的思维多种多样,包含了人类思维活动的主要类型,禅的运思把"直觉思维"、"理性思维"、"日常生活中的综合思维"、"悖论思维"等混合在一起加以灵活运用,不仅使人很难给予归类和界定,也难以给它打上某种标签。  相似文献   

5.
唐代隐逸诗人寒山子的310多首诗,按内容可分为自叙诗、风俗诗、隐逸诗、道教诗、佛禅诗五类。其中佛禅诗150余首。佛禅诗又可分为佛教劝戒诗和禅悦诗两类。禅悦诗细分又可分为禅语禅典诗、禅理诗、禅悟诗、禅境诗和禅趣诗五种。禅语禅典诗直接以禅家语录、禅宗公案入诗;禅理诗和禅悟诗则表现诗人对心为宗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理解和体悟;禅境诗和禅趣诗是以诗寓禅,或以禅入诗,以诗境表禅境,以诗心会禅心,在山林景色的描绘中蕴含禅机禅趣  相似文献   

6.
晚唐五代是诗僧文学理论创作的兴盛期,诗僧们认识到作诗与禅悟的种种相通之处,并开创了“以禅喻诗”的道路,这一手法可细分为以禅评诗、以禅拟诗、以禅参诗、以禅论诗四种。他们在句法理论方面的探讨仍在继续,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语言层面的探讨上,注重字句推敲,出现了大量“一字师”的故事,并提出“诗眼”观念;他们的诗格类著作,在体例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为宋人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灵感与禅悟─—谈诗禅相通之契机李世萍诗与禅本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现象,分属于文学和宗教两大范畴。但仔细揣摩,用心体验,二者却能巧妙融合,相得益彰。看似一时“奇缘”,实则其间有内在的、深刻的、必然的联系,即诗与禅颇有些神似之处。首先来看其表现方式,二者...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管窥直觉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论述了直觉思维的主要表现──非逻辑性和直觉思维的基本途径──主体的内省,然后对这种思维进行了评论,认为它作为古代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具有高度的流畅性、渗透性”,“按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发散思维或创造思维”。当然,同逻辑思维一样,直觉思维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由于它不追求概念的确定性,因而导致了概念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了以这些概念为构架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理事圆融是以《华严经》为主的佛教哲学之精髓 ,也是甚深微妙的禅悟之境。禅宗诗歌以生动丰富的喻象 ,表达了对理事圆融的体证 ,呈显出理事圆融互摄 ,即物明真 ,触目菩提的美感特质 ,为中国诗歌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境域。透视禅诗理事圆融境的佛心禅韵诗情 ,对建构 2 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直觉思维的内涵和特点,指出直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列举史实,分析了直觉思维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所起的重大突破作用.提出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并对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直觉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直觉思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直觉思维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探讨了直觉思维的培养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论诗禅审美体验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诗与禅的发生来自于主体希求解脱、渴望自由的共同心理需要,而这种需要的实现又都是在主体主观意识中完成的,因此在审美体验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其特征大致有四:其一,诗禅都是审美主体为某种契机所触发而产生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虽有理性积淀但在当下却是一种无须通过任何逻辑推理即可获得的直觉体验行为。第二,诗禅体验的获得,必须摆脱一切功利目的的束缚,以“无心”为前提,其三,诗禅体验只有在主体亲历其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由于这种体验具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独特性,因此对其表达与理解都不可拘泥于通常语文逻辑。其四,由于诗禅审美体验的指向是主体的精神解脱,因此必然伴随着一种特有的精神愉悦感与满足感,通过主体对自己心灵的观照体认而进入到一种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文学直觉以客观存在的审美容体为思维对象,佛道直觉以虚幻的精神幻象为思维对象,思维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学直觉与佛道直觉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经验与排斥经验的区别;第二,思维外向性与内向性的区别;第三,思维的科学性与虚幻性、神秘性的区别;第四,思维的创造性与保守性的区别。文学直觉与佛道直觉相比,呈现出科学性、应用性、创造性等特点。然而,佛道直觉本身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使得这种思维方式对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一直存在着重大影响。文学直觉与佛道直觉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体验;第二,多意象创造;第三,充分发挥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对艺术直觉和灵感的“禅悟”——论严羽的“妙悟”说张玉霞张祖利谈论中国的诗歌,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漠视的。他提出的“妙悟”说对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批评理论也有相当的价值。我们知道,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5.
废名前期创作努力排除世俗的龌龊而追求清静孤寂的楞伽禅境界,是“观心看净”禅观的生动投影,具体表现为功利意义的空缺,静寂意境的营造,直觉顿悟的闪露,语言的晦涩奇特等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以直觉创造对文化的透入以及直觉化的文化又如何触发直觉来探讨直觉文化的特质,并由此引出直觉文化对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意义。 一、直觉文化  相似文献   

17.
禅宗是中国佛学中的重要派别,称为”教外别传”,完全以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殊方式,而显现其与佛教本体论与方法论上迥异的途径,关于禅宗的思维它是直觉的、印证的、非理性的,是排斥语言逻辑的瞬间本体认识。就禅悟的本身来说,”言语道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是自在的、自由的、无限量的、不能以任何思维模式局限的,然而唯其如此,才更显出禅宗具不可周延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它使画家精神达到极度的自由,万物皆随心而造。因此,古代文人画家无不研读佛理,注重自身修养,形成了独特神韵的中国水墨画风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超验直觉思维的两种内部运行机制,即超验直觉的实证认同和超验直觉的自我意识认同。指出,超验直觉正是通过这些理性方式,使得其思维成果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超验直觉应当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远古以来,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汉民族形成宽泛、灵活、综合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的认知重直觉、重类比、重了悟。这种思维方式对汉语词汇也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构词方式、词义的引申、词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十分重要。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利用联想来培养直觉思维;利用哲学观和审美观来培养直觉思维;利用解题教学来培养直觉思维;利用解题后的反思来培养直觉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