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狄慈根认识论述评》一文中,我简要地介绍了狄慈根的主要哲学思想。狄慈根哲学主题是认识论,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来阐述的。因此,哲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较起认识论的研究来说,在狄慈根的哲学著作中就显得薄弱多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也是狄慈根哲学思想中较为薄弱的一部分。他没有对历史唯物主义作过系统的研究,当然也没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专门著作。但是,作为一个面向社会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狄慈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和战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工人哲学家。马克思称狄慈根为“最有天才的工人之一”,是“我们的哲学家”。恩格斯认为狄慈根的最大功绩是他独立地发现了“成为我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辩证法”。列宁认为狄慈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在他的哲学论著中,以其敏锐而深邃的洞见力和许多闪光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刻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的哲学遗产。如  相似文献   

3.
普烈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是他反对马赫主义斗争中形成的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的长篇论文。笔者发现,普烈汉诺夫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看法竟然也是两次转变说。这与后来的前苏东学界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从列宁的批注中可以看出,该书给他印象最深的东西就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是不依赖思维的物质存在。普烈汉诺夫的一个错误诠释,即狄慈根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基础,内化为列宁的一个重要的他性镜像的逻辑支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长期通行的列宁《哲学笔记》一书,是五十年代中期根据《列宁全集》俄文第4版翻译的。六十年代,苏联出版了《列宁全集》第5版,在该版中《哲学笔记》有很大的变动,卷次也改为第29卷。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组织力量对此书进行了翻译。这项工作是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又研究所林利研究员主持的。参加译校工作的还有中央编译局的顾锦屏、吴达琼、宋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梁映东等同志。现此书即将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哲学笔记》(新版)同原版比较,有三个重要变动。一是全书的编排体例作了调整,全书分为“摘要和短文”,“关于书籍,论文及书评的札记”,“读书批注”三部分,每部分都按时间顺序编排。二是纠正了过去版本中的一些差错。三是增加了不少内容。如在第三部分中增加了列宁读狄慈根《短篇哲学著作集》和斯捷克洛夫著《车尔尼雪夫斯基,生平与活动》两书的批注,计有13万余字。除此而外,在中译本中还改进了原来的译文,纠正了过  相似文献   

5.
在列宁的理论著作中并不存在独立的《哲学笔记》一书,原先被认定《哲学笔记》不过是列宁在二十年间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摘录、札记、心得及阅读批注的文献汇集,其中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质级差。在这一文献汇集中,长期被忽略的内容是列宁所留下的多种读书批注,而这些批注,只是在文本构境的意义上才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构境法对列宁的这一似文本进行新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苏联学者关于列宁哲学思想的"计划构想论"的先验框架,探悉到列宁在接近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深刻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 列宁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极其深刻地研究了黑格尔哲学的遗产,并从这位具有天才哲学头脑和渊博学识的德国思想家黑格尔的著作中,吸取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列宁的《哲学笔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独特的百科全书,尤其对辩证法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它是研究列宁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宝库。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批判马赫主义的论战性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对哲学上的中间路线作了成功的剖析。然而,对列宁这方面的思想人们至今认识不一。有些人强调哲学党性原则,否定哲学中间路线的客观存在;另一些人强调哲学中间路线,对哲学党性原则产生怀疑。本文认为,准确地把握列宁对哲学上中间路线的分析,是科学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的重要内容,并且,对于认识和剖析近、现代的各种哲学流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列宁"哲学笔记"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前苏东学界和西方列宁学的学者都有意无意地将其视为一本书,而这个作为一本书的《哲学笔记》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列宁在长达20年之久的时段中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不同摘录笔记、札记、心得和阅读批注的有明显理论性质级差的文献汇集。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对于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模式的历史形成。  相似文献   

9.
“存在”,是列宁哲学著作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从列宁对存在范畴的揭示和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和把握他的哲学唯物论的基本特征。存在客观实在“存在”这一概念,就其是“有”而不是“无”的涵义来讲,各派哲学家们的理解是一致的。但是列宁紧紧地抓住了“存在”概念上的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对于唯物主义者说来,‘事实上存在的’是外部世界,而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对于唯心主义者说来,‘事实上存在的’是感觉,而外部世界被宣称为‘感觉的复合’”为了避免同唯心主义的“存在”概念混淆,列宁往往用“客观真实的存在”即“客观实在”来说明或者代替“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哲学笔记"不是一本现成在手的著作,只是一部由后人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的列宁在二十余年(1895~1916年)中陆续写下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读书笔记、心得和阅读批注之汇集.对这部书稿的整理、编辑、出版和中文翻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从文献学的视角认真梳理了这一重要文献的历史生成和基本文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达同志的《社会学大纲》,1935年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铅印至今五十年了。《大纲》是李达三十年代早期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期间编撰成书的。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已经翻译出版的不仅包括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哲学著作,而且包括马克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德波林、布哈林等人的主要哲学著作,苏联和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写的许多哲学著作也被大量翻译出版。这种情况正如当时有人所指出的:“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短短的时期中,除了普罗文学的口号而外,便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之介绍,这是新书业的黄金时代。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如果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谭辅之《最近的中国哲学界》)连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德国制革工人约瑟夫·狄慈根(1828—1888)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人哲学家”。他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科伦市附近的一个叫肯堡的小山庄的制革匠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他念了二年中学后便被迫辍学在他父亲的制革作坊里做工。他勤奋好学,走上了革命道路后,经历了“由政治到哲学,由哲学到认识论”,而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哲学家,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好的战友和学生之一,而他的认识论思想特别值得人们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论战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党内外斗争都更加激烈和深入.在哲学战线上,以波格丹诺夫,尤什凯维奇为代表的俄国马赫主义者打着"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妄图用马赫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列宁为了粉碎俄国马赫主义者的进攻,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列宁为了彻底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不但全面  相似文献   

14.
《江苏社会科学》2004,(5):237-238
综观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列宁哲学研究的基本情况,目前列宁哲学研究仍然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但需要在研究方法、思路或视角上作根本突破。以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刘怀玉教授、唐正东教授、姚润皋教授、何怀远教授、胡大平副教授、张亮副教授参加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列宁给我们留下的《哲学笔记》,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哲学遗产。这里,我们仅就列宁在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所作的一个批注加以探讨。这个批注是:“……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哲学笔记》第228页)。关于这个命题究竟是列宁的,还是列宁转述黑格尔的,以及这个命题的科学含意是什么,至今国内外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这个命题的探讨,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和继承列宁哲学遗产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关于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等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问题,同时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著名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 1915年 ,是列宁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 ,多年研究一系列哲学著作 ,特别是黑格尔的著作以后写的 ,可以说是列宁这个时期关于辩证法研究成果的结晶。它对辩证法作了深刻的阐述 ,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今天我们学习它 ,对于端正思想路线 ,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观虽作为列宁和布洛赫共同的思想资源,但他们在物质概念的解读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布洛赫通过"尚未存在"的逻辑预设,把物质理解为"过程物质",把自然物质看作是自然主体,最终走向了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列宁则站在实践的基础上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从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界定物质概念,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走向.列宁物质概念和布洛赫的物质概念的比较研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正确评价布洛赫的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离开我们整整六十年了,列宁在他光辉的战斗一生中,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哲学遗产。本文仅就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发展这个侧面,谈一谈作者在学习中的体会。(一)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①列宁在一九○八年《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提出  相似文献   

19.
在结束对黑格尔哲学的阅读之后,列宁集中地写下过三个思想小结,即<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以及<谈谈辩证法问题>.其一是读书小结,其二是对辩证法理论逻辑结构形成的再评估,其三是列宁自己关于学习辩证法和想要展开说明的一些思想心得.其中,分量最重的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因为这是列宁对自己全部读书活动的逻辑整体构析.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争议较多的哲学著作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否定列宁在这部书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认为把认识的本质了解为反映乃是直观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基本特征,《唯批》没有超出这一点。受其影响,国内有的同志也提出:“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从这一见解出发,主体势必被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