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美国社会,离婚率已高达50%,生活在双亲家庭之中的儿童还不到50%,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离婚率不断上升,人们都想简化离婚的手续,消除离婚双方的耻辱感和敌对情绪,从而使离婚变得"体面"一些.所谓《无过失离婚法》正是这一形势下的产物.也就是说,当一对夫妻办理离婚的法律手续时,  相似文献   

2.
周云峰 《学术交流》2008,(2):183-185
后工业社会西方的高度物质文明导致了外部价值标准瓦解的困扰和价值观念丧失的精神危机,"生存危机和科技的负效应"、"文化生态失衡与社会道德滑坡"和"人的主体性的现代内涵与人性危机"成为西方教育价值取向发生新变化的主要因素,促使人们针对现代社会和教育自身潜在的问题,对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重新定位.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范型应运而生.建构主义思潮根据新的知识哲学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诠释,唤起了对学习者主体性的真正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家庭危机四起,而单亲家庭的泛滥则是其家庭危机的一个显著标志,其中又以无父单亲家庭最为明显和突出。由于离婚率的攀升,单亲家庭正在急剧增加,仅以无父单亲家庭为例,单亲率就由1960年的17.5%增至现在的38%,这些家庭的小孩将不得不过着一种缺少父爱的生活,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由此形成的社会问题也相当严重。有人甚至认为“无父现象是美国当代最具破坏性的动向”,它与街头暴力、校园暴力、经济衰退和贫困问题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例如贫困问题,在美国的无父单亲家庭中,有46%的…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对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与人的发展相关理论的共同点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危机以及由此产生人的发展的异化.哈贝马斯从宏观角度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政治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集中体现于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殖民化.马尔库塞则认为人的发展异化在晚期资本主叉社会集中体现为"单向度的人".对于上述危机的消解,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一致认为,其基本途径在于促成单向度的工具理性社会向全面发展的理性社会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面对美国的家庭问题,不管是工作-家庭、青少年性行为、儿童贫困或是婚姻破裂,人们通常会提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一系列家庭和福利政策,并断言只要当这些政策在美国得以实行,美国的家庭生活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美国究竟能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里真正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李学斌 《社会》2001,(8):39-40
婚姻、家庭因为有爱和血缘关系而被人们视为人生的港湾、幸福的归宿 ,但婚姻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经受着考验 ,常常会产生、面临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改革开放以来 ,不断变化的新的社会环境使现代家庭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增加 ,家庭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家庭问题的特点1.在现代社会中 ,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日益分离。改革使人们所在的单位由过去对职工公事私事大包大揽的全面关怀 ,转向单一的业务活动 ,单位对职工已不再意味着终身、全面的保护。以往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事找领导” ,结婚、离婚、生活作风问题要行政干…  相似文献   

7.
刘宝莅 《东西南北》2008,(12):55-55
生活的智慧无关贫富,考量的是人们是否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在美国留学时,学校为了让学员们了解位普通美国人的家庭生活,给每两人联系一个美国家庭,凯瑞是我的友好家庭女主人。我与凯瑞的首次接触是通过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8.
<逃避自由>一书是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学分析社会问题的杰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以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冲动"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社会人群关系中所形成的冲动和欲求.但是,他超越了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弗洛姆通过对现代西方人生存境遇的考察,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并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疾病,为现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出了积极的途径和设想.这体现了弗洛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的处境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9.
《上帝会救助那孩子》是莫里森以美国当代现实社会问题为题材的第一部小说.她以细腻的笔触、讽刺的话语和耐人寻味的哲理反思,展示了美国妇女儿童遭受的亲情创伤、视觉创伤和司法创伤,显示出亲情异化、性情异化和身份异化造成的各种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揭示了亲情、友情等人伦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窘境和负向迁移.采用社会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从亲情创伤与亲情异化、视觉创伤与性情异化、司法创伤与身份异化三方面探析美国社会的儿童创伤与心灵扭曲问题,表明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关注点已经从黑人种族问题转向了更为深刻的人类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的"中老年人离婚"数量逐年增加.其原因主要有: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小家庭化进程的加剧、 "二战后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夫妻感情的销蚀、离婚民法修正案的溢出效应等等.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中老年人离婚"的现象.此类现象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家庭内部的问题,其影响涉及到了社会结构和意识的变迁,折射出诸多层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论家庭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人们对家庭是非常熟悉的。可是,我们熟悉它,并不等于能够科学地理解它。当前,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妇女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家庭生活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家庭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它与婚姻、人口、社会道德、社会教育等问题,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对家庭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在全国人民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国家以及像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国家 ,“家庭”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 ,家庭处于危机之中。另一些人则认为家庭正在瓦解 ,并对由此造成的可怕影响表示担忧。他们指的是目前普遍用来取代婚姻的同居、不稳定的“序列一夫一妻”制、大量的私生子、高离婚率 ,以及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人们还注意到在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年轻人自杀、虐待、性病传播等问题。家庭与社会的重大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城市化、工业化、更多的女性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并进入劳动市场 ,以及对于适合女性的行为和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在个人本位文化兴起、社会竞争激烈。人口流动频繁、生活节奏加快等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下,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给婚姻家庭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小家庭的普遍出现,真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家庭规模小型化,让人们喜上心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有关专家就家庭人口与家庭人际关系这一问题做过专门研究,其结果表明家庭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与家庭人口数成正比。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经常的、频繁的,而每个人在生活经历、性格脾气、处世方…  相似文献   

14.
尽管物质生产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科学和技术创造了奇迹,对亿万人们施加思想和心理影响的渠道极广,资产阶级仍不能提出使人民群众心向神往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承认其思想的虚弱和失败,因为它们不能回答现时代的问题,这就证明了资产阶级社会包藏着深刻的精神危机,而且也无法隐瞒和回避资产阶级精神文化的解体过程.法国社会学家P.阿隆在《对进步的失望》一书中,承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思想和理想、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都存在着危机,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类型的工业社会的退化和冲突,及其"悲惨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养老问题.关于养老特别是由谁来承担养老责任的的问题,世界各国做法不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福利国家的形成,作为国家代表的政府在养老上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我国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养老模式一直是以家庭为主导.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能力的下降,老年群体问题特别是贫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因而越来越需要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机构来承担相应的责任,统筹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在个人生活中有所反映,对于家庭也不例外,家庭和婚姻正在走向崩溃和破裂,制约着家庭婚姻关系和性行为的传统的道德规范消失了.这些现象引起哲学家、教育家和医学界人士的关注,因此,近年来,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尖锐的社会矛盾,人们在方法论和伦理学方面存在着分歧,在一些最  相似文献   

17.
吴瑞坚 《探求》2006,(Z1):106
新公共行政学是指相对于正统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而言,以1968年弗雷德里克森等一批年轻学者召开的明卢布鲁克会议为标志.20世纪70年代,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陷入经济"滞胀"的困境中,经济危机带来政治危机,并且两种危机交织在一起.美国的公民权运动、越南战争、水门事件、能源危机等社会政治问题,使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要求政府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纷纷提出所谓"新的模式"或"中心理论"来代替"旧的传统理论".正是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发动了"新公共行政运动"并与英国的"社区服务模式"变革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公馆是社会过渡时期的历史产物,在时间维度中充斥了新旧矛盾以及社会历史的变迁.拨开高公馆众多的"政治学"头衔,发现巴金的叙事信仰在于真实地展现过渡家庭的现实面貌,表达社会转型时期人物矛盾、挣扎、彷徨的独特生命感受.在小说中高公馆主要由住宅区和花园组成.在公馆住宅区内部是日常的家庭政治,人际关系呈现出话语、情感交流的"荒漠化",并直接导致了公馆悲剧的发生;而象征着"自然""包容"的花园,则调节着公馆生活,凸显着人类进化的渴望,表达着巴金对于家庭温馨环境的憧憬,传递着人与人文明关系的和谐畅想,勾勒出理想化的社会想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会遇到各种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协助解决的个人、家庭和社区问题,而社会工作就是这些助人的专业之一。它注重人的价值观,同时也强调人的价值,特别关注的是通过强化社会功能来帮助人们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的问题。本文将基于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分析二者的关系,探讨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的大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高度组织的社会,人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工作单位,个人专业特长的利用发挥、晋级升迁、学习进修、出差出国、医疗保险、住房分配、社会地位、家庭婚姻生活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在的单位。这就使职业对每个人的生活现状和以后的生活具有较全面的、决定性的影响。失去工作包括下岗待业则不和避免地对他们及其家庭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带来一系列负性的心理效应。一、失业引发的个体心理危机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就业、低工资”和“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政策,人们在没有竞争、没有风险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十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