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是国共关系变化的晴雨表。抗战后期美国基于自身利益和战后霸权考虑 ,其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是保持中国内部团结、防止分裂 ,促使国民党政府联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共同抗击日军。但在促蒋联共及对蒋介石政府支持力度上 ,摇摆不定 ,走出了一条“之”字路 ,国共谈判也因此谈谈停停 ,阴晴不一 ,最终因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彻底转向助蒋压共拒苏 ,而导致战后国共关系破裂 ,内战爆发。美国对华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局战斗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环境险恶,情况多变,但它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和周恩来卓越的贡献分不开的:一,对蒋介石集团破坏民主、坚持内战、独裁的反动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体现了坚定的革命原则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二,对美国的“扶蒋压共”、“扶蒋反共”的政策进行大胆的揭露和坚决的抵制,正确把握美蒋矛盾,运用“逼美压蒋”的办法,扩大美蒋矛盾,减少对中共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1937~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属于一种过渡型的政策,既因袭了过去的“不承认主义”的中立政策,又孕育着新的同盟因素,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同时,这段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也属于多边型政策,对日政策又是其远东政策的主体,对华政策攀缘在日美关系之上,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另外,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还属于一种倾斜型的政策,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美关系本身的范畴,它几乎包含了帝国主义强国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不平等政策的全部意义,如:强权政治、强权外交等。美国把中国作为棋局中随着美国利益和意志任意驱使的一枚棋子,为美国利益去做铺垫交换。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帝国主义在对待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上,在对华政策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美蒋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从史迪威、魏德迈和赫尔利等人的在华活动来说明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待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是,企图牺牲中国而与日本法西斯妥协,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政策。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与日本在军事上发生了直接冲突,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蒋介石政府以很大的援助,使其蒋介石成为它在远东的帮手。美国虽然给国民…  相似文献   

5.
60年代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 ,美国曾对中国实施过所谓“微开门 (keepthedoorajar)”的政策。这是一个被史学家忽视的问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华政策相比 ,肯尼迪政府的这一政策是相对中立的。其主要内容有 :认可中国的现实存在 ;主张降低敌对 ,尝试“接触” ;除了“遏制”外 ,还对中国施加“引导”策略。本文利用美国外交档案文件 ,对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特点、提出的原因以及实施情况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 ,将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分为“中立”政策、援华制日、全面援华抗日三个阶段 ,并对逐段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揭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2,15(1):63-65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 ,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 ,声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 ,而是“战略竞争对手”。布什新政府貌似改变了上届政府对华“接触”政策 ,实则不然。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合作交往为主的“接触”政策 ,但加强了对华的“防范、遏制”。  相似文献   

9.
宋效峰  张立华 《兰州学刊》2006,2(9):48-49,39
清末时期,列强对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威胁不断加重。其中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几经调整后至“门户开放”政策而臻于成熟。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实用性,尽管在表面上它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但在根本上它还是服务于美国的自身利益。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登     
郝贵远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文章《“门户开放”政策刍议》中写道:‘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于1899年9月向当时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对华政策,由于它得到了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对华政策。几十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简单来说,一种意见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对中国友好的象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加紧侵略中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一再公开申明“一个中国”政策。但令人不解的是 :在美国政府一再宣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 ,又大量向台湾出售武器 ,向台湾做出安全承诺 ,乃至暗示台湾受到武力威协时 ,美国不会袖手旁观 ,这些显然起了鼓励李登辉和其他“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破坏一个中国的作用。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本文拟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研析。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以国际法律文件形式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 2 2年的对立僵局 ,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上海公报》中 ,…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刘子建近代以来,美国不断扩大其在华权益。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侵华权益的斗争十分激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和“利益均等”原则,以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权益。这一政策得到列强的认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列强侵华...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中立"──援华──结盟──扶蒋反共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是什么原因驱使美国政府不断地调整对华政策?研究这一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此间的中美关系,也对今天正确把握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对华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然而由于美国与中国地域遥远,其军事实力不足,国内政局的影响,以及孤立主义情绪制约等因素,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一向是谨慎和保守的。在20世纪以前,美国在华主要是分享列强刺刀和侵略外交所夺得的特权。19世纪末,美国抛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开始积极参与列强在华的竞争与对峙。义和团运动后,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积极倡导“保全中国”和各国在华“一致行动”的原则。武昌起义爆发后,美国提倡的各国“一致行动”原则,被日、俄、英等国所利用,他们借“承认中华民国”和“善后大借款”,大肆索取在华的政治、经济权益,肆意扩大本国在华势力。这就直接危害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在华利益。为此,美国抛开与列强的“一致行动”,宣布退出银行团并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三部分:1.几个背景因素:提出北伐时政治军事方面主要的区分与当时中外舆论关注的重点,是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对立,而不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也不是国共之争。北伐时中国局势与列强对华政策都以混乱多变为特征。2.在列强竞争中美国向南方的逐渐倾斜:论述美国国务院在强大的国内压力和主要列强争相在中国树立一个“开明形象”这一竞争形势下修改对华政策的进程,指出正是一向坚持与列强合作的驻华公使马慕瑞首先提出了美国在华独立行动并对南北双方采取更灵活的政策。3.南京事件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强调主要是1927年3月发生的南京事件,而不是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及其后的“清党”,造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历届政府敌视中国,对中国实行不承认和孤立。封锁、贸易禁运以及支持各种反华势力推翻中国合法政府的政策。60年代末上台的尼克松政府一改此政策,实行了与中国对话、谈判,改善关系并力图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策。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是美国战后世界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中国、美国和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对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有关方面加以简要评述。一、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调整概况1969年1月,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鉴于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尼克松政府开始调整美国…  相似文献   

17.
利益集团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其中 ,美国的利益集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利益集团影响其政府对中国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制定 ;影响其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等。深入剖析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8.
王艳红 《社会科学》2002,(10):31-35
“9·1 1”事件以后 ,中美关系呈现出缓和的发展迹象 ,两国合作和接触的层面似乎也在逐渐增强 ,这是否说明布什政府一反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 ,试图改变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了呢 ?本文通过“9·1 1”事件后美国对华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来剖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本质 ,即美对华仍然是“接触”和“遏制”两手并用 ,美国从未放弃过防范中国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系统的认识论或道德信念模式,意识形态在各国的外交政策中事实上起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美国虽然号称最讲究“实用主义”,但它的对外政策同样也一直深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明显地反映在它的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依然是美国决定其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多变的,前后不一致的。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打着“中立”幌子,实行两面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后,美国为了维护它的利益而采取了两面政策:一方面不愿日本独占中国,希望中国拖住日本,借助中国的抗战削弱日本的实力;另一方面美国又纵容日本侵略;企图借日本之手扑灭中国人民革命,并妄图把战火引向苏联。因此,中日战争初期,美国在“现购”“自运”法案下不断地把大量军需品供给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