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自1900年成立以来,每5年举行一次世界哲学大会,实为全球性学术交流的哲学论坛。1998年8月10日至15日在美国文化名城波士顿举行了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为“潘迪亚:培育人性的哲学”。来自世界各国的3000多位学者...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 (CenterforProcessStudies)联合主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 :怀特海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7~ 2 0日在北京同春园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 1 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 0 0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过程哲学与价值哲学的关系、怀特海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揭示有机的整体的世界观对新世纪价值和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及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可能作出的独特贡献。会议的议题涵盖了怀特…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 0月 2 2~ 2 4日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单位协办。来自法国、希腊、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印度、日本、美国等 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国学者共 1 0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  相似文献   

4.
电脑与人文科学联合会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ACH)和文学与语言运用计算机技术联合会 (Association for L 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AL LC)联合举办的国际大会将于 2 0 0 1年 6月 1 3日至 1 7日在纽约大学召开。注册工作于 2 0 0 1年 1月 2 6日开始。与会者皆为致力于研究高级信息技术与人文科学间的关系的学者。每年的大会都能吸引在本领域内处于前沿位置的国际团体。 2 0 0 1年大会的主题是“数字媒体与人文科学研究”。ACH-ALLC2001年国际大会…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美国神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科学与宗教”国际论坛于 2 0 0 2年 5月 1 0日在北京希尔顿饭店举行。作为在中国大陆举行的第一次科学与宗教对话论坛 ,它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科技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中美两国宗教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新世纪宗教与科学对话的必要性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与宗教中的认知及对话” ,参会的代表包括 :中国香港特区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宗教及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神学与自然科学研…  相似文献   

6.
古树新枝好会题沈阳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对“儒学”有多年的研究,2004年8月曾以“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会团体之一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  相似文献   

7.
胡澎 《日本学刊》2001,(5):151-157
20 0 1年 7月 9日至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近 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科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1999年 ,去年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会议是该课题组成员与国外同行的一次学术交流会 ,在一定意义上 ,也可以说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会。会议共收到 2 6篇论文 ,有 2 1位学者在会上做了正式发言。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万峰、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家、中国…  相似文献   

8.
金嬴 《日本学刊》2004,(6):59-6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主办 ,中华日本学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的“世界中的日本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10月 16— 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日本、韩国、印度、越南、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等七个国家的外交界、学术界代表约 6 0余人共聚一堂 ,就日本文化与世界中的日本文化研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及课题交换了意见。一 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各国学者演讲之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黄平、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井出敬二、日本国…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2 0 0 0年中期会议于 2 0 0 0年 7月 2 4- 2 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巴西、印度等 46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城市民族文化 :维护与相互影响”。7月 2 4日上午 ,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礼堂如期举行。会议组委会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主持了开幕式 ,并致开幕词。他回顾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 ,指出 ,该会议通过对相关议题的探讨与研究 ,旨在增加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发展。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主体性在哲学研究领域的突显 ,交往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期将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之“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专栏中发表王南、任平、尹树广、王国有、王晓东、隽鸿飞的笔谈文章 ,对交往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讨。  相似文献   

11.
宏纬 《南亚研究》2002,(2):89-92
20 0 2年 6月 2 6 - 2 7日 ,我应美国夏威夷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主席 H.C.Stackpole(海军退休中将 )之邀 ,赴檀香山出席了该中心召开的题为“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关系的动力”(Dynamicsof China's Relations with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多边国际研讨会。美方出席会议的大部是军方研究人员 ,来自非军方的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只有一位 ,即《旷日持久的较量 :2 1世纪的中印竞争》一书作者高龙江教授 (Prof.John W.Garver) ;另有一位旅美中国学者袁劲东博士。中国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大陆方面的 4位学者及台湾正大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一位学者。…  相似文献   

12.
我们置身于其中的世纪之交是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和学术回归的时代。一方面 ,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一些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一些有远见的期刊的海外原创性学术论文的刊发 ,特别是通过对同时代国外著名理论家和学者的新著的高水平翻译和文本解读 ,开始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直接的、同时代的、近距离的、甚至面对面的跨文化交流和对话机制 ;另一方面 ,哲学通过回归以多元差异为基本精神的文化批判而真正回归生活世界 ,成为社会运行的内在的自我批判和清醒的自我意识 ,自觉地关注我们这个时代重大的、焦点性的生存问题。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学术新生点的出现、一批思想深邃才华横溢的学者的崭露头角、一批扎实厚重深刻冷静的学术成果的问世。特别令我们欣喜的是 ,一些依托具有深厚人文背景的大学园地的、具有独特问题域和理论特色的学术研究团体或理论流派初见端倪呼之欲出。这一理论趋向预示着更大学术繁荣的可能性。为此 ,《求是学刊》在进行了“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和“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几组热点问题的探讨之后 ,我们拟围绕着这一理论趋向继续深化“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专栏 ,并特邀著名学者担任主持人 ,为这一理论趋向的充分自觉 ,搭建一个开阔的学术  相似文献   

13.
第 1 4届欧洲汉学学会国际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6~ 2 8日在莫斯科举行 ,其主题为“中国传统文明与当代世界”。本届大会是由欧洲汉学学会、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国立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科学院汉学学会共同举办的。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中国研究中心的代表、在欧洲进修或工作的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学者 ,以及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海参崴和伊尔库斯克的俄罗斯学者 ,共 3 0 0多人。与会者提交了 2 0 0多份学术报告。大会工作语言为汉语和英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С .Л .齐赫文斯基…  相似文献   

14.
20 0 4年 6月 6~ 7日 ,“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组织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 1 0 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入选论文 72篇 ,共有 45人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这次会议是一次充满理性和创见的学术会议 ,是一次自由、开放的多元学术话语对话的学术会议 ,是一次展现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丰富性、复杂性与现实性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大众媒介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和理解” ,…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伊拉克战争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引起了来自军界、政界以及学术界等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对这场战争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于 2 0 0 3年 4月 1 0日主办召开了“国际法与伊拉克战争”座谈会 ,会议邀请了国际法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探讨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的影响、伊拉克战争对当前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冲击、伊拉克战争与国家主权原则、伊拉克战争与国家自卫权原则、伊拉克战争与联合国安理会集体安全原则和遵循国际人道主义法等问题。来自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学院、北…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大学东亚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联合主办 ,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协办的“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1~ 2 2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蒙古、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1 2个国家的 1 0 0余名专家、学者及嘉宾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着在全球化不断发展、演变的今天 ,东亚各国如何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区域化合作 ,达到共同发展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开幕式上 ,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北…  相似文献   

17.
金秋的 9月 ,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中日失业与社会保障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2 0日至 2 1日 ,在沈阳召开。 90多名来自全国日本研究机构的学者和省市有关部门以及日本学者出席了研讨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克田到会致辞 ,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冈崎清先生与会祝贺。开幕式上 ,国内学者孙炳耀和日本学者骏河辉和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近 40余篇。大会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映和影响。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不仅是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18.
"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6日,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据悉,这是上海首次就危机管理问题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就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特别是“9·11”后美国危机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一、“危机”、“危机管理”、“后果管理”等术语的界定在术语界定方面,中美学者的意见不尽相同。就“危机”而言,有的中国学者强调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含义,而与会的美国学者则认为,“危…  相似文献   

19.
经教育部批准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 ,北京大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亚太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第 4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于 2 0 0 3年 1 0月 1 8~ 2 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学者、著名教育机构负责人、经验丰富的教育投资者、国内各级政府的教育官员、大学校长、公立学校负责人、民办学校负责人、培训机构代表以及从事教育投资的工商企业界代表等 60 …  相似文献   

20.
林昶 《日本学刊》2002,(4):154-157
一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 ,“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2年 4月 3 0日至 5月 2日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是该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 1 2届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共 5 0余人与会。此次会议的召开 ,正值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之际 ,与会专家、学者对 3 0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 ,中日两国为构建“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而积极努力 ,两国高层互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