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个流传于大江南北的镇江“三怪”饮食民谚,已经成为古城镇江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民谚中似乎藏着几分神秘,又带给人们几多悬念,几多猜想。它曾经引发了许许多多的人对镇江的向往;也曾经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人走进镇江,作一次寻访“三怪”的饮食文化之旅,更有许多有心人把解开镇江“三怪”之谜,探寻镇江“三怪”之秘,作为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怒不同人”,正因为此而被当时社会的主流视之为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被冠以“怪”名。素不知其“怪”是紧随时代潮流,贴近时代脉搏的。文章在探讨板桥“怪”之因,“怪”之表现和“怪”之余响的同时,兼阐释板桥“怪”之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搜神记》专注在“怪异”的一切,而《聊斋志异》则专注在“人”的一切,从《搜神记》到《聊斋志异》,神、仙、鬼、怪走过了由与人的距离的疏远到与人的情感上的融洽,从行动上束拘不于人间道德规范到与人共有一个行为准则的文化历程.神、仙、鬼、怪的“人化”历程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4.
血战吃人蛙     
《阅读与作文》2014,(7):24-26
科学考察队一行7人被怪蛙围困,怪蛙向人们喷毒,使人致瞎或乏力,然后再包围啃食,人们用火攻、木棍、匕首都无法阻挡怪蛙的进攻。最后动用了直升飞机,才逃出蛙口。但已付出了惨重代价。人们再寻怪蛙踪迹时,怪蛙却失去了踪影……  相似文献   

5.
变形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通过对原始形象的改变,达到掩盖真相、迷惑异性等目的,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变形手法的选用自然更是首当其冲。但是,《搜神记》中有一类女性形象颇不符合这一传统,她们是由人到异类的变换,...  相似文献   

6.
小雪人     
小雪人,真坚强。大雪天,不害怕。风吹来,不动摇。红鼻子,白衣服。坐雪中,真快乐!  相似文献   

7.
.....吐解籽1在一座古老的城怪里,生活‘一群快乐的老吸,这一只流浪的黑猫来到这里.给老吸们带来了朝不保里是老吸的夭堂。夕的恐懊和灾难。一心对付猫的老鼠@恒兰~~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举止怪异的老头——我的外公。他身材高大魁梧,还挺着一个大肚子,听姥姥说那里都是脂肪。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怪。(抓准特点,总写外公“怪”)  相似文献   

9.
快乐的启示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在全球178个国家中,丹麦名列快乐国家的榜首。这引起我的好奇:丹麦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丹麦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12岁以下的孩子,连成绩单都没有,也不评选模范学生。学校的学习是快乐的学习,因为“学习,是丹麦人快乐的秘密之一”。老师与家长主张孩子发展天赋,不鼓励比较。  相似文献   

10.
“快乐”——听到这个词,犹如一股暖暖的春风沁人心脾,感觉是那样的舒适与活泼,让人心旷神怡。把这种快乐的感觉带人我们的课堂中,让学生在教师的调控下快乐地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快乐了教师,也快乐了学生。  相似文献   

11.
魏晋六朝是志怪小说繁荣的时代,历来对其繁荣的原因多从社会因素、文体演变等方面加以探讨。本文认为志怪小说包蕴的潜意识,诸如对生死、情爱、安全等人类永恒话题的关注,是志怪小说作家创作的内驱力。而且志怪小说的潜意识蕴含是魏晋六朝“人的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显示出志怪小说从神话探讨自然、探讨宇宙起源转向了人类自身,这不仅是必然出现的文学现象.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历程中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2.
伊壁鸩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伦理学等同为享乐主义,导致对他的误读。实际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从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生理学的快乐提升为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3.
“啊!我要生气啦,”话刚说完,只见他眉头紧锁,满目愁云,忽然他又变了一种神情说“小超,你不会怪我吧!我们俩什么关系,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你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怪我吧!”满脸堆着笑,你决不会认为这个人刚刚生过气。  相似文献   

14.
"怪+人物词语"这一当今不常见的语法结构频繁出现于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明清白话小说中,表示嗔怪、责备或对人的称呼。此类结构中的"怪"由"责备"义引申而来,并带有语法化的性质。由于属于方言俚语,盛行于白话小说中,并是适应特殊语境的需要,"怪+人物词语"结构有一定的语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人鬼恋题材经由六朝志怪的发端,到唐代,已日臻成熟。唐代小说中形形色色的鬼们,脱离开六朝志怪中的恐怖怪异,人情味儿已很浓厚。对他们多加看顾,便发现这也是一个可憎、可爱、可鄙、可叹的多情世界。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说的“凡人化”倾向徐成淼关键词:当代小说“凡人化”倾向“中间人物”“新写实”作品性格二重组合论文学自古就是不平凡的事业:它说的是不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外国的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圣经故事,中国的神话传说、志怪传奇、话本演义,大都闪烁着耀目...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4,(8):31-31
乐观者不长寿? 乐观外向型 这是一项最令人惊讶的发现:快乐型的人通常死得更早。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小时候被父母和老师认定为更快乐、更有幽默感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活得不如其他人长。  相似文献   

18.
许扣锁 《社区》2013,(18):51-51
人生短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几十年过得快乐。但是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不一定是因为没有名,没有权,甚至不一定是因为没有钱。那么人怎样才能快乐?其实一点也不难,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下面五种快乐的新技,了,或许对你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章睿齐 《社区》2011,(30):51-52
某喜剧大师去找心理医生求诊,说他不快乐。心理医生劝告他,去看某喜剧大师的表演吧,他会让你快乐。可喜剧大师说,我就是他。我送给观众快乐,但那只是我的工作。快乐是他们的,我不决乐。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7,(1)
说到底,快乐只是一种个人感受,没有统一标准。有钱人未必快乐,穷人未必不快乐,关键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