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贰、实词的形态变化 达斡尔语的实词(副词除外)有各种语法范畴,每种语法范畴都表示一种确定的语法意义。当某一实词进入句子需要表达几种语法意义时,可以在同一词干上依次递接几个附加成分。如同蒙古语一样,实词词干上接缀表语法意义的构形附加成分都是后加成分,没有前加成分或中加成分,几个构形附加成分接缀在一个词干上时,要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先后顺序从不颠倒。譬如:同一词干既有“数”的变化,又有“格”、“反身”的变化时,它的递接顺序是:词干——数——格——双重格——反身。  相似文献   

2.
“时”是动词所特有的语法范畴之一.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语法范畴”则是高度概括化了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结合的类型. 现代维吾尔语动词的语法范畴比较发达。我们认为,它应当包括“数”、“格”、“人称”、“语态”、“时”、“体”、“式”、“级”、“肯定与否定”、“能动与非能动”、“称态”等内容。本文仅就现代维吾尔语的“时象问题(牵连到“体”),谈谈我们从事现代维吾尔语语法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在对“时”的处理上不大相同的看法。“时”一般理解为“说话人以他说话的时间为准,指出他所叙述的行为或事态到底发生在哪一段时间内而用动词的一套特殊的形式把这种时间表达出来的动词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3.
河南商丘话里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语言成分[tei/nen],它具有三个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具有词汇意义,起构词作用,相当于普通话的后缀“子”;作语法成分,起构形作用,相当于普通话的“着”;插在四字格或五字格熟语的第二或第三个音节之间,作中加成分。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下面从语音、组合、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复合格助词在日语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合格助词的研究对象应该突破<日语教育事典>认定的范畴,即复合结构所含动词部分丧失了实质性意义,且具有与单一格助词同样的功能就可以认定.通过是否能与单一格助词替换使用可将复合格助词分为两大类,这样可以把有关复合格助词的研究从对单个词的意思和用法的零散解释提高到句法高度,即在语法结构中观察总结复合格助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韩国语语流中音节之间的送气音与紧音的变音现象似乎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研究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探究。韩国语语流中音节之间的送气音与紧音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因为受后面送气音或紧音为首发音音节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添加韵尾;二是后面的元音音节因为受前音节的送气音或紧音韵尾的影响而产生连音变音现象。音节之间的送气音与紧音犹如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桥梁,使发音音节形成比较稳定的发音单位。如果把音节之间的送气音长度分为三等分,那么在前音节韵尾发音长度为一等分,在后音节的首发音发音长度为二等分;如果把音节之间的紧音长度分成二等分,那么前音节的韵尾发音长度和后音节首发音发音长度各为一等分。当然,声音的长短轻重因人而异,但这种分析方法基本上符合现实生活中一般韩国人的发音习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助词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它总是附在其他词或词组后边,表示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黔东苗语(下称苗语)里的助词可分三类,即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现以黔东苗语养薅话(以出版物为准)为代表,对苗语助词的语法特点加以分析。一、结构助词苗语里的结构助词有两个,一个是“bangf”,相当于汉语里的“的”;一个是“gld”,相当于汉语的“得”。 1.1 “bangf”经常用在下列语句格式中,有三种情况: A、“bangf”经常附在名词之后,限制后边的名词或词组,其语句格式可以表述为“名词+的——名词(或词组)”。 bad bangf Shad jld(父亲的身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词“没”的使用主要受时制方面的限制,它表示的是“已然”的时制意义,可以用于先事时、方事时、过去时、现在时,但不可以用于将来时、后事时。位于句中的“了1”至少包括两个,其一是具有先事时意义或者过去时意义的时制助词“了11”;其二是具有动词意义,充当补语的动词弱化形式“了12”。因为“没”和“了11”具有相同的语法属性,所以不太能在同一小句中共现,一些共现的情况要么语感接受度不高,要么受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或其他语法条件的限制;“了12”与“没”的共现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文中,文言虚词——叹词,独立性最强,一般总是单独使用;而助词则独立性最差,意义最虚灵,它一般不能单独使用,总是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的前面、中间或末尾,帮助实词、词组或句子组成种种结构和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但独立性最强也好,最差也罢,在古文中,叹词和助词除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外,还有着不可低估的修辞作用。先谈谈叹词的修辞作用。古汉语中,叹词所占的数量并不多,使用的频率也不高,较为常用的有“噫”、“嘻”、“吁”、“嗟乎”、“呜呼”、“哎哟”等等。因为其是独立在语句组织之外的,表示人们  相似文献   

9.
现代日语格助词“で”张淑玲一、现代日语格助词“で”的形式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格助词“で”在文语中的形式及用法。中文里有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分,日语也是文语和现代日语。日语文语中相当于现代日语中格助词“で”的是“にて”,“にて”就是“で”的前身。“に”在发音...  相似文献   

10.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共用了七个“呵”字,由于受前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同化的音变现象,读的时候应特别注意.细心辨来,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作助词,附在句后,因前一字的韵母为“i”,所所它的读音由“a”变音读成“ia”,相当于“呀”;诗中有四处应这样读.  相似文献   

11.
浏阳北乡的社港话属赣语系统,“V得呐”是社港话里十分常用且颇有特色的句式:动词V后粘四个虚词,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可能补语“得”与动态助词“”连用,表达“动作、性状可能性的变化”等语法意义,是普通话少见的语法形式。虚词也有基本语法意义和派生语法意义之分,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内部同样有语序与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来看 ,《朱子语类》副词重叠式与原式相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义项的减少 ,二是义项的增加 ,三是语义的分化。从语法功能上看 ,原式一般修饰单音节词 ,重叠式一般修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或者短语 ;原式后面一般不能带结构助词“地”、“的” ,而重叠式一般可以带结构助词“地”、“的”。  相似文献   

13.
朱德熙先生曾明确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形式出发来研究,也可以从意义出发来研究。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中的《表达论》,在我国语言研究史上首创了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本文着重探索汉语表达“条件”语义范畴的句子格局。什么是“条件”范畴?形式逻辑把它列在假言判断之中,规定的条件范畴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语法以逻辑为基础,但并不就是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为基础 ,对现代汉语助词“所”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与分析 ,并以语法意义为标准 ,把现代汉语助词“所”分成四类 :所1 ,表转指 ;所2 ,表被动 ;所3,表量 ;所4 ,作动词或含动词的短语作定语的标记。以期准确揭示现代汉语中助词“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动词后附助词“着”(“V着”)。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现象。“着”的使用,与它所附着的动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动词的意义和类型来研究“着”字,自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时,“着”字的运用也受着句子构成符要素的影响。“着”字所体现的语法意义,是整个句子内在的语法关系的反映。因而,研究句子中与“V着”相关的成分,同样有助于对“着”字的认识。本文试考察“V着”前的修饰成分。出现在“V着”前的修饰成分,是比较复杂的,有些直接修饰限定“V着”,有些  相似文献   

16.
西夏语“格”理论①认为‘三个动词前缀na、ga、m’分别是能够证明西夏语存在“格”的形式标志,继而以此为发端构拟了na、ga、山在所有人称数的“格”的分布模式,西夏语被描绘为具有发达的词形变化和格形变化的对应性。②长期以来,国内的西夏语研究界也一直把na、ga、m现象视为尚待解决的学术难题,因此面向西夏语的客观实际,全面考察na、召a、m所代表的“格”现象就更形迫切和必要了。首先需要举证西夏语实际语言材料,判明在多大范围内可以排除“格”现象。汝不当闻/汝之闻可非《类林)③PZ13第二人称单数或代名词第二人称单数在句…  相似文献   

17.
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理论背景,早期受笛卡尔影响最深,康德哲学对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乔姆斯基语法理论中的“生成能力”和“语法规则”是有同一性意义的。能力是规则的潜在形态,规则是能力的外在显现,并可表达为形式系统.语言使用者关于规则系统的基础知识即为能力。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形式犹康德的先天知性形式和“图式”,其人文精神在于揭示人类心智和思维特征的普遍性,进而可以把人定义为“语言符号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瑞金方言的助词“去”、“却”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客家方言瑞金话中三个动态助词“去”、“却”和“来” ,并将它们和近代汉语的相应助词作了对比 ,指出它们正是近代汉语助词在瑞金方言中的存留。  相似文献   

19.
藏语(拉萨话)中的结构助词主要有?(?或?),?(?或?),?(?),?等,其主要功能是表示名词、代词或短语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句子结构重要而明显的标志。 藏语同一个结构助词有的有两种语音形式,一种是自成音节的,如?[ki?]?[ki?]?[la?],一种是不自成音节的,由词或短语的末一个音节发生相应的语音变化,如a变ε、o  相似文献   

20.
湖南辰溪方言中三个表进行、持续的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辰溪方言中表示动作进行、状态持续的常用助词有动态助词“哒”、“起”和语气动词“在”。本文介绍这三个助词的语法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一 语法功能分析及例释 1.1 “哒[ta]”,在辰溪方言中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一般附着于及物动词之后,构成“动词十哒十名词(词组)”格式。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