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南海问题迅速升温,成为重大的区域安全热点问题,这既由于区域内各声索国之间的主权争端激化,也由于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不断加强。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主要出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之抱负和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动因,同时也受追求地缘经济和能源利益的驱动。就其具体的介入路径来说,一是以"东向政策"为依托,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二是通过发展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防务关系,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三是在有争议的南海水域与有关声索国联合勘探油气资源;四是积极配合美日等国介入南海问题。不管怎样,印度的战略重心始终在南亚和印度洋,南海问题也并非中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这就决定了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会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昆 《国际论坛》2013,(6):21-26,77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声索国就南海部分岛礁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持续介入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区域外力量,它的介入改变了南海的地缘政治,使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在美国战略东移的背景下,美国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调整的需要,基本目标是扩大它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并限制中国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和海权的发展,包含有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意图。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探析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现状、动因及趋势,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外大国纷纷加大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程度。其中,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对南海局势影响最大的四个区域外大国。目前已有比较多的著作和论文分剐探讨这四个国家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但是鲜有学者对这四个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方式、目的进行比较。本文在对比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方式、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非南海领土纠纷的主权声索国联合东盟共同对付中国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并就中国如何应对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不断调整对台政策,明显提升日台关系。日本从谋求政治大国、遏制中国的崛起、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强化对台政治影响力出发介入台湾问题,其战略意图是干涉中国内政,利用台湾问题来制约中国的发展,影响中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亚的地缘态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极其重要,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冷战后,各大国纷纷介入,使中亚成为大国和地区力量角逐的又一个新的焦点。由于中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在中亚展开的激烈地缘竞争态势必然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密切联系,对中国的边疆稳定、能源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关注和有效运用。中国因素对印度外交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断升温的印美关系、印俄关系和印度以"东向"政策为主导的亚太外交等方面。印度对外关系中利用中国因素并影响其外交决策是由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自身等多种因素促成的。虽然印度外交中有利用中国因素制衡中国的一面,但在今后发展中印关系时应理性对待印度对外关系中存在的中国因素,尽量减少印度利用中国因素对中国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中印关系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为基础,合理的行使南海主权,友好地处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中国在南海经略事务中始终奉行的和平政策源于地缘传统和“和合”文化的共同影响。作为南海地区大国,中国一直在南海事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则塑造了中国在南海事务中的行为模式,中国始终承担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促进其发展的责任。中国睦邻合作的南海政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抉择。它表达出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未来真正实现南海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铺就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南海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地缘能源双因素叠加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能源重要运输通道,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基地。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激烈博奕的严峻现实,化解和规避中国企业开发利用南海石油的困境与风险,积极推进“强而不霸”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维护国家主权、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直接介入南海争端标志着南海问题正式走向大国化,南海问题将成为继台湾问题之后美国遏制中国的又一战略棋子,使我国在平衡主权、发展与安全利益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南海问题敏感性与复杂性,中国应从和平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对解决南海争端既要继续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审慎应对,也绝不放弃反对军事挑衅的斗争准备。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提高,各个大国、强国以及国际上其各种势力无不纷纷利用各自优势,争先恐后抢滩这一地区,对中亚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以便在这一地区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牟取中亚的地缘战略利益以及丰富的战略资源。美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9.11事件后,反恐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中心环节,美国以联合反恐为旗号,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为地缘突破口,加大了介入中亚力度。而作为中国的近邻,美国的中亚政策必将影响我国西部的稳定、安全以及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凭借难以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地缘位置,印度洋正逐渐成为本世纪的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大国博弈的核心舞台。这一进程直接使得印度洋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也构成了本世纪全球格局调整与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印度洋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大量成果不断涌现。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印度洋的研究成果,讨论主要集中在印度与印度洋、中国的印度洋战略、美国的印度洋战略、中印美海上博弈四大议题上。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成为重要角力场。美国对华打压升级,挟"印太战略"强拉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遏华包围网。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联印遏华"成为美国政治共识。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强势执政,深度调整外交战略,追求实用主义"多面联盟",向美国战略靠拢越走越深。然而,受双方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防务安全与贸易合作等领域分歧制约,标榜共同"价值观"实则以逐利为本的美印"天然伙伴"难以晋级结成同盟。拜登治下美国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因素"仍将维系美印"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搭上美国遏华"战车"只能南辕北辙。未来美印关系将徘徊于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相互对抗、协作与共谋。  相似文献   

14.
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南海地区成为美国遏制打压中国的一个重要场域。美国智库以威胁叙事的方式渲染中国南海维权行动的“侵略性”,指责中国破坏了地区安全与稳定,同时刻意放大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的某些矛盾,借此推动美国在南海的地区存在,甚至否认中国相关权利主张的合法性,并极力为美国如何约制中国的行为出谋划策。这些智库还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自身观点,旨在为美国介入南海问题铺垫舆论环境。作为美国政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智库已成为其开展对华话语叙事、维系国际话语权力的政策工具,对此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充分认知并争取有效反制,以切实维护包括南海在内的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印度南海政策的战略解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志 《国际论坛》2013,(1):66-71,81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综合国力的增长,印度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包括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影响、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以及加强与美日之间的关系等。这种调整不仅由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同时也受到了其强烈的大国情结和战略追求的推动。印度在制定南海政策时虽然会迎合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以实现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但将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其大国战略追求和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油气资源、凸显的地缘政治位置使中亚成为世界上各大国和地区大国竞相涉足和角逐的热土,成为世界地缘战略竞争的重要场所.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在中亚的战略博弈,必然对中国西部用边安全、中亚"战略缓冲带"作用的发挥以及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均势理论是近年来马来西亚在外交领域采取大国平衡战略的理论依据。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域外大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纷纷涉入南海事务,使南海问题逐渐趋于国际化,南海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作为南海声索国之一的马来西亚,一方面对南海问题国际化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反对域外国家直接军事干涉南海争端;另一方面,它始终保持良好的马中关系及平稳的马美关系,希望凭借大国平衡战略来维持南海力量均衡、塑造稳定安全的地区环境。它认为,在超级大国与强大近邻之间保持平衡,更符合自己的利益。马来西亚对于南海议题的"不选边"策略可以说是对均势理论很好的诠释与运用。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地缘政治特点与战略地位是在大国对华政策中体现的,也是随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不断提升.从美国和日本以及中国的角度来解读三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需求成为必然.而三方在台湾问题的利益角逐折射出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印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印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为了主导印太地区事务、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后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拜登总统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的思维,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首要战略挑战。考虑到印度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且中印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拜登政府将印度视为推进“印太战略”的关键,加强同印度在政治、经贸和安全领域的合作,试图拉拢印度加入制衡中国的阵营。在此背景下,中印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经贸合作受阻、边境问题突出和印度洋矛盾凸显等。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美国地缘战略挑战,推动中印关系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