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认清中国券商IPO市场份额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首日收益、长期收益、承销费用和行业集中程度对市场份额变化的影响,并将中美两国IPO市场的结果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承销费用、一年后超额收益对IPO市场份额变化有负影响;上市首日异常收益对券商IPO业务行业集中程度有正影响,该结果与美国的实证结果刚好相反。该实证结果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券商的声誉保证机制及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机制还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声誉是承销商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利益亦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在两者存在冲突的情况下,拥有"股东+中介"双重身份的承销商究竟会以何者为重?以2006—2012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可从IPO抑价的角度探讨承销商的利益冲突问题。通过分析承销商在承销业务中的行为,我们发现承销商的声誉对IPO抑价并没有显著影响,而承销商认购上市公司的股票数与IPO抑价之间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明确承销商认购上市公司的股票数对承销商声誉和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当承销商未认购上市公司的股票时,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一旦承销商认购上市公司股票,声誉则对IPO抑价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承销商所拥有的双重身份会给其带来利益冲突问题,并且在面对该问题时承销商会更倾向于选择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2011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以承销业绩衡量的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现象将导致投资者对新股承销商的认可度下降,这种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将显著降低该承销商随后所承销新股的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4.
投资银行的声誉与IPO定价偏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方学者实证研究表明 ,IPO发行人选择的中介机构的声誉对IPO定价偏低有明显负的影响 ,即诸如投资银行的知名度越高 ,其承销的IPO定价偏低程度越低。中国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的IPO并不支持投资银行声誉和IPO定价偏低负相关性的假设。这归因于中国IPO定价行政化管制的结果 ,发行市场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使得国家的投资银行无法实现对发行公司的价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积极的投资者,风险投资把培育成熟的公司推向IPO市场要承担巨大风险,因此,在其持股公司上市过程中,风险投资必然会参与公司管理以及对证券承销商、承销时机的选择,对上市公司的IPO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2-2012年期间进行股权再融资(包括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SEO公司的盈余管理以及不同产权性质SE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SEO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分组样本考察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程度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2002-2012年期间的研究样本,还是新准则实施后的研究样本,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都更高.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视角,验证了公司产权性质会影响公司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特有的股利分配管制环境,考察了SEO①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以检验政府管制对于SEO公司利润分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再融资前相比,SEO公司融资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证监会"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效应有限;相比于配对非SEO公司,SEO公司再融资前主要通过送股、转增等股票股利方式提高其股利支付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再融资后SEO公司的送转股等股票股利行为显著增加,SEO公司有明显的利用送转股后的"填权行情"提升公司市值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司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和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大股东联盟对整个公司发起、运营和管理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股东资源观,以声誉资本为切入点,以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事件为考察场景,利用2009—2016年创业板IPO样本上市前3年至2020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大股东联盟作为股东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在中国公司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IPO前的发起设立环节,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吸附其他发起人异质性资源的概率越大,即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2)在IPO过程中,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IPO抑价越低、长期市场表现越好;(3)在IPO之后,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大股东联盟的合作持续性越强。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在IPO场景中的积极作用体现为对其他股东资源的强大吸附能力和大股东联盟合作的稳定性,这些作用均对公司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发起设立和定向增发阶段,或者具体到国企“混改”情景,公司选择潜在外部股东时应以股东资源的异质互补、大股东联盟的治理协同、未来发展的价值可期为根本,实现公司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开始,国内上市公司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再融资的热衷,再融资几乎成了“圈钱”的代名词,规范再融资已经迫在眉睫,是除IPO之外从源头上把握市场资源配置科学化的另一个关键,本文从上市公司再融资热点的演变思考再融资“门槛”问题,通过对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比较分析认为现有的以不断提高对公司历史盈利指标的要求来逐渐扎紧再融资的“口袋”,提高其门槛,存在一定缺陷,忽视了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资金使用效益,而将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纳入再融资政策,使其成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是促进再融资行为合理化,并最终促使市场资源配置科学化的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本文还试对如何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预测性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009年7月10日至2015年7月2日的A股IPO数据为样本,分析承销费用与IPO抑价的关系以及承销商持股的不同情况对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关系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承销商持股数量的增加会增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