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均较为滞后,究竟是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制约金融发展,一直是云南省政府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理论和1978~2009年云南的经验为基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显示:一方面,云南金融发展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因,金融发展尚未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传导机制;另一方面,云南经济对金融发展虽然存在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金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为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建立了一个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框架并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一方面考察绿色金融的合理规模和政策干预的合理边界,另一方面验证绿色金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认为,银行更看重厂商抵押品和现有产出水平的贷款评估模式会造成对环保厂商技术进步潜能的忽视和信贷资源的错配,为解决错配问题的政府干预存在政策锚不明确的问题,所以有绿色金融非理性扩张的可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支持技术进步在绿色金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绿色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理论上存在绿色金融规模的最优值,而该最优值约为36.03%。虽然大多数省份和全国水平仍低于最优值,但存在部分省份超出的情况,绿色金融非理性扩张已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西部论坛》2021,31(5):46-68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创新和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金融功能视角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金融创新和谐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金融创新的主要环境变化,着重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金融创新主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对金融系统整体功能的改进.分析表明,金融创新不能脱离经济环境,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创新是和谐的,二者的交互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人与自然、人与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过程;金融创新的过程也只有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变化趋势,才能有更快更有效的发展,同时也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勇  肖燕 《江淮论坛》2007,(3):45-48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安徽省1990-2005年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作用力度较强.在此基础上,为安徽省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金融稳定概念提出的历史和出发点,对金融稳定概念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经济发展中的三种金融发展状态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金融发展对金融稳定带来的双面影响,从金融稳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结合的系统角度全面阐述了不同金融发展状态下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时金融稳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不同的变革。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博弈的研究视角,发现财政分权程度主要由中央与地方政府两者的行为目标而决定: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提高;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和控制力提高,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下降。反之,财政分权程度也会受地方发展的客观现实影响。同时,基于不同的行为目标和博弈结果分析出我国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变迁逻辑,指出我国当前财政分权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山东省各地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始终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山东省各地区1995—2001年的研究表明,样本区间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趋势明显,泰安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烟台等9地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余各地市和山东全省及其东、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