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新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芳东 《统计研究》2011,28(1):11-15
 由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联合实施的2011年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已进入实际调查阶段。新一轮ICP活动在价格调查设计,购买力平价(PPP)汇总和连结方法,投资品、住房、政府服务等不可贸易品的比较,贫困PPP测算、非基准年PPP推算、国内地区间价格水平比较等10大难题上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改进ICP项目技术方法,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2.
关于世界银行2005年ICP结果、问题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芳东 《统计研究》2008,25(6):3-10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46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ICP)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世界银行发布的ICP数据为基础,详细比较世界各国价格水平、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GDP规模和人均GDP等指标,剖析了与以前公布的PPP结果不同的原因。研究表明,2005年ICP项目比较结果存在着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在使用时应注意,以免误导。文章还阐述了当前国际社会可能用ICP比较结果数据作为制定政策和决策依据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3.
初探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比较项目是由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统计活动,其目的是以购买力平价为转换系数,将以本币表示的GDP转换成统一货币单位(通常为美元)来表示,然后进行GDP和人均GDP的比较.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传统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一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而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的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中合理分配,以达到人类现在和将来的最大满足.人类的最大满足就是经济系统的目标,因此如果离开效用来谈国际经济比较,那么国际比较将失去其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效用函数为基础,提出PPP计算的一条新思路--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UPPP能有效克服PPP法中"一揽子"商品的代表性与可比性问题,提高国际比较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充分体现了经济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ICP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进行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利用传统汇率法测算的比较结果越来越不能真实反映各国之间GDP的实际差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实际情况,因此联合国从1968年开始推出国际比较项目的研究。 ICP的理论方法是货币购买力平价,即利用各国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货币的国际比较资料。其具体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  相似文献   

5.
我国参加国际比较项目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满足国际社会分析研究和行政决策的需要,弥补汇率法在GDP国际比较中作为货币转换系数的缺陷和不足,在全球范围开展以测算购买力平价(PPP)为目的的国际比较项目(ICP),越来越受到国际  相似文献   

6.
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方法的差异程度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国经济规模和水平 (通常用GDP总量和人均水平来衡量 )的国际比较应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GDP指标概念相同 ;二是货币表示单位相同 ;三是衡量的价格水平相同 ,即剔除各国价格差异 ,进行物量比较。对于第一个条件 ,各国通过使用同一版本的国民核算体系如 93SNA已得以解决 ;对于后两个条件 ,一般采用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PowerParity ,简称PPP)法和汇率法来实现。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 ,对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的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由于在购买力平价计算过程中实际操作的复杂和困难 ,数据质量问题则成为影响应用该种方法进行国际比…  相似文献   

7.
要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沿用的办法是根据官方汇率将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单位(如美元)。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比值,因而按汇率换算无法反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既能直接比较,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统计学家们提出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方法。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项目的比较,其核心是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这项计算分为两步:(1)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世界银行于2007年12月17日和2008年2月26日分别发布了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ICP)初步报告和最终结果报告,内容包括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GDP及其主要支出构成指标的购买力平价(PPP)、基于PPP的GDP、主要支出构成指标及其人均水平等比较数据。报告中有关对中国PPP的测算及国际地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分别请国内知名专家发表对世界银行发布的2005年ICP结果报告的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购买力平价方法、正确使用ICP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与定义对国内生产急值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采用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用官方汇率对多国货币进行统一换算.但官方汇率并不能真正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价,致使比较结果产生不园程度的扭曲.从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美国宾州大学研究经吸取了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四买力平价计算疗法.联合国统计委日会决定采用此万步开展国际间生产、收入和支出总量的比较,从而揭开了国际比较项目的序幕.国际比较项目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本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lCassel)提出的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余芳东 《统计研究》1997,14(6):35-39
联合国从60年起开始实施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以下简称ICP),采用购买力平价方法(Purchasing Power Parity,以下简称PPP)进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该项目一直作为一项实验性活动,始终没有被列为全球性的日常统计工作,其比较结果也不作为联合国行政决策的依据。目前世界上对ICP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以欧盟和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国家认为PPP在GDP国际比较和社会经济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每年开展PPP调查,计算PPP系数,并用来比较成员国之间实际GDP水平和调整工资的依据;二是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统计基础薄弱以及在经费上难以支持PPP调查外,还由于它们对该项目的比较结果持怀疑态度。为此,联合国国际统计方案和协调工作组在1996年4月16-19日召开的第二十八届会议上就ICP活动提出,在近期内将不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PC项目,将对该项目做一个全面彻底的总评价。 本文试图在总结联合国IPC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评价国际比较中的PPP和调整汇率法,并剖析了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PPP不能真实地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实际经济差距,在当前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日益加强的情况下,采用调整汇率法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总体水平上去比较一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的地位,更综合、更科学地反映世界各国实际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