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行体(sonnet)是西方传统格律诗体,我国诗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成功移植这种诗体,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诗人在移植十四行体过程中,在借鉴中改造、在创作中创体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绩,并由此提出中西诗体移植乃至中西文化交流中应该遵循可接近性原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各个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竞相利用各种广告推销本国产品,因此跨文化广告传播必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广告形式。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企业在跨文化广告传播创作时,应寻求中西文化间的契合点,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产生的影响,以实现企业营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史上的伟人。他的创作深刻体现着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鲜明特色,他的理论主张、批评实践也都为中外文化的设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树立了光辉的楷模。我们必须把鲁迅对中外文化的贡献放置在当时中国的政治、时代、社会和文化思潮的背景下来研究,才能理解鲁迅的伟大。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文化撞击中诞生的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以娱乐和消闲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这在观念上挣脱了梁启超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束缚,使文学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一流派在获得“自由”之后,很快呈现出病态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文小说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华文文学中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之多,在海外华文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华文文学所以能蓬勃发展,取得较高的思想艺术成就,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华文作家文化素质较高。他们在出国前,大多已受过国内高等教育;赴美后又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教育,因此他们都有较高层次的中西文化素养和中西文学的技巧。其次是中西文化的反差较大,美国的华人和华人作家,不仅要经历生活和经济的折磨,更主要的还要承受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而引起的心灵的痛苦。这种痛苦对作家个人的生活是一种不幸,但是对他们的创作却提供了一种无尽的得天独厚的精神源泉。正是这种抒写海外华人和作家的精神痛苦的需要,加上他们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运动的特点 ,在巴蜀大盆地呈现得极为典型 ,并且 ,2 0世纪巴蜀作家的创作 ,都在其所处历史阶段产生巨大影响和具有代表性。选择巴蜀文化文学作为个例 ,可以从中看到 2 0世纪中国文学在中西文化交汇中发生发展的一些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7.
开始在五四文化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话剧创作,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中,折射出那个时代文化选择的蹒跚步履:从切身感受出发,否定传统文化,表示了对现代文化的认同与热情;在选择过程中,又体验了其中的艰难,开始了彷徨与沉思;于自觉不自觉中发现在中西文化的合璧中确定选择的支点。草创期的中国话剧尽管艰难和稚拙,却对现代人文精神进行了有益探索,留下了中国戏剧现代意识觉醒初始阶段的鲜活面影  相似文献   

8.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5,(3):237-240
翻新小说是在古今小说交汇处与中西文化碰撞中适应晚清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学市场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是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文体杂交优势,打破传统时空观而带来的叙事结构的创新等,是翻新小说独具的文体特征.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以其独有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9.
牛竞凡 《云梦学刊》2008,29(1):31-36
近几年,程抱一(弗朗索瓦·程)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中西文化对话观引起了中法两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者业已开始将程抱一作为研究对象,从他的文化身份、美学特征等角度展开了探讨.我们有必要将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力 《阴山学刊》2012,(3):51-55
大陆的周锐与台湾的张嘉骅20世纪90年代的童话创作从选材到对题材的处理方式,都具有中西兼备的特点,都表现出共同的民族根性。但二者的创作视角不同,对中西文化取舍的侧重点不同,从中表现出的各自文化立场也不同。它取决于两位作家不同的知识结构。而不同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又与作家所处的地域性文化氛围与从幼年时代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