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拟人化策略在营销活动中已成为一种热门选择。然而,对于拟人化策略对品牌地位的消极影响,以往文献少有探究。聚焦拟人化策略对品牌地位的影响,通过4项实验室实验和1项田野实验,本研究发现品牌拟人化会降低消费者感知到的品牌地位,从而对品牌造成消极影响(实验1和5),该效应是由心理距离进行中介的(实验2)。此外,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可以调节该主效应。具体而言,这种效应发生在感知经济流动性较高(实验3)和对地位需求较高(实验4)的消费者中,对于感知经济流动性较低和地位需求较低的消费者,该效应消失。本研究创新性地探索了品牌拟人化如何消极影响品牌地位,为企业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曹颖  符国群 《管理学报》2012,(5):723-728
运用2个实验探讨了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产生的影响。实验1表明,"使用者形象一致性"与"产品相似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时,消费者根据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似性或延伸产品的"远"、"近"对品牌延伸做出评价;此时,"近"的延伸较"远"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不一致时,"远"的延伸反而比"近"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实验2表明,母品牌使用者刻板印象的强、弱,会调节"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延伸评价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强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会对延伸评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较弱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不会对延伸评价形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营销实践中存在大量的仿洋和仿古品牌名称,因为品牌名称作为信息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基于信息加工的角度,本文探讨了消费者如何加工品牌名称等多重信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品牌名称与产品功能诉求在互补型匹配时传播效果更好,而且其效果具有一般性。这一结果有助于在更抽象的信息加工层面理解仿洋和仿古品牌名称的应用效果,因而更好地调控消费者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品牌意图能动框架提出了品牌感知的能力、道德、亲切三维度模型,通过询问消费者对品牌感知三个维度的理解,让消费者列举相应品牌的方式挖掘这三个维度之于消费者的含义。本研究先后对10个品牌的消费者感知进行了调查,验证了品牌感知三维度框架的有效性,以及三个维度对积极品牌支持行为和消极品牌伤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感知三维度框架能够较好地预测品牌支持行为和品牌伤害行为,对于具有不同特点产品的品牌这三个维度对品牌行为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消费者对中国品牌(vs.外国品牌)的品牌行为较易受到道德因素的影响,而对奢侈品牌和有敌意国家品牌的品牌行为较易受到亲切维度的影响,亲切维度对品牌行为的影响有时会超过能力维度对品牌行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往认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能力感知是驱动消费者购买意向和品牌忠诚主要因素的结论。品牌感知三维度框架为企业的品牌管理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品牌标识是营销和品牌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但对动物品牌标识却鲜有研究。本文聚焦品牌标识中的动物标识,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理论,首次探讨不同动物标识类型对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研究一通过对12个国家Brand Z品牌排行榜中的二手数据编码,发现个体主义国家更多采用能力型动物标识,而在集体主义国家温暖型动物标识更为普遍。研究二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发现自我建构和动物标识类型对品牌视觉偏好发挥交互效应。研究三通过实验法发现动物标识与自我建构交互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互依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偏好温暖型动物标识,而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青睐能力型动物标识。在研究三的基础上,研究四进一步识别出归属需求和独特性需求分别为上述交互效应的中间路径。研究结果丰富了营销和品牌领域对品牌标识、SCM和自我建构的理论探索,也为企业根据文化差异更有效地开展品牌设计和品牌沟通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索了积极表情符号对在线产品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积极表情符号会提高评论的感知有用性;(2)感知温暖中介了积极表情符号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3)消费者的认知风格、产品类型与评论信息类型均调节了中介路径“表情符号→感知温暖→感知有用性”。在第三点中,研究发现对于视觉型认知风格的消费者中介路径显著,但对于言语型认知风格的消费者不显著;对于实用型产品中介路径显著,但对于享乐型产品不显著;对于客观事实型评论,中介路径在实用型产品的情境中显著,却在享乐型产品的情境中不显著,但对于主观评价型评论中介路径均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厘清以往表情符号对消费者影响的矛盾结论,丰富表情符号营销、口碑等领域的研究,完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与信息源可信度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企业与网络平台正确设计与引导消费者在口碑信息中使用表情符号以及企业从口碑信息中获取消费者对产品态度的准确信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冰  王良燕  樊骅 《管理科学》2016,29(3):71-80
把对消费者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研究扩展到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中,旨在探讨品牌关系类型(交换型vs.共享型)与消费者社会阶层(高vs.低)的交互效应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并且考察企业管理者如何将品牌关系作为营销的有效手段以及如何根据消费者的社会阶层判断消费者对不同营销策略的反应。基于期望确认理论,通过验证消费者期望确认的中介效用,解释对品牌评价产生交互效应的理论作用机制。通过3项对中国真实消费者关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实验研究,采用聚光分析、方差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品牌关系与消费者社会阶层存在匹配效应,进而影响对品牌的评价。与建立共享型品牌关系相比,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与其建立交换型品牌关系的品牌评价更高;与建立交换型品牌关系相比,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与其建立共享型品牌关系的品牌评价更高。交换型品牌关系提供的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高社会阶层消费者的期望,共享型品牌关系提供的无条件的关心和帮助可以更好地满足低社会阶层消费者的期望。因此,当面临相对应的品牌关系定位时,消费者由于其期望得以确认,对品牌的评价更加积极。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关注消费者的社会阶层,进而选取适当类型的营销策略定位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通过探讨品牌关系和社会阶层的匹配效应丰富了品牌关系管理和社会阶层研究的理论应用,为企业的品牌管理提供了积极的实践价值和管理建议。将社会阶层作为提升品牌定位策略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企业应该认清目标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社会阶层,与其培育恰当的品牌关系以满足他们的期望。研究结果为企业更好管理品牌提供了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营销学者在探究绿色消费议题方面做了众多开创性工作,然而针对诱因不同的环境威胁是否及通过怎样的心理路径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研究仍然匮乏。本文将环境威胁分为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和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两类,通过4组实验检验了两类环境威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心理机制。研究结果证实了无论哪类环境威胁,都会对绿色产品购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的环境威胁会通过差异化认知过程和情绪反应影响绿色产品购买行为。当消费者面对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其“外察”思维模式会起主导作用,此时敬畏感是促进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当消费者面对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其“内省”思维模式会起主导作用,此时内疚感是促进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研究也证实了环境威胁对道德情绪的影响会受自然联结性和道德提升感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汪旭晖  陈鑫 《管理科学》2018,31(1):101-115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使消费者更频繁地借助用户生成内容获取产品信息和产品使用体验。用户生成内容的感知效应和劝说效应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感知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劝说效应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Web 2.0时代,网络口碑的主要形式为图片评论和文字评论,目前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作为网络口碑的新形式受到广泛关注。        从图文一致性和图文位置关系两个视角剖析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内部效度,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通过4个实验,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均以中国某高校的本科学生作为样本。        根据双重通道编码理论,研究1验证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是更有效的网络口碑传播形式。研究2从图片类型出发,检验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差异,并验证产品类别对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与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对于享乐型产品,社会型图片比功能型文本对消费者更有用;对于实用型产品,功能型图片比功能型文本和社会型文本对消费者来说更有用。研究3以图文的空间距离作为自变量、以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图文远离呈现的用户生成内容相比,当消费者浏览的是图文临近呈现的用户生成内容时,其感知有用性更高。研究4在研究3的基础上对图文位置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消费者更关注文本信息,左图右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助于消费者理解产品信息;如果消费者更关注图片信息,上图下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用;如果消费者对文本和图片信息都比较关注,右图左文或下图上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用。        研究结果不仅对深化和完善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相关理论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营销者和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营销创新、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的“品牌拉伸效应”是指,长条形的品牌标识形状(相对于正方形)会使消费者认为产品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即品牌标识形状的长宽比能够拉长消费者对产品时间属性(如电池的使用时间)的评估.文章在四个实验中发现,看到长条形标识的消费者认为空气清新剂的香氛持续时间更长、电动自行车的续航及充电时间更久、葡萄酒或葡萄汁的品牌历史更远、视频网站的平均视频时长更长;而收益时间和成本时间的不同起到了调节作用:长条形标识对收益时间的评价有利,而正方形标识则有助于获得好的成本时间评价;时间属性评估中介了标识形状对品牌评价的影响,但这一中介作用受到产品品类的调节,只有在时间属性重要的品类中,标识形状才会经由时间属性评估影响品牌评价.本文对企业进行品牌标识设计和多形状品牌标识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事件营销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手段和方式。事件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同时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是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与广告和其他传播活动相比,事件营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创造强大的影响力,同时又能避免高昂的广告费。据有关人士统计,运用事件营销手段取得的传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的社会感知会影响其对产品和品牌的评价。当消费者进行购买选择时,经常会受到参考价格效应的影响。而广告和价格不仅是企业经常要考虑的重要决策,还会对参考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一个值得研究的的问题是:在考虑参考价格效应的情况下,企业该怎样确定其动态广告和价格策略?
为了研究该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广告和价格的动态模型,来研究一个双寡头市场环境下两个寡头企业的价格和广告决策,并以此分析参考价格效应的作用。具体而言,我们假定企业可以采用广告承诺和价格承诺中的一种,其中前者承诺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广告投入量恒定不变,而后者确保价格不变。两种策略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会影响竞争对手的选择。在上述假定下,我们探讨了两个寡头企业在都采用广告承诺、都采用价格承诺及一个企业采用广告承诺而另一个企业采用价格承诺等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广告和价格决策,并以此分析了三种情形下参考价格效应对最优的广告投入及定价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探讨了不同情形下企业的最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东进  张宇东 《管理科学》2018,31(3):112-124
 对亚健康等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商业性智能应用和可穿戴量化设备的出现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量化自我,追踪测量自我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学界和业界对消费者的量化自我关注趋增,已有研究明确了量化自我概念内涵和类型,强调量化自我对优化和管控消费者行为具有积极效用。但已有研究并未探明量化自我对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且尚未形成整合的消费者量化自我分析框架。        构建整合的理论框架,以探明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对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反应作出合理解释,从个体认知差异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结合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对量化自我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量化对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的影响、感知不一致和自尊水平对消费者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意愿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自我概念清晰性对该影响的中介效应。运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测量阅读页数的实验研究设计,借助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内在机制,明确消费者自尊水平与感知不一致的交互作用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与非量化情景相比,量化自我将增进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量化将使消费者更易感知到先前未觉的目标预期与实际行为的不一致。当存在量化条件时,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选择参与量化自我。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同时影响其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且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当感知到积极不一致时,低自尊消费者较高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低自尊消费者对积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当感知到消极不一致时,高自尊消费者比低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高自尊消费者对消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        研究结果在丰富相关理论、深入理解量化自我内在机制的同时,对企业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活动、科学设计和开发产品、呈现和传递信息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员的互惠利他行为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行为因素,消费者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参考效应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行为因素,本文将三者纳入到一个制造商和一个O2O销售模式的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中,同时考虑运作模式的内在动态性,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间的微分博弈模型。借助贝尔曼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分析了分散、集中、互惠利他三种决策模式下的制造商质量水平策略、零售商服务水平策略以及供应链系统绩效,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分散决策模式,互惠利他行为有助于成员制定更高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品牌商誉,获得更大效用。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得结论,并进行了消费者质量和服务水平参考效应、渠道偏好以及成员互惠利他行为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算例结果表明:1)消费者的参考效应使消费者产生“锚定心理”,导致制造商降低质量水平,零售商降低服务水平,也损害了产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对供应链成员策略和绩效有着重要影响;2)零售商应鼓励消费者进行线上购买产品,并以线下渠道的服务作为销售辅助措施,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效用;3)成员的互惠利他行为作为一种正向社会偏好能够对分散决策模型下的供应链绩效进行帕累托改进,并且会获得额外的社会福利;4)当且仅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具有纯利他行为偏好,即具有最低回报程度和最高利他程度时,供应链的总利润能够达到集中决策情形。  相似文献   

15.
“饥饿营销”策略在当前营销领域使用频繁,但是效果并不是令企业十分满意,很多企业由于使用“饥饿营销”不当,不但没有获得预期利润,而且最终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赔了夫人又折兵.事实上,企业在使用“饥饿营销”时,要提前进行消费者心理探究,分析企业当前营销策略能否引发消费者心理共鸣,能否促使消费者购买动机形成.本文对消费者心理动机进行研究,以期指导企业更好地使用“饥饿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绿色营销背景下产品的空间合理性摆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线索的重要来源。绿色消费者往往会综合考虑各种产品因素以满足自身购买需求,但目前尚没有研究将产品密度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来探究其对个体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此外,在绿色消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如何促进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这一课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空间线索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空间线索视角,探究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引入产品身份象征属性这一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讨。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使用Process 3.0插件进行bootstrap分析,检验绿色价值的中介效应;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产品身份象征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低时,绿色产品密度高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就越高;绿色价值在绿色产品密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与此同时,产品身份象征属性调节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当绿色产品具有身份象征属性时,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高,绿色产品密度低更能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而当绿色产品不具有身份象征属性时,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低,绿色产品密度高更能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结果从空间线索视角,拓展了已有研究关于产品密度在绿色产品领域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商家和营销人员利用产品摆放来促进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营销领域中,关于环境气味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气味的怡人属性对消费者的影响,而关于气味的性别属性的研究却较少涉及。        基于感官营销的视角,采用环境心理学理论,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消费者-气味性别一致性对消费者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边界条件。采用3个实验,均以中国某高校学生作为样本。        实验1采用2×2组间实验设计,即产品类别(象征性产品和功能性产品)×环境气味性别(男性和女性),以移动硬盘作为功能性产品、背包作为象征性产品,探讨对于不同的产品类别,消费者-气味性别一致性对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对于象征性产品,消费者-气味性别一致性会提高消费者的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而对于功能性产品并不存在这种效应。        实验2也采用2×2组间实验设计,即代言人性别(男性和女性)×环境气味性别(男性和女性),利用不同性别的代言人赋予产品不同的性别倾向,并采用休闲鞋作为被评价的产品,探讨消费者-产品性别一致性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产品性别一致时,将得到实验1的结果,即消费者-气味性别一致性正向影响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而当消费者-产品性别不一致时,这一效应会发生逆转。        为了更好地阐释和佐证实验2的效应,实验3引入恋爱动机这一调节变量,采用2×2×2组间实验设计,即代言人性别(男性和女性)×环境气味性别(男性和女性)×恋爱动机(高和低)。研究结果表明,当被试处于恋爱动机下时,实验2的效应将变得更加显著,即消费者-产品性别一致性的调节作用将更为显著。然而,与低恋爱动机相比,当恋爱动机高时,消费者-产品性别一致性对消费者-气味性别一致性的主效应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研究结果为先前学者的气味性别一致性的研究结论找到了边界条件,是对已有营销理论普适性和权变性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同时提醒企业或商家在选择和使用气味营销时应注意气味与消费者、产品以及其他环境线索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瑞卡城 《经理人》2014,(12):25-25
正企业现在再进行信息和产品的狂轰滥炸,会让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应接不暇。当消费者逐渐开始回归简约的消费理念时,企业若还是在原来的跑道上驰骋,不可能满足顾客的期望并让顾客有较高的满意度,相应而来的则是较低的重复购买行为和利润的递减。  相似文献   

19.
在社交网络不断兴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以物质奖励促使消费者进行好评以实现口碑营销,物质奖励涉及赠品、现金、价格折扣等各种形式。企业激励口碑的活动是指一家企业对“消费者对消费者”沟通的主动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而好评返利的口碑激励模式难免被框定于回避框架下,即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而不得不在线发布正面口碑,已有关于被动口碑传播的研究主要从积极方面探讨如何利用物质奖励促进口碑传播。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物质奖励对消费者口碑影响的消极方面,以心理抗拒理论和认知一致性理论为基础,以被动口碑传播为研究视角,探讨消费者在被迫实施好评之后的后续行为意愿及其影响机制。在两个行为学实验中,分别选取在职学生和普通消费者为研究样本,通过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被迫好评的情景下,抗拒体验消极影响消费者的后续行为意愿,如降低未来的口碑推荐意愿、增加删去被迫评论意愿;②产品的实际体验与口碑内容的一致性感知积极影响后续行为意愿,这一过程受到抗拒体验的中介作用;③与抗拒特质较弱的消费者相比,抗拒特质较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产生消极的后续行为意愿;④消费者的抗拒特质调节实际体验与口碑内容的一致性感知对后续行为意愿的影响,抗拒特质较强时一致性感知对后续行为意愿的影响较低。 研究结果为企业实施激励式口碑营销提供了理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口碑营销和心理抗拒理论。研究结论启示企业在使用好评返利的营销策略时,应当尽可能框定于“好评则得到”而非“不好评则损失”的框架下。如果产品或服务非常依赖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那么被迫好评会消极影响消费者的整体满意度并抑制后续的购买行为。商家必须认识到被迫好评的消极影响,虽然产品或服务的积极体验可以有效抑制消费者产生消极的行为反应,但是却不会对所有消费者有效,比如那些抗拒特质较强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方评论平台对评论信息操控的角度,将评论分为平台认证型评论和一般评论。以平台认证型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两阶段情境试验法,基于归因理论,探讨了"负面偏见"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及评论者等级和"负面偏见"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平台认证型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影响差异与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平台认证型评论,负面评论感知有用性高于正面评论,即"负面偏见"效应依然显著;②评论者等级会调节"负面偏见"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平台认证型正面评论的评论者等级越高,评论感知有用性越高;但这种影响差异对负面评论不显著;③在"负面偏见"和评论者等级的交互作用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中,评论归因发挥中介效应,评论者等级高(vs.评论者等级低)能够显著激发消费者对正面评论的产品归因倾向,从而增强对评论的有用性感知;但对于负面评论,评论者等级高和低对评论归因倾向带来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导致无论评论者等级高和低,平台认证型负面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不仅完善了在线评论的研究框架,对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而且拓展和丰富了归因理论的应用和解释范围,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和利用在线评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