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新命题后,近三年以来,学者们围绕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之间的关系、相结合的原因、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我们党自身结合经验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总结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探寻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现实路径,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组织内部的生活管理,是实现依规治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这就需要严格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让组织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本文分析了基层党的组织生活的特征属性,重点对落实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实践路径进行讨论,以期为推进基层党的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揭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坚持思想建党全面从严,构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政党文化生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质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深刻把握现代政党执政规律,加强秉持现代执政理念的执政党文化建设;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融汇中国文化底蕴的执政党文化建设。坚持制度治党全面从严,构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制度建设生态,必须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科学管用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加强党内制度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切实狠抓党的制度执行落实,着力提升党内制度创新与执行成效。  相似文献   

4.
社论社评     
正我们相信,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度的笼子必将越扎越紧密、越用越给力,为从严管党治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2014年11月18日《党的制度建设重要里程碑》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理性面对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存在疏离的现实困境,找到一条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深度融合的新路,进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化。一、双重问题:传统思想建设力不从心和制度建设执行乏力从自律与他律的视角分析,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两大支持体系。因此,全面从严治党面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同时印发的这两个党内法规,在党内制度设计上逻辑分明、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体现了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的要求,更紧密结合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凸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管党治党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特点、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不懈抓下去。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条重要经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坚持立破并举,针对存在问题,总结新鲜经验,精心制定了不少规范权力运行、严格约束干部、堵塞"四风"漏洞、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制度。这些制度能不能持续见效、长期管用,关键看是不是真正落地。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制定制度不能留"暗门",执行制度不能开"天窗"。再好的制度,如果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也会成为一纸空文。作风问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具有严重的违纪违法性、明确的预谋性、极强的隐蔽性等特征,其现实危害主要体现为危害国家政治安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主观原因是领导干部的贪婪侥幸心理作祟,客观原因是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现实因素则是贪腐领导干部逃逸成本低而收益高。防治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须以思想引导、制度设计、强化执行为着力点,构筑不想逃的思想堤坝,扎紧逃不了的制度笼子,强化不敢逃的执行震慑,坚持不懈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医院党委在上级党委领导下,扎实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制度、明法度、严约束,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与时俱进,创新医院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制度治党是近年来党的建设的重要研究领域。从组织力的视角来看,制度治党有利于提升党的建设的适配和协同能力、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能力、党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从制度治党视域来看,党的组织力提升要遵循系统、能力和创新三种基本逻辑。具体而言,即要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以全面从严治党提升组织的聚合力与战斗力;提高制度建设效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充分体现党的制度优势;构建制度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要实现制度治党,执政党必须充分认识到制度治党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制度治党与思想治党相结合策略,从营造政治生态、健全党内制度体系及提高制度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最终实现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开始转入“制度治党”的新轨道时,人们便发现,在制度化的道路上布满着形形色色的误区,亦即自我挫败的因素。 一、党的制度误区 1、虚区 时至今日,我们在对制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认识上,仍未有大的突破,我们往往还只是拿经验教训的具体事例去做理论验证和推理。党的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石被不合时宜地摆放在一个虚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虽然全面从严治党是新常态,但是要保持"新常态"需要深入剖析全面从严治党背后的支持体系,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中梳理思想建党支持体系与制度治党支持体系。当前,在思想建党支持体系方面亟须进行思想建党的历史回顾,并且形成思想建党支持体系的现实构建;在制度治党支持体系方面亟须进行分析制度治党的历史逻辑,形成制度治党支持体系的现实构架。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理想信念滑坡、作风不良及大量贪腐等问题,这将败坏党风政风,使政党伦理道德陷入贫困,严重影响执政公信力。究其根源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存在隔离,没能同时、同向发力,导致传统思想建党力不从心、制度治党执行力不足。为此,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从隔离到契合的转型中构建协同机制,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基本规律的体现,也是提高执政公信力的迫切需要。一、构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正策划人语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监督是防病,也是治病。如果没有成文的监督条例、制度化的监督体系、强有力的监督执行力,监督自然"形有实无"、失之于"宽松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制度遵循,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利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防止以权谋私的根本举措。”这就为我们党今后切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所讲的权力是指“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在国家机关中实际掌握着各种公共权力。因此,权力运行制度化、法制化,就是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受制度、法制的规范,并依规则行使的状态。之所以强调权力运行“制度化”,就是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18.
<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着力强化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好转;着力扎紧制度的篱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引导者和执行者,肩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发  相似文献   

19.
任瑞 《办公室业务》2023,(24):74-75+8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思想建党作为基础,把制度治党作为保证,把反腐败斗争作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基于此,文章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特征入手,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措施,以期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出台八项规定,到制定一系列党内法律法规体系,并多次强调全体党员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之下,把中国共产党制度建党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制度建设跨入了崭新阶段,对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惩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行为起到了重大的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