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劳动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是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核心载体。结合城市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与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考察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短期具有积极影响,但长远而言,当劳动力老化超过一定程度后,将对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劳动力老化通过企业创新投入、劳动力素养机制正向作用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其中企业创新投入是主要作用渠道,但也通过企业劳动力成本机制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三,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短期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劳动力老化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正相关关系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成立,在国有企业中,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度高的企业中更强,但在行业层面这一效果并不显著;进一步地,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在出口企业中更强;此外,在东部地区,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资可持续提高与扩大内需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提高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的自主性、平衡性、持续性和安全性的核心所在,是经济由投资拉动型增长转向消费拉动型增长的关键.提高工资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条件已具备,还需要政府调控、法制配套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鲍莫尔-富克斯”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解释服务业就业占比的不同于原模型理论观点的两个理论.理论Ⅰ认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通过供给、需求-价格、需求-工资三个渠道影响服务业就业占比.其中,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会导致服务业就业占比下降.理论Ⅱ对服务业作了消费性和生产性的划分,这样,劳动生产率影响服务业占比的三个影响渠道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1)劳动生产率提高通过供给渠道导致服务业就业占比下降;(2)需求-价格渠道的作用削弱;(3)需求-工资渠道的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论证: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必须超过工资增长的速度,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规律,而不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某一时期的需要由党和国家确定的一项暂时性的原则。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党和国家确定工资增长的速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必须超过工资增长的速度,是我国、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在提高工资、确定工资增长速度时共同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早在1924年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关于工资政策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工资集体协商,可以分为供给主导型和需求诱致型,前者是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后者为自下而上产生的。供给主导型工资集体协商由于缺乏劳资的自主参与尤其劳方的参与,效果甚微;需求诱致型的工资集体协商(或谈判)是市场自发产生的,经过各方力量博弈形成的,实效显著,有的还形成了持续的劳资协商机制,实现制度变迁。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供给主导型中要过渡到劳资自治;需求诱致型中要避免劳资破裂,尽快建立有序的、可持续的协商机制。本文的贡献在于用制度变迁理论构建中国集体协商的形成机制并对其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集体协商的生长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因其工资效应不显著甚至出现负效应,被认为“流于形式”或“效果不佳”。实际上,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工资上,还体现在就业等方面。文章系统估计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广度和深度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这一系统估计显示,现阶段工资集体协商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不显著或不一致”的工资效应以及显著的就业效应。这一结果不同于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得出的实证结论。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工资集体协商存在协商总体进程的指标化推进、协商工资的制度化黏性、企业对雇佣量的竞争性偏好等机制。如何在既有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安排下激发企业应对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同时稳定和促进就业,是劳资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许多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超分配”现象直接影响着我国当今经济体制改革的命运。因此,从各个方面去分析和探索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是经济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尽管造成这种“超分配”的因素甚多,但其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劳动定额工作管理混乱,水平落后,丧失其调节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职能作用。所以,系统地考虑劳动定额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中介作用就极为必要。 在生产过程中,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处于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之中。因为工资在产品和劳务生产总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工资开支的增长,意味着产品中工  相似文献   

8.
主要关注台湾制造业内异质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研究发现两岸贸易对岛内异质性劳动力工资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即两岸贸易对岛内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但扩大的速度在减小,这也表明两岸贸易对岛内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形状。此外,还验证了岛内工资差距存在自我扩大的作用机制,并且这种自我扩大作用的趋势较为强烈。研究结论为两岸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关于两岸贸易与岛内工资差距的争论提供了参考,也对如何促使岛内工资差距趋于合理化水平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效率工资理论的微观假定及其对报酬激励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效率工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失业和工资粘性等宏观经济现象 ,对其微观假定研究很少。实际上 ,研究该理论的微观假定 ,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思想 ,还能使我们从报酬激励的角度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这对我国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工资水平和报酬体系、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及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争鸣与信息     
什么规律对社会主义工资起支配作用《中州学刊》今年第三期发表杨时旺的《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综合要求着我国的工资改革》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工资不论其本质、形式、水平和工资差异以及工资变劝都受着一定经济规律体系的作用的支配。技劳分配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以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此外还有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商品流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它们构成一个复杂的经济规律体系,从不同方面对工资关系起制约作用。晓亮在《经济学周报》(1985年8月18日)以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价值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格下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价格上升。但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尽管我国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货币币值也较稳定,然而我国物价总水平却稳中有升,并不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同步降低。商品价格运动为什么会出现与劳动生产率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当前价格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经济运行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阐述心理健康的人力资本特性基础上,采用CHARLS数据实证考察了心理健康资本对中国45~65岁中老年群体劳动行为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资本显著影响中老年群体劳动参与和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受教育程度和生理健康等人力资本形式而言,心理健康的影响更稳健。同时还发现,心理健康对劳动参与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城乡之间和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重视和改善人口心理健康问题对提升老龄化社会劳动参与和社会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已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贸易全球化通过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机制产生影响;投资全球化通过行业配置、技术领先和工资竞争机制产生影响;金融全球化通过长期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产生影响。省级面板数据可以验证对外出口比率、对外进口比率、外商直接投资比率、贷款比率、资本总额中利用外资比率指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深化金融改革来增加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之一.从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具有反方向的影响,存在一种长期趋势,即中国制造业发展时,人民币倾向于升值、汇率降低,中国制造业衰退时,汇率上升.而且,中国制造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性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传统宏观经济变量的传导途径.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希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不仅要关注传统的影响因素,也要兼顾产业的因素: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升级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应当积极推动人民币作为制造业的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国家应当实施长期的政策措施,大力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影响力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多是增量上的而不是存量上的,是有限的,中国经济还不能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仅仅对世界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更多地表现在东亚地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我国经济影响力的基础还不是非常坚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战略转型和通过加工贸易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而不是进行全面的贸易自由化的原因;通过对东亚和拉美地区的对比分析,指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变革,适当的工资政策、物价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决定了加工装配活动的成败,制定的促进后向联系和技术溢出的政策,对加工产业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大陆加工装配活动的分析表明,加工装配活动与进口替代战略没有必然联系,出口导向战略是开展该活动的必要条件,中国大陆开展的加工装配活动非常成功,但仍需解决加工产业的升级与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集体协商是劳资双方重要的争端解决机制。与西方集体协商中工会保持独立性的做法不同,在中国的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力量不对等、行业工会缺乏自组织传统和资源、企业主对组建行业工会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有抵触等情况下,以"准政府"身份出现的地方总工会,恰恰是工资集体协商得以产生和成功推广的关键性政治资源。浙江温岭市工资集体协商的个案研究不仅印证了上述判断,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国家法团主义规范下政府"在场"的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逻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别假说,对影响城镇地区已婚妇女就业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地区已婚妇女的就业决策不仅取决于其保留工资率和市场工资率的相对大小,还受由就业类型本身所具的工作特性所引起的就业机会成本大小的影响;补偿性工资差别假说在非公有制部门中有较好的拟合性,对公有制部门则缺乏解释力。计量结果还发现,已婚妇女的择业行为与其配偶的收入和就业类型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和经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通过运用半参数模型更好地揭示了企业规模和企业经验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我们的研究发现:将规模效应和经验效应分开进行考虑具有误导性,这两种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企业,经验效应越明显;同样,经验越丰富的企业,规模效应也越明显。规模不经济的企业,随着其企业经验的积累,可能转变成一个规模经济的企业。此外,我们的研究还揭示了"扩张陷阱"的存在,这表明企业在经验不足时进行盲目扩张,其劳动生产率可能出现一个迅速跌落的谷底。  相似文献   

20.
王昆  李兆千 《西部论坛》2018,(2):91-105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引致资本外流,制造业空心化风险逐步加大.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弱化: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已基本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发生一定的反转(如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另一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尽管还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被其他因素(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削弱.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是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劳动报酬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而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工)短缺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再也不能简单地以低劳动力成本取胜,企业必须由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竞争和差异化竞争.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生育率和劳动参与率以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加快"双一流"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以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以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