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主要权力有索取权和控制权.权力是利益的基础,争夺权力,特别是企业控制权成为企业治理的常态.现实中,企业控制权争夺除同类人员之争外,还表现在不同类人员之间的权力之争,如企业股东与企业经理、企业股东与债权人等之间的权力之争.各国制度不同,相关利益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决定了公司相关利益人拥有的资源量和依存状态所有权值不同,争夺企业权力的行为人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国美之争的案例,分析了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几点问题,包括董事会设计、股东权益保障以及职业经理人方面的缺陷等,并针对这些方面给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宏智科技的股权之争为例,研究了股权设置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结构并不能提高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恰恰相反,董事会总是被某个控制性股东完全控制,并在巨大控制权收益的驱动下,不顾其他股东利益而将上市公司掏空,引起各股东之间激烈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局面。我们认为,被有些学者所称道的股权制衡模式,并不比被大家广泛诟病的“一股独大”更有效率。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中,股权设置不能解决公司治理中的根本问题,而加强保护投资者的法制建设,约束经营者的具体行为,才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控制权机制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机理,指出了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对这种机制作用的发挥是必要的,并能改善目前我国的控制权结构。最后提出了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吴敏 《经营管理者》2013,(23):178-178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家族企业迅速发展,占据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且家族控制程度较高。家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及周围环境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如何清楚地了解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公司治理问题,并有效提高家族企业的治理效果对我国家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国美事件作为切入点,分析国美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四大问题,国美具有的问题也是多数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由此,本文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政府控制,同时分析了政府控制对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行为影响到了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范围内,控制权收益都成为了公司治理的顽疾,侵害了大部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也不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产生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试图挖掘控制权私有收益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并提出在我国当年的公司治理环境下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解的两权概念下,在兼顾股东与管理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框架中,运用博弈论来分析不同制度环境下,这些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导致的治理问题,并对代表不同制度环境和不同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及东亚家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得到的重要启示是风险制造人与风险承担人应该对应;决策控制权与决策管理权应该分离;应通过强化各类市场竞争、完善控制权机制来构建高效的公司治理自适应体系.  相似文献   

9.
钱芳  魏薇 《经理人》2010,(10):102-104
企业发展之下争夺控制权不可避免,如何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以最小的成本,最巧妙的方法,来夺取或保护企业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经济中,中小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在股权结构、控制权约束、劳动力雇佣关系、董事会作用、贷款渠道、公司治理优劣等6个方面对美日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债权人做为公司资金的提供者,具有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的固定权利,其财务风险是源自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由于不完全契约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承担了与其收益不匹配的财务风险,治理权后置是导致债权人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而信息不对称是根本原因.债权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关键获得一部分剩余控制权,让债权人拥有更多的经营信息,实现股权和债权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2.
近期爆发的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纠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争论的焦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商标滥用"和"同业竞争"问题上,亦即合同上的纠纷.这种争论表面看是合同条款分歧所致,实际却与不恰当的公司治理安排紧密相关,其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从而凸显了合资中中国企业"重管理、轻治理"的治理安排背后所潜伏的巨大治理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控制权私有收益已成为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有收益构成与来源出发,对如何量化以及防止过大的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行了理论分析,使得我们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有收益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审计费用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试图调查管理者持股、第一大股东持股、产权性质、董事会特征、公司治理会议、公司控制权市场、法律环境和债务融资等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审计质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确实对审计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经验证据大多支持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具有较高审计质量的论点。但是,我们没有发现管理者持股、董事会特征和债务融资显著影响审计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国美事件已经告一段落,在这场激烈的"黄陈"之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众呈现出的对黄光裕一边倒的支持率,黄光裕真的值得大众如此的支持吗,这有待讨论。本文首先提出了自己对此次事件的大体看法,即不应用道德与正义、是与非来评判"黄陈"之争。其次,本文从职业经理人、创始人(大股东)及独立董事三个方面讨论了在我国公司治理中,他们各自应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企业要素转化能力的基础性指标,能反映公司治理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有关终极控制股东的治理因素与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建立平衡面板数据模型,使用2003年~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研究终极控制权、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终极控制权在低水平时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产出增长效应占优;在高水平时与其负相关,产出替代效应占优,两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产出增长效应向产出替代效应转化时,政府控制的公司转化的临界值最高、其他类型的次之、自然人或家族的最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政府终极控制股东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建议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终极控制链的信息披露质量,对终极控制股东形成有效监管,加强产出增长效应,弱化产出替代效应,以提升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公司内部控制权的配置状态、寻租主体及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深入分析了作为公司治理效率基础的内部控制权配置,不仅考虑到了股东的投票权及其顺延的控制权特征,还注意到了人力资本带来的控制权。在此基础上总体考察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控制权配置状态及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然后依据董事会层面控制状态的不同,分类剖析不同控制权配置模式的寻租主体和重要的治理机制,以期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状况与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做较深入的诠释,为我国公司控制权配置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雷 《管理科学》2016,29(4):80-93
控制权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由控制权配置带来的控制权收益是激励投资家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手段。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从控制权收益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控制权配置问题。分析创业企业中公司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的控制权收益构成和类型以及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特征,厘清公司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各自私人收益、货币收益与其拥有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控制权共享收益来源,构建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的控制权共享收益函数,分析控制权私人收益和战略收益、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以及控制权收益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以公司创业投资支持的110家不同行业上市企业3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控制权收益、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交互项对中国经济背景下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两类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创业投资者拥有的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正相关,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负相关,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创业投资者获得创业企业特定控制权比例具有正向影响,公司创业投资者控制权战略性私人收益对其自身获得创业企业特定控制权比例具有负向影响;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正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公司创业投资者战略性私人收益负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产业类型的创业企业会给公司创业投资者和企业家带来不同的控制权收益,进而导致双方对控制权的关注程度和类型发生变化。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公司创业投资者和企业家对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进行控制权分类治理。 研究结论为完善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控制权治理、提升控制权激励效果进而促进被投资创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逐渐转变为流通股,但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仍具有优势掌握控制权。本文以2005年深、沪两市116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控制权配置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指标(H10指数)、第一大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特别指出若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法人,则治理的效果更差。  相似文献   

20.
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合作社制度中的重要方面。合作社事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作为商业组织之一的合作社应当总结借鉴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成功的商业组织公司治理结构的经验,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法律赋予法律赋予人格的经济组织需要内部机关;2、内部机关应当相互分权并制衡;3、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统一;4、利益相关者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