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勇于探索 独树一帜《土族(蒙古尔)源流考》评介魏绛在我国56个民族中,很少有哪一个民族的族源象土族那样,引起过众多史家的兴趣,长时辩而不休、争而不决。李克郁教授的新著《土族(蒙古尔)源流考》新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探索土族族源问题的一部力作。该...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学角度看土族与蒙古族的渊源关系──读李克郁《土族(蒙古尔)源流考》札记贾晞儒语言跟人类社会几乎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们人凭藉其语言传授同自然灾害、社会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经验教训和求生存、求发展的知识、技能,运用其语...  相似文献   

3.
独辟蹊径探真求实──评《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陈新海土族是青海省的土著民族,居住在青海的互助、民和、大通、贵德等县,以及甘肃省天祝县境内,人口只有15万余人。分布地域之小,人口之少,引不起国人的注意,然而,对土族族源的研究,却已历时近百年,至今,仍有...  相似文献   

4.
土族自称“蒙古尔”或“察干蒙古尔”。这个自称本身就反映出上族与蒙古族在历史上的密切关系。在土族群众中,至今还广泛地流传着他们的祖先来自蒙古人的传说。其中关于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利特率部来到今互助县一带,留驻索卜滩(意为“蒙占滩”),格日利特病死之后,其部属便留居下来,和当地霍尔人通婚,繁衍生息而成为今天的土族的传说,在《佑宁寺志》中也有所记载。格日利特是蒙古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提到的“霍尔”人究竟指历史上的哪个民族,这需要由史学家来回答。但是,研究土族和蒙古族历史的学者们,无不认为土族与蒙古族…  相似文献   

5.
土族在历史上被称为“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尔”(白蒙古),自称“蒙古勒”和“蒙古尔昆”(即蒙古人)。主要分布与青海的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居住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石塬乡宋家沟村和三二家村崖底社的土族,据当地土族老人讲,是明朝中后期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宋家庄迁徙过来的,主要为宋、王两姓。由于通婚关系,在大河家、刘集、柳沟、关家川等乡镇亦有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简略地评述了《土族文学史》一书 ,认为这部开山之作以史实为根据确认土族族源 ;内容丰富 ,史料翔实 ;文学分期的划分合理  相似文献   

7.
土族的尚白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人民对洁白无瑕的颜色有一种特殊的崇尚心理,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阳刚之气质和光明,能表现他们洁白的心灵。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自古传承下来的尚白文化现象,概述如后。 一、社会风尚方面尚白文化现象。土族人民从来自称“蒙古尔、察汗蒙古尔孔”,而“察汗”即为“白”之意,顾名思义,就是,“白蒙古尔人”。据说,“古时候,察汗蒙古尔  相似文献   

8.
试谈《土族格赛尔》中的腾格里李美玲《土族格赛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部土族英雄史诗。藏族有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有蒙古族的格斯尔,孰不知土族也有自己的格赛尔。这是英雄史诗格赛尔之大幸,土族人民之大幸,也是格萨尔研究的一大进展。《土族格赛尔》拥有1700...  相似文献   

9.
歌墟源流──壮族歌圩与其他民族歌场之比较(一)潘春见关于壮歌圩的源流问题,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梁庭望的《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昭民的《广西壮族歌圩》、农学冠的《壮族歌圩探源》等,都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肯定,壮族歌圩在起源上与远古氏族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10.
概述《弟吾教法源流史》中论涉《五史册》内容的部分像《伯希和敦煌藏文卷子》NO。1038一样,《弟吾教法源流史》的作者在论述了十二邦国之后,着手处理有关国王出身的三种不同的神话:隐秘的、公开的、极端隐密的。(P.226)根据极端隐秘的传说,国王是太郎鬼(the’u-brang)的后裔。在波沃什波密)这个地方,姆尊(MO-btsun)氏族中有九个兄弟,其最年幼者叫“玛聂乌比热”(taa-snyau-be-ra)。该地舌大可覆面,指间有模相连(即建指),有刚毅冷酷的性格和巨大的法力,而其被逐也肇因于此。苯波和佛教徒(!冲精于宗教仪式者举…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研究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基本情况,总结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特点.探寻土族《格萨尔》的生产习俗对土族民众生活及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和三川土族邓氏家族族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和三川土族中的邓氏家族聚居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克什曼、邓岭两个自然村,现有I30户,600余人口。据传,该家族系由川、甘入青海定居三川,融为当地土族,至今已200余年。现根据其族人留传的说法和《邓氏族谱》记载,对该家族的祖源做一考证。官亭镇克什曼村小学教师邓西银家藏有《邓氏族谱》一册,系其祖父邓海山先生手抄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秋,时任九世班排代理驻川办公处处长的邓海山(家名邓藏吾,又名洛桑拉吉)在成都陪同当时来川宣教的西康巴塘八间活佛拜访驻军某旅邓蟠村旅长时,论及邓氏祖源,该旅长出示家藏《邓氏族谱…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吐谷泽说、蒙古说、沙陀突厥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于1981年5月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倾向于蒙古说,这也是五十年代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土族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写而成的《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后,我们没有看到有份量的具有论证意义的文章,但在1982年11月出版的《土族简史》中不知何故,突然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土族与历史上的吐谷浑有关。这以后,《辞海·民族分册》、陈永龄编《民族词典》等…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研究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基本情况,总结土族《格萨尔》中生产民俗的特点。探寻土族《格萨尔》的生产习俗对土族民众生活及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叙事情节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多变异。本论文从影响研究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藏族《格萨尔》和土族《格萨尔》在结构上的不同,认为藏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是圆型结构,土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则是树型结构。藏族《格萨尔》属于串联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土族《格萨尔》属于并列复合情节结构史诗。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99居民俗学(含民间文学)硕士生共有6名同学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他们的选题论文是:索南吉(藏族)《藏传佛教觉囊派在青海果洛地区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张广裕(藏族)《甘肃省天祝县汉藏杂居村落民俗的调查研究》白晓霞(藏族)《关于土族妇女的社会化问题──青海省互助县霍尔郡村妇女社会化问题的调查》冯瑞(哈萨克族)《伊犁哈萨克人生活及民俗的变迁──新疆霍城县萨尔布拉克乡社会调查》马勇(回族)《四川省松藩县十里乡火烧屯村回族族外婚家庭结构及其习俗变迁的考察》苏静(回族)《湖南邵阳市苏家民族村回族近亲繁…  相似文献   

17.
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叙事情节和结构均发生了很多变异.本论文从影响研究学的角度比较分析藏族《格萨尔》和土族《格萨尔》在结构上的不同,认为藏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是圆型结构,土族《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则是树型结构.藏族《格萨尔》属于串联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土族《格萨尔》属于并列复合情节结构史诗.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本文就土族服饰发展源流、演变及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进一步探讨土族服饰中蕴含的原始信仰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雍仲"符号文化现象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学界对“雍仲”符号的叙述有不少文章论著可资参考。根据笔者所掌握资料,国内对这一符号进行较全面研究、罗列资料较齐的论著当推王克林先生发表于《文博》杂志1995年第3期上的《“”图像符号源流考》一文。除王先生的这篇文章外,笔者在其他书刊杂志上也翻阅过一些材料,但都没有像王先生这篇文章内容全面,论证严谨。本文结合上述有关材料,尤其是结合反映于藏族文化中的有关这一符号的材料,拟对雍仲符号在藏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索。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得今后对这一符号较为客观真实的探讨与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藏族民歌和不同时期藏文文献中出现的"古尔"和"鲁"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作为语词,古尔和鲁最初的基本含义相同,都是"歌"的意思,只是修辞色彩不同。古尔是鲁的敬语,《米拉日巴道歌》问世以后,古尔才增加了"道歌"的含义。作为文学样式,古尔和鲁都是指吟唱的诗歌,是藏族最早的诗歌形式。文章分赞普传记中的古尔与鲁、卜辞诗歌与鲁、伏藏中的古尔与鲁、《西藏王统记》中的鲁、米拉日巴与道歌、古尔玛的兴起、鲁的发展、《格萨尔》与鲁、藏戏与鲁等9个部分对古尔和鲁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