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本文通过2008年至2010年发掘的山东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墓地,及被认为是春秋时期齐景公墓葬的齐故城五号殉马墓的研究,管窥西周及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墓葬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乐的早期演化和礼的形成,对西周形成一种相较而言比较全面、繁杂的制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本源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仪礼活动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中无事不包含其中,衣、食、住、行皆有礼制予以规范。这是对前代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就像是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通知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作为早期奴隶制的隐轴体制,仍然包裹在世祖许愿的层层衣装之中,他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直接从原始文化延续而来。"这种说法便于更加深刻的认识周代等级森严的乐文化,也符合古代文明持续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成语叫"唇亡齿寒",这句成语源自于"假途灭虢"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伐虢,然后顺路灭了虞国。这一段发生在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却给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经验。春秋时期,在现今山西一带有三个相互毗邻的诸侯国,虢国、虞国和晋国。这三个邦国都是周王室的同姓封国,早在西周的时候, 由于血缘关系较近,这三个诸侯国之间也还和睦,可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血缘关系的疏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宗法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的远近区分嫡庶亲属的一种等级制度。它萌发于商周时期,成熟于西周、春秋时期。在商代,宗法制出现了以子继父为主,并有了直系旁系、嫡庶、大宗、小宗之分。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于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但是"以人为本"理念却由来已久,三千年前的西周,三龙相拥一人,是我国最早的以实物形式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文字体现则是由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提出。文章详细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6.
珊瑚是她童年的梦,如今是她为之倾心的事业。林金銮赋予珊瑚新的生命,用美丽的红珊瑚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德治思想源远流长,最初始于西周。春秋时期,孔子明确提出"为政以德"的德治策略,战国时期在孟子那里,德治思想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集中体现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孟子所提倡的"仁政",并不仅仅是一种笼统的德治理念,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有所体现的一种值得深思和发掘的理论形态。因此,鉴于当今中国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策略,明确和探讨孔孟的德治思想就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尘埃落定》借麦其土司家"傻瓜"二儿子的独特视角,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康巴藏族土司制度由兴盛走向衰落的全部过程。主人公"傻子"表现的与现实格格不入,却拥有超时代的预感及不同常人的举止,成为土司时代兴衰的见证者。小说以"傻子"形象为核心,反复追问探讨聪明与傻子的区别与联系,使人反思东方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滥觞于春秋时期,生长于宋元,而极盛则在于明清,然而自明清后开始走上了衰落的道路,这种情景一直延续到20世纪。而处在当代环境中的中国戏曲较之前的情形来看可以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境。之所以笔者以为不是困境,是因为新时期在促使戏曲嬗变的同时亦能促其革故鼎新,目前的萧条之势可能只是中国戏曲因历史而变的一个阶段,是单单一个"困"字所不能涵盖其复杂的意蕴关系的。中国戏曲历经百年甚至千年不灭是自有其内在生存的机制的,而国人对与戏曲的复杂感情亦是戏曲衰而不败的重要因素。在当代情境下,我们又当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戏曲正在发生的这一变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付银 《现代妇女》2014,(5):344-344,346
明代廉政制度是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的巅峰,经历了一个由巅峰到衰落的过程,为了践行廉政制度,惩治贪腐,明朝统治者在制度建设、法律制定上都有新的发展,并且加大反腐力度,在惩治贪腐建立廉洁政府上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城镇衰落现象是城镇一个发展周期中由盛转衰的征兆,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其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带来的影响等都因地域和诱发原因的不同而具有独特性。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尤其是我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缺乏微观的、分类型的专项研究。本文基于对城镇衰落现象研究脉络的梳理,选取特征鲜明的山地城镇作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生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山地衰落城镇,探讨由地质生态变化而产生的山地城镇衰落现象的内在机制,并思索修复此类山地衰落城镇的方法,以期为山地城镇应对地质生态变化和城镇衰落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曲礼三千     
中国古代有关社会交往的规则,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到了周代已经十分完备,据说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这套礼仪规范几乎涉及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这套礼制已经近乎完美,所以备受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称赞。生活在春秋晚年的孔子常常说, 周代的礼制“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由于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周代的礼制究竟规定了什么,我们至今已经很难得其详细,不过,战国时期儒家的门人弟子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曲礼》,在这篇文论中,详细委曲地对周代的礼仪制度做了说明,通过这篇著作,使我们能够得知周代礼仪制度的梗概。《曲礼》的作者一开篇就讨论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由苏联时期的宣传电影到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战争电影再到21世纪的新电影,俄罗斯的电影文化经历了兴盛与衰落后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作为俄罗斯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苏联电影的发展和当代俄罗斯电影的现状两个方面,对俄罗斯电影文化的发展及其前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华夏少年》2007,(2):24-29
写法评点: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童话。童话是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拟人化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形象,表明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要銮作者用充满智慧的幻想去虚构饶有趣味的故事,把幻想和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明晓生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虽各朝不同,但都立足于选贤任能,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古代选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周礼》记载,西周举才选官采取“乡举里选”的办法。乡和里都是西周社会的基层行政单位,里设“里正”一人,乡设“乡老”(族长)一人。乡老负责选拔本地区的贤能之士,选拔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七出制度起源于传统礼记所载,而后引礼入律。不光是了解这项制度继承于传统礼制,更重要的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是法律上也蕴含着一些原则和精神。这代表着唐代立法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表明其更加注重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对法律的分析可以看到法律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骈体公文是一种产生并成熟于六朝时期的新体文章,以俪辞藻饰、对仗排偶、工于用典为形式特征,骈体公文在中国古代公文写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骈体公文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变异和衰落这几个阶段,本文将结合特殊时代的骈体公文发展状况进行叙述这几个发展阶段.骈体公文虽被人们褒贬不一,但对于现代公文的写作却具有积极的影响,如在感情、声律等方面,现代公文写作者应该积极借鉴骈体公文的优点,使现代公文也能成为文质兼有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傅亮 《现代交际》2011,(7):79-80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汉代的统治集团提倡“以孝治天下”,注重维系人心、安定社会;汉代作为一个并非首创又非晚近的封建王朝,其文化制度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自豪地以“汉人”自称,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先秦的养老礼制至汉代形成为完整的制度,这一制度以及其中包含的尊老、敬老的精神成为汉以后历代养老制度的蓝本,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出土文献中“鸠杖”的角度浅谈汉代的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详细的叙述西周的教育制度和"六艺"教育,旨在说明西周时期既继承商代的教育制度,又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7·23”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故后,铁道部的“体制”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私有化”的确曾经成为铁路史上的一个潮流,但那是在航空和高速公路兴盛的背景下把衰落的铁路当包袱甩掉的方式,而非发展铁路事业的方式。并且,经历铁路“私有化”改革的发达国家,往往又因为私有化的失败而在短短数年后不得不进行再国有化或公营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