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渊然与云南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传播道教,开宗立派,创立长春派;设置道官,在云南设置了"道纪司"、"道正司"、"道会司"三级道教管理机构;招收门徒,为云南培养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道教人才.他对云南道教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明代云南的道教逐渐走向兴盛,并在全国道教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岭南地理与道教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理与道教传播吴重庆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的越冈院(即三元宫),为当今岭南最大的道观之一,它就座落于今广州闹市区的应元路上。车水马龙的喧嚣,湮没不了其四时旺盛的袅袅香火,但哪怕是虔诚的香客,恐怕也已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去想象千多年前的道士仙人,如何...  相似文献   

3.
1812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选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拉开了中国道教经籍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序幕。1868年,《道德经》首个英文译本诞生,1881年,首个《南华真经》英译本出版,19世纪英语世界译介道教经籍近20种,涌现出湛约翰、巴尔福、理雅各、翟理斯、卡鲁斯等一批享誉世界的道教经籍译介名家。到19世纪末,英国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道教经籍译介与传播的又一重镇。本文系统梳理中国道教经籍在19世纪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道教在黄山的历史,就不能不先提到轩辕黄帝。因为。轩辕黄帝的清静之术为后世道教所推崇,他们认为,道教始源于轩辕黄帝。是他们的道家始祖。道教典籍《庄子》中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而黄山则以劈地摩天,峭壁峥嵘的峰林;千姿百态,妙不可言的奇松;巧夺天工,妙趣横生的巧石;温润怡人,可饮可浴的温泉;峰裹素锦,壑铺白玉的雪景;飞瀑高悬。深潭清澈的溪流;更以浩瀚无垠。峰尖如岛,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的云海.以及诸多因素而形成的万壑幽邃。  相似文献   

5.
田烨 《北方论丛》2016,(4):69-72
道教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大多和被传入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带有当地文化特性的本土化的道教,这一现象在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比较明显.道教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现象,既与道教自身具有的包容性有关,也和道教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有关,同时也与传播地区的本土文化有关.道教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一方面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阻力,促进了道教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对当地的本土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文化交融现象.此外,经过了本土化的道教还传承了华人的信仰,成为维系海外华人中华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时期,元朝就属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与倡导,理学在全国各民族中,尤其是在蒙古族中得到了迅速传播。它推动了蒙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促进、深化了蒙古的封建化。与此同时,受蒙古入主中原的影响,理学自身在元代也得到了补充,从而为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承递作用。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随着军事上的胜利,便日益多地接受了周边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蒙古奴隶主统治者的统治范围扩大到已经具有高度封建文明的中原地区后,中原地区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封建文化开始逐步地注入蒙古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进而使蒙古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更加深刻、急剧。蒙古统治者刚进入中原,就被中原的封建物质文明所吸引。由于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蒙古统治者不断调整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政  相似文献   

7.
<正>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道教与道教医学钱安靖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古今中外其他宗教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其信仰与教义不重“出世”和“来生”,而重“入世”与“今生”,主张修道成仙,长生不死,如若不行,最低也要达到延年益寿,生活闲适,有福无祸。因此从者日众,迷者日...  相似文献   

9.
日本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近世以前,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历经了漫长的传播、渗透和积淀过程;近世以后,道家思想在当时日本的思想文化领域更有了广泛的传播,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影响也日渐深刻.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于哲学、宗教、文学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出现了较多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和学派.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为日本近世文化所吸收并发挥作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道教美学思想发展与嬗变的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加上其以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渊源,勾勒出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历史线索,展现了道教强调生命之美、强调此岸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特点;道教美学理想人格是独特的由人而仙、即身成仙的神仙境界;道教美学具有强烈的伦理化色彩和中国人以善为美的人性追求。道教美学思想史及道教审美文化史,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和审美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重视、发掘和实事求是的文化史定位与评价。这不但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清当代邪教的反传统、反社会、反人类的丑恶本质,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都深受中国的影响,伊斯兰教与朝鲜半岛的最初接触也与中国唐朝政府与阿拉伯一波斯国家间频繁的经贸往来有关。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时期,派遣到韩国的土耳其军团对伊斯兰教在韩国的传播起了决定性作用,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伊斯兰教在韩国的存在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汤开建  赵殿红 《社会科学》2006,1(12):133-145
自利玛窦开教南京以后,天主教在江南地区的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南京、上海、杭州、松江等地的天主教传播相当繁荣。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播的宽松环境,江南地方官绅的支持和帮助,一批素质极高的传教士的不懈努力,利玛窦传教策略的贯彻执行以及适应本土特点的传教方式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中叶 ,天主教通过海路传入中国 ,首先传入地是广东。此时 ,天主教在广东发展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结合现存中外文资料 ,分 3个时期对其曲折历程进行一次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儒学传入越南的时间今已不可确考。汉武以降,儒学不断传入越南。越南陈朝时期,儒学也有较大发展。黎朝时期,统治阶级大兴儒学。阮秉谦的思想糅合了儒家学说和老庄思想。黎贵被称为越南的"王安石",在哲学上接受中国宋儒的理气说的影响,在政治上受儒家民本和老庄思想的影响。阮朝时期,越南在思想上偏重于提倡儒学。此时,越南文人学士不仅继续学习中国的儒学,而且研究儒学也较历朝大有进展。越南华侨在传播发展儒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不是发生在周文化形成和兴盛的西周初中期 ,而是周文化在中原地区开始衰落、甚至崩溃的春秋初中期。桓、管改革 ,在有所损益的原则下 ,将周人的礼制精神、明德慎罚思想、敬天保民观念、重农传统引进了齐国。使太公以来在东夷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齐文化 ,受到了周文化的洗礼 ,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齐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改变了齐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使齐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病理学是在医学病理学和社会病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预防、诊治教育疾病、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它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明显受到了日本教育病理学研究的影响,经历了引进借鉴、移植建构和深化应用三个阶段。中国教育病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在西海固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料和田野调查为基础 ,对伊斯兰教在西海固地区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了梳理 ,并对这一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宗教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作者认为 ,教派分化是宗教自身发展的一个规律性表现 ,正视西海固地区多元教派并存的客观现实 ,有助于我们做好宗教工作 ,促进宗教团结 ;新教派产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宗教矛盾主要与新旧宗教力量对宗教资源的争夺有关 ;门宦制度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 ,现代价值标准视野中的门宦制度固然存在着一些过时陈腐的东西 ,但它毕竟是中国化的产物 ;教派的新旧交替和多元教派并存格局往往反映出宗教系统内部的革故鼎新和相互补充 ;衡量一个教派是否合理的基本尺度就是它与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地区,唐代即已有基督教活动,至元代,已发展成相当规模。只是到了明代以后,新疆基督教才逐步衰落,以至消失,清末又重新传入。据《新疆图志·交涉志》记载:“案查新疆教堂之设,实始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法国神甫石天基、教士梁明德于伊犁宁远城外东梁上设立天主堂一所,实为外人入新传教之始”。但在《新疆图志·交涉志》中,则记载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天主教教士石天基来新疆绥定  相似文献   

19.
略论西藏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本教内容,而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喇嘛教。西藏佛教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等县,为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所信仰。西藏佛教传入之始,就与这些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与他们的原始宗教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系列独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印度密教阿吒力是云南佛教的四大系列之一,于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作者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对密教阿吒力的传入时间,演变特征等作了综合论述。认为其基本特征是佛教与原始宗教相结合,即佛巫合一,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宗教色彩,是云南大理及昆明地区的白族、部份彝族、汉族所信仰的宗教,它在云南的传播历史最为悠久、形态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特点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