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音乐作为我国首批非遗之一,极具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在高校教育中融入广东音乐,可有效增强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广东音乐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广东音乐的现状,分析广东音乐在高校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并提出高校传承与发展广东音乐的具体路径,以通过促进高校教育和广东音乐之间的有机融合,改革与创新音乐教育理论和模式,并使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中学基础教育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学科的课程改革也不断开展起来,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音乐课程的改革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建立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重视音乐理解,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用音乐去诠释生活,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如何在音乐教学当中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了现今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赵琦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168-170
目前,音乐教育是对音乐进行深度挖掘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有着比较深远的精神和现实意义,唯有将音乐的学习融入到音乐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多元文化观的现实意义,就是要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从而确保音乐在活动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音乐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作为中职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一直处于较边缘的地位。因此,研究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新路径,让学生在感悟艺术作品内涵过程中获得审美的享受,让学生能够在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中提升自己,有效学习,是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升华,是音乐教师智慧的结晶,是音乐教学普遍性与创新型的突破点。本文通过探究当前中职音乐课堂的现状,分析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具体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周莉 《中国民族博览》2023,(14):107-110
高校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情绪疏导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师在非音乐专业学生中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实践方向。本文从自身高校音乐教学实践出发,设计应用于大学生情绪疏导的音乐教学方案,并付之于教学实践,从其实践效果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情绪疏导作用,总结提升改进方案,进而发挥高校音乐教学在高校育德育人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为一扇打开人心灵的窗户,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帮助,正如柯达伊先生曾说过,一个完整的人是离不开音乐的;音乐对人的性情具有极大的陶冶作用。音乐在人的成长历程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接触和学习音乐终身受益。人如果能在青少年阶段学习和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对于自身也是受益匪浅的,学习音乐可以提升各项综合素质,获得的收益远比单纯的知识水平要重要的多。笔者将音乐中萨克斯管的常用技法和综合素质相联系,希望可以对读者提供帮助和参考,也希望老师和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美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很多音乐老师却忽略了它。本文从美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音乐鉴赏的美育能力,并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建设,并从尊重学生主体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鉴赏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索性、浸入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或者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有效率的音乐教室,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幼儿入园焦虑是目前幼儿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可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基于张雪门音乐与游戏同构课程观,利用音乐游戏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增进其社会能力,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求知欲;采用分梯度的音乐游戏活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实现音乐与游戏的深度融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平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大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闽剧是平潭极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戏剧文化,闽剧教学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积极探索更是对地方音乐文化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基于此,本文从平潭中小学民间音乐教学现状、民间音乐进课堂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助力平潭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从中国出现最早的乐器算起,中国音乐经过了近万年历史发展进程。在“自创”和“吸纳”的过程中,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既拥有乐器、乐曲、演奏形式等音乐实践层面的丰富性,也创造了乐调理论、审美内涵、人文特性等音乐理论层面的独特性。这并非中国人的自夸,是世界上有关多元音乐认知的共识。然而,近一百年的中国音乐也曾在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碰撞中徘徊。因此,音乐领域中的“文化自信”依然需要进一步坚定。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音乐自古以来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与天地同和,且与礼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中国的第一份世界记忆遗产恰恰就是音乐。199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成为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珍贵档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音响档案。这份珍贵的音乐档案让世界震惊,令国人骄傲。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几代前辈学者满怀对传统音乐的热忱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华明玲 《民族学刊》2018,9(3):53-64, 114-116
四川绵竹清平民歌数量众多、种类繁杂、风格多样,它是羌、汉音乐接触的产物,在羌汉接触地区有代表意义。清平民歌虽然全部用汉语演唱,其中大部分民歌为汉族风格,但仍有一部分较为古老的歌种明显还带有羌族音乐的遗存,其与羌族现存歌曲相比较,主要表现在旋律和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清平民歌的特点不仅说明清平民歌有着羌族音乐的基因,而且证实羌与汉接触后音乐形态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汉族音乐被羌人接受,而原有的羌族民歌除歌词被汉化以外,仍保存有一定的羌族风格,这便是音乐文化复合性的一种表现。清平民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音乐接触的样板,有助于厘清多民族杂居区音乐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及音乐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纳西古乐、东巴祭祀音乐、民歌和其他器乐等。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载体,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民间器乐曲,有一大部分是直接由民歌移植或改编而成的。在纳西文化中,民歌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祭祀音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曲调都是来源于纳西民歌。因此,可以说,纳西民歌是最贴近纳西人民生活、情感的音乐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斯洛尼姆斯基是当代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钢琴家,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苏联时期曾获得功勋艺术工作者(1978),人民艺术家(1987)等荣誉称号,1993年当选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得俄罗斯最高荣誉奖项俄罗斯联邦国家奖。当代优秀音乐的研究不仅对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和音乐品味的形成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丰富作曲家作品风格特征领域的知识也是必要的。这是由于科学作品的相关性,斯洛尼姆斯基的作品引起了人们对当代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其纳入教学曲目的方法学可行性的关注。与此同时,尽管斯洛尼姆斯基的音乐在表演者中广受欢迎,但他的音乐尚未获得必须的地位,就像巴赫的音乐或维也纳古典音乐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其在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的研究不足。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斯洛尼姆斯基钢琴作品教学法,其儿童钢琴音乐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属于“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应,是人精神的折射,所以作为一种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获悉的艺术行为,音乐的艺术精神始终离不开人与社会这个话题。音乐的艺术精神反映的是人对艺术的感知和人对艺术的创造,因此讨论音乐的艺术,实则是在讨论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人格的发展过程。本研究将从音乐及其艺术精神的产生入手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及其精神形成的过程进行概述,分析音乐的艺术精神的特点以及呈现出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人的音乐是什么样的音乐?这是一个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以有着确凿考古实证的河南舞阳贾湖骨笛作为中国音乐的肇起,那么在长达八九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各族人民,在渔猎农牧的劳作中、在婚丧嫁娶的仪式中、在刻骨铭心的爱情中、在生老病死的苦乐中,创作出的那些如星芒般璀璨的音乐,就是中国人的音乐。这些音乐照拂着中国人的一生,也滋养出中国文化的韵味。中国人世代生活在音乐里,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金戈铁马还是古卷清风,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的音乐发展和俄罗斯息息相关。哈尔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俄侨涌入哈尔滨带来了外来文化,俄侨音乐家在哈尔滨创办音乐学校、传播音乐知识,为哈尔滨引入西洋声乐、组建交响乐团、带动钢琴音乐的发展,激发哈尔滨人对音乐的热爱。顺应发展需要,诞生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一系列发展,使哈尔滨成为了富有深刻底蕴的音乐名城。  相似文献   

18.
闫雪 《中国民族博览》2023,(12):126-128
钢琴和电影都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但也是有区别的,如果将钢琴音乐与电影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让电影更加生动,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还能使影片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效果更加突出。对影片中的钢琴音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挖掘其社会和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钢琴艺术多元化发展,提高其创作品质。本文从电影音乐的基本概念、电影音乐的社会价值、电影音乐的运用、钢琴音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崔玉花 《中国民族》2007,(11):21-22
1931年7月4日,安国敏出生在黑龙江省密山县一个农民家庭。那里是一个基督教徒聚居的村落,其父母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他从小就在村子里听教会音乐,唱赞颂歌,还当过教会的风琴手。童年的成长经历,不仅让他深深的迷上了音乐,同时西欧音乐文化也深深影响了他。从青年时期开始,他便以朝鲜民族音乐为基础,收容西方音乐的技法,迎来了自己音乐生涯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安国敏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对他的艺术追求和音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日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许群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115-116
目前我国当代歌曲创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传统的音乐元素影响,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传统音乐元素与如今的文化元素密切联系,进而达成创新。传统和当代音乐的融汇这一新意之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本篇文章探究的着重点是传统的戏曲、民族音乐及民族器乐在当代歌曲创作中的运用,进而给我国音乐文明承继与改进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