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西宁的历史和西宁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西宁的时间,论述了穆斯林在西宁地区逐步聚居和西宁穆斯林反清起义的过程,并介绍了西宁著名的清真寺和凤凰山拱北,特别是对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鼎盛情况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循化的历史和循化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循化的时间,分析了循化撒拉族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和独特的内部结构、有关制度、祖传手抄本<古兰经>等对这个聚居区形成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清乾隆前在循化初建的清真寺,特别是古貌大体仍存的7座清真寺,介绍了循化伊斯兰教的教派(包括拱北)、教派斗争和穆斯林反清起义,最后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循化伊斯兰教和时循化伊斯兰教大家不熟知的几条汉文资料的存目.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银川的历史和银川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银川的时间,然后分四个时期概述了伊斯兰教在这里传播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研究了明代穆斯林在这里的重新逐步聚集、纳家户清真大寺的建筑成就、马托这位人们尚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和清同治年间穆斯林反清起义的功绩,特别论述了虎嵩山阿洪对伊赫瓦尼的态度调整、兴办中阿并授普通学校、推动传统经堂教育大幅度改革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穆斯林及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千百年来,中外穆斯林在经济、文化以及宗教领域一直保持着联系,往来不绝。中国穆斯林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交往、交融的历史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穆斯林及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交往领域不断拓宽,交往层次显著提升。今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伊斯兰教界和各族穆斯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自信的精神开展国际交往,对于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精神,抵御和防范各种极端思想的流布,增进中国穆斯林与世界各国穆斯林之间的友谊,弘扬"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促进中国人文外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10个,人口业已达到2千多万。庞大的穆斯林群体,以统一的宗教信仰为核心,形成了内涵一致,表现多样的伊斯兰文化风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伊斯兰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化、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制度,对中国10个穆斯林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本文试图从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一般特点出发,着重探讨中国伊斯兰教的诸种社会功能,以就教于伊斯兰教界和学术界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关中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构成,以及在这个聚居区倡兴起来的经堂教育,形成的陕西学派,发生的穆斯林反清起义和起义失败对西安伊斯兰教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最后则是对清末民国时期西安伊斯兰教的介绍,包括伊赫瓦尼在西安的传播,新老派别的纷争以及西安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等等。  相似文献   

7.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1):90-103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原地名的历史沿革,接着概括了太原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太原的时间。然后将太原与附近有关城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传播地带来探讨伊斯兰教在这里的普传。紧接着又扼要介绍了明、清、民国三代外地穆斯林向太原的逐步移居、10个主要穆斯林姓氏的职业情况及清末的一些穆斯林商号。随后重点介绍了太原清真古寺的建筑成就,列举了其中的众多碑刻牌匾;重点介绍了明清之际傅山与梁、文、李等姓穆斯林的友谊及他们之间的回儒或回汉文化交流。最后探讨了太原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伊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悠久的历史,在伊朗成为伊斯兰教国家之后,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民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中国穆斯林文化教育及苏菲派门宦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
重视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伊斯兰教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必须正确处理大开发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从而动员和团结广大穆斯林群众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进程 ,组织和推动伊斯兰教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作者根据工作实践 ,提出一些与西部大开发有关的伊斯兰教现实问题 ,并认为应切实加以研究探讨 ,如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关注中国穆斯林与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关系 ;加紧培养造就新世纪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 ,其中包括伊斯兰教高层人士或领袖人物 ,也包括一批高素质、爱国爱教的年轻阿洪或毛拉 ;在广大穆斯林中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制教育 ;研究和掌握利用网络技术传递伊斯兰教信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伊朗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两国之间就有经济文化交往。至17世纪后,随着中国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及中东一带游学人数的增多,两国穆斯林之间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也有一些传教师东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苏非派学理,一大批伊朗伊斯兰教哲学家的关于认主学、伦理学、教法学、教义学的著作传入中国。中国穆斯林学者将这些经典从波斯文、阿拉伯文翻译成汉文,介绍给中国穆斯林群众,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本文将着重探讨伊朗伊斯兰哲学思想东传及其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一、伊朗伊斯兰哲学著作对中国穆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