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7):100-107
公共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公共服务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为公共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方向。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数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中国31个省份的公共服务质量。对比各省在6年发展过程中的排名变化,并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省份、服务项目之间公共服务质量差距较大,区域特征明显,经济因素成为制约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评价结果,从促进经济发展、重建政府考核体系、协调区域发展、改善服务供给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新时代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表现。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很大程度上为衡量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标准和尺度,通过社会公众参与评价,引入外部评估机制,吸收外部评估主体,让社会公众评价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做到"发展为了人民,成果惠及人民,评价来自人民",从而促进政府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服务型  相似文献   

3.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研究收入不平等代际传递的重要视角之一。文章讨论了公共服务质量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机制,同时考虑劳动力迁移因素的作用,以劳动力迁移概率为局部工具变量进行Heckman两阶段回归,来考察代际收入的传递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代际收入流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教育、医疗保险在传递路径中的贡献较大;劳动力迁移行为强化了教育等基本服务质量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促进作用。政府应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合理分配落后地区教育资源,放松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加快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和均等化问题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09年的统计数据,采用DEA-Tobit两阶段评价模型,测算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呈现出梯度变化特征,即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福建、山东、河北、河南、江西、内蒙古、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属于DEA有效;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均小于0.080(除天津市、海南省外);财政分权、人口规模、农民收入水平、地理区位等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技术效率差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其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继兵 《统计与决策》2007,(17):107-108
农村公共投资是有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渠道,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研究和讨论"三农"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公共投资的效率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从国内现有文献看,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多数研究文献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促使经济增长,我国为纠正农村基本公共长期以来的供给二元特征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财政投入存在最优规模.文章以C-D生产函数为模型,以1978~2008年的中央财政投入时间序列为原始数据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最优规模测算.结果发现广义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了最优值,但狭义财政投入占GDP比重及狭义财政投入占农村GDP的比重低于最优值,这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关于财政投入的制度建设及地方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教育、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农村公共文化、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环境治理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文章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后,选取我国2003~2007年的数据说明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指数的建立、计算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为解决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带来了契机。本文在剖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了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不同政绩考核目标下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决策的互动机制,使用全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地方政府支出反应方程,并利用民生类公共支出竞争的空间效应拟合值估计其对居民福利的影响。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同省辖区内的城市在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政策方面存在相互模仿攀比,民生类公共支出竞争不仅提高了辖区民生类公共服务水平,而且牵动了各辖区的居民消费。研究结果为如何完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和提高民众福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公共品需求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西省农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12种具体公共品的满意度评价,运用因子分析萃取出代表农村公共品满意度评价共性特征的四个公因子:农村"软性"基本公共服务、"硬性"基本公共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高层次公共服务,然后依据因子分析结果构建了农村公共品整体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并结合问卷中的辅助问项回答情况对因子分析结果进行经济解释,以揭示农村公共品需求的层次性和需求满意度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提高农民需求满意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公共企业提供商品的公共性、准公共性,使得规制者——政府在对公共企业的规制上存在部分失效的情况,从而形成了长久以来的公共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提高公共企业对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政府在公共企业的投资和再投资问题上开始采用"钓鱼政策"。文章从规制与激励理论出发,分析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了一系列政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文章选用考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Bruno-生产函数来对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状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测算近30年来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变化趋势,检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效.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然而,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供给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要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根本点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的自主权利意识及需求表达能力,进而才能实现有关体制机制的转变和供给机制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省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个指标,采集2009年的样本数据,以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应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使各地方政府逐步拥有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保障居民最终享有大体均衡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公共治安以及公用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财政实践中,公共服务投入与产出之间往往存在着动态的双向效应,而以往学者仅着重于单向效应的研究,这无助于在公共预算约束下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最大化。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中国以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投入与产出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波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投入与产出在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公共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动态正向关系;在受到外部随机冲击时,公共服务的投入与产出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面对面访谈的形式,Likert式的五点尺度量表来评价农村中老年人幸福指数,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得出农村中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存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受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配偶是否健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农村中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和公共服务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六普"调查数据,对上海老年人口空间移动的特征及其对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上海老年人口的空间移动呈现出郊区化趋势加快、人户分离现象加剧、城乡收入和健康差异显著等特点。老年人口空间移动引发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资源供给不足及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同时存在,建议政府逐步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区域间公共服务合作供给和属地共享等机制,逐步探索实有老年人口属地化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三维视角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锋 《统计研究》2008,25(4):101-105
本报告利用“三农”专家、县乡村干部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三维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农村民生类、生产类、公共安全类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指出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和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主要根源。因此,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增强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缩小收入差距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层面,较少研究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缺乏进一步对其中机理分析与影响效应的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要素的配置,进而对城乡收入等造成影响。为此,在阐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对收入差距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1—2020年全国29个省级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要素流动在此过程中充当的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异质性研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时间段差异,现阶段影响更为显著;东北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收入差距呈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承担重要机制作用。基于此,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从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  相似文献   

20.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地区间存在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现象,文章在深入解读转型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31个省份在2013年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对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各省份的公共服务水平分区域呈现出差异,东部区域的政府政策对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影响显著,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对公共服务水平影响显著,西部区域的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均对该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