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媒机构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每天向受众传播人们普遍关心的大量新闻。而其中的优秀之作,即新闻精品,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且产生较广和较长时间的影响。传媒机构应确立精品标准,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新闻精品,以期突出特色,提升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界同行纷纷提出了争创精品的口号。那么,什么是精品?怎样创造精品?笔者认为,新闻精品应同时具备五个特征:1、高品质。首先是理性品质。这方面包括新闻作品的正确舆论导向,法律与政策把握得当,充分揭示出新闻事实的本质等。其次是感官品质。这方面包括作品的包装、组合、体裁、文采、风格。我们通常所做的质量保证和对某些物质的要求,仅属于其中的某些部分。精品则要求体现两种品质的和谐统一。2、时代性。包括对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对现实生活中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及时捕捉和把握。体现时代精神需要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多出优秀作品,多出精品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战线提出的要求,是记者孜孜不倦、奋力追求的目标,是媒体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的巨大推动力.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如何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一个党报记者要想写出好作品,除了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外,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还必须具有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敏感,也就是常说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展示人或事物,要讲究文字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在新闻写作中,正确运用文学手法,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新闻自身发展规律的问题。较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似乎就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以为文学一引入新闻领域,新闻就难以真实。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偏见。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常常以它独有的魅力打动读者的心。这是因为新闻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且把文学的语言、文学的修辞、文学的形象性和抒情性等赋予了自己。特别在通讯、报告文学之类新闻作品中,用成熟的文学笔调,生  相似文献   

5.
吴洪霞  葛丰 《人文杂志》2004,(1):176-179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 ,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模式。在当前 ,新闻专业主义和传媒消费主义成了一对富有张力的话语。而传媒消费主义的直接表现就是所谓“娱讯”(infotainment)现象的泛滥。本文试图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市场化媒体 (主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化传媒 )的“娱讯”现象 ,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与传媒消费主义的关系。研究表明 ,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实践 ,通过新闻实践活动而再生 ,而媒介消费主义话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与前者对峙、抗争、纠缠、渗透 ,形成彼此消长的过程 ,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新闻专业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6.
所谓精品,就是精良物品,也即上乘作品。就年鉴精品来说,推而论之,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精到,二是在同级同类年鉴中成为知名品牌。 那么,如何实现精品要求呢?我想根据自己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有关体会,讲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诸位年鉴界的同仁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俄罗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新闻信息的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品市场影响力,不但来自于作品本身,也包括作品的市场分量,另一方面,市场信息的新闻传媒也对作品市场的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光 《南方论刊》2013,(2):96+70-96,70
在俄罗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新闻信息的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品市场影响力,不但来自于作品本身,也包括作品的市场分量,另一方面,市场信息的新闻传媒也对作品市场的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话语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建立、维持和改变权力关系。它不仅是权力斗争的场所,而且也是权力斗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话语是在力量关系的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技巧性要素或技巧性障碍。本文通过话语的生产、分配、消费过程和互动控制两方面来阐述白宫简要新闻发布会(WHB)上话语实践的权力建构作用。美国政府和媒体通过话语实践在WHB上建构着各自渴望的权力。美国政府希望与媒体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并借助其对WHB文本的分配和解释赢得民众的支持,从而巩固对整个社会的统治权;新闻媒体,在消费主义的市场背景之下,竭尽全力从新闻发言人那里挖掘有报道价值的信息,媒体建构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以问题制造新闻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具有历史性和道德性 ,优秀的新闻作品是历史内容和道德内容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实践和新闻论述阐明了新闻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闻实践活动中 ,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反对将历史非道德化和将历史道德化的两种错误倾向 ,努力将新闻中的历史内容和道德内容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经新闻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及时反映市场变动,记录社会发展成就,反映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其发展始终与市场经济同步而行,与我国的现实经济情况相符。自改革开放之初到新世纪,财经新闻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新闻报道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丰富的历史内容,不断地创新,逐步获得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智能媒体时代,数据、场景、游戏等新的叙事话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丰富了智能媒体新闻的产出样态。较之传统新闻生产,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手段更加多样、叙事手法更为多元、叙事视角更加多维,其叙事的融合趋势也愈发明显。究其根底,当前应用不同媒介技术的智能媒体新闻在叙事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不能遮蔽新闻生产的本质目的。由此,研究基于事实生产的广义上的智能媒体新闻作品,从叙事主体融合、叙事话语融合、叙事结构融合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直播新闻、数据新闻、机器新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新闻、新闻游戏等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新形式,分析指出智能媒体新闻在生产领域的叙事融合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并探讨融合叙事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下,选择适应中国特色的新闻出版业融资模式意义重大。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选择应用融资工具较少、融资模式简单化一、中小新闻出版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等尤为突出。为突出重围,新闻出版企业总体上应走有管制的政府导向型融资模式之路,具体方略则是:宣传导向型的,以财政融资为主;社会服务型的,以上市融资为主,债务融资为辅;商业经营型的,以市场融资为主,多种融资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作为广泛影响当前社会的主要思潮流派,以其蓬勃发展的性别议题、知识话语和运动空间,深刻影响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格局.国际范围中女性主义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增长,针对既有科研文献提炼女性主义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和转化效果,探索女性主义在具体学科研究中的综合价值,为促进国内新闻与传播研究事业发展提供性别话题.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SSCI收录的21世纪以来相关期刊论文进行科学计量,结果显示女性主义在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中的影响主要聚焦于女性形象、性别权力、赛博叙事、凝视关系等知识议题.女性主义思想资源为我国新闻与传播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知识启迪,为创新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变化契机.  相似文献   

15.
从身体话语的角度去审视、考量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征,能为文学文本的解读而贡献新的视野。小说《萧萧》是一个充满了丰富身体话语的独特文本,它不但绘制了主人公萧萧作为具体而独特的女体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不同身体形象,同时展现了边地乡民驯服的身体和城里女学生自由、平等的新型身体。从这些丰富复杂的身体话语来探讨小说文本中存在的支配与被支配、压迫与反压迫、落后保守与进步开放、本能冲动与社会压抑等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理论研究构想,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为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提出广告话语的定义和基本构成成分,概括并分析了广告话语的五重特性,并从广告话语符号的结构体系、意义系统、生产传播、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理论建构提出初步的研究设想,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敬儒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67-167,166
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民生新闻发展现状中的不足,进而思考民生新闻发展应该如何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6,27(5):8-14
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末世的近代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的历史过程,它的苦乐悲欢、成败得失,都通过报刊话语得到宣泄、得到表现,构成20世纪中国报刊话语“被历史言说”与“为历史言说”这样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一方面展现了20世纪中国处于空前转折与巨变时期所爆发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报刊话语袭承中国传统文本为天下言说、载道传道、忧国忧民的可贵品格,同时也体现了它与历史的一种互动互应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论述了良好文学场域有助于创作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地位生成及其作品的广泛传播,以及建构话语氛围在创作主体塑造并提升自我形象中的作用.《现代》杂志为戴望舒营构了良好的文学场域,依托杂志,他提升了自身在新诗尤其是现代诗派中的价值与地位.同时,戴望舒也为杂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二者共同促成了文学场域与创作主体双向互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