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贾可卿 《北方论丛》2020,(3):22-28,82
陈独秀在领导、参与以及思考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就中国革命的政治前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无产阶级党内民主等问题,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和预见性的见解,在历史和逻辑上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做了最初的铺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党自成立以来,几代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坚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第一位的政治工作,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不断掌握群众,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而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极为重视,他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①的著名论断。这是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精神实质,发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风,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时,为了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更好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规律,必须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朱光亚 《阴山学刊》2020,(2):107-11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反教条主义与反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科学与民主内化于中国人思想血液的过程。然而,一种科学虚无主义的声音甚嚣尘上,他们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号,反对科学、反对民主,其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今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古今中西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6.
曹爱琴 《理论界》2008,5(2):17-1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并进一步推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共同的理论特色,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共同的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特征。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矛盾和工作重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目标和方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共同的理论特色,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共同的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特征.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矛盾和工作重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目标和方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林建华 《东岳论丛》2019,40(9):5-16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诞生在欧洲,却传遍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也需要解决"服水土"的问题,才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标志,它继往开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相辅相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它积淀的经验弥足珍贵且历久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指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毛泽东哲学思想用于指导实践,从而生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和谐思想。显然,梳理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其理论精髓,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毛泽东关于政治和谐的理论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弘扬。毫无疑问,深刻阐释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中的理论底蕴,把握其精神实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向我们提出的一项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1.
《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确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由不自觉到自觉飞跃的标志,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为全党提供了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几十年来自觉坚持《反对本本主义》奠基的思想路线,创立了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未有穷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未有穷期,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执政党执政合法性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合法性关系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与持久,因而是现代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执政规律的过程中,邓小平关于执政合‘法I陛的理论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加强集体领导,扩大党内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对任何特权,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重塑党的权威,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防止两极分化,保持社会公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北京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财政拮据,政局不稳,兵变时有发生,外交未得到西方列强的承认等.但民主共和思想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社会秩序紊乱,民众舆论复杂,思想尽管纷歧却很活跃.人们都希望一个强大、民主的中国出现,都希望一个高效廉洁政府的组成,以巩固东亚民国之丕基.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认为,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党的力量的来源,中国革命要获得胜利,党不仅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武装上“准备自己”,同时还必需以同样的方式去“准备群众”。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正确地认识和组织民众,提高民众的组织程度,是党准备群众的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创建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初步全面结合的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四个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宣传和研究;在列宁主义直接指导下的共产国际的帮助;对国情的探索和对民主革命任务探索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全面运用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工作路线,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命线。群众路线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共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实践基础。二者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成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内容上使推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特点,把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突出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堡垒作用,把党的自身建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砝码等。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依然需要依靠其理论本身的魅力、党员干部的公众形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处于被领导和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这种领导关系的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艰辛探索,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理论基础;带领被领导者取得革命的胜利,并给予被领导者物质利益和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现实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指导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中国梦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是尊重历史与研究现状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开展社会调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社会调查经验教训最丰富的政党西方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引进,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又存在着许多问題中国至今尚未形成充分体现自己特色的社会调查学必须立足中国,借签国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中国社会调查史实基础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西方的关系”“历史与理论、方法的关系”“现实与历史、虚拟的关系”以下简称“马中西”“史论法”“实史虚”关系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创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阒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调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