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东南大学马雷教授的《进步、合理性与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和批判了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的科学观,提出一种新的科学观———协调论科学观。该科学观为我们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与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协调论科学观抓住逻辑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都承认的科学中的“好的理由”加以突破性拓展,把它们从科学观的边缘转移到科学观的中心,使之成为知识的解题能力即协调力的标识,从而建立起一套多元的科学目标体系。其基本观点是,科学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的价值论转向--科学进步模式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进步及其标准问题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及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综观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真理"模式到劳丹的"科学→解决问题"模式,尽管反映了对于科学进步问题的认识发展,但均未超出认识论领域,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由于它们忽视科学的社会性与实践性,因而无法根本解决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科学哲学研究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转向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在扩展劳丹"真理与价值相通"思想和发掘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标的"科学→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性问题即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它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学派的观点不一致、争论激烈,逻辑主义的观点认为,存在一个评判科学理论的合理性标准,它是客观的、中立的;而历史主义的观点则认为,不存在超历史、超科学的合理性标准,实际中的理论评价标准随科学本身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逻辑实证主义从元层次的概念和推理规则出发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的辩护和进步的合理性。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了近代以来关于科学性的标准及科学合理性的思想,其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及还原主义、假设——演绎、描述主义和工具主义、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等研究方法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方法论基础的科学哲学思想对于正确认识逻辑实证主义及其影响,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哲学的三大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它走的是一条以问题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道路。由于其问题广泛涉及密切相关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三大领域,因而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还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哲学和一种新型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它将从根本上打破条块分割的学科界线,肩负起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三大使命,用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突破并超越陈旧而僵化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从而切实引领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发展。科学文化哲学凸显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伟大主题和精神。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 ,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 ,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 ,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 ,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 ,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 ,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依然是探索"时代精神的精华"、建构"时代文明的灵魂",阐释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凝结出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共同意志,凝聚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性指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论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取无穷的营养,才能跃上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真理和道义之巅的新境界。发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总结和凝练中国道路中蕴含的"中国智慧"——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二者的有机统一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逻辑,以便在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中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的理论本性内在地要求在其研究中必须使用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同时,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也正是这一方法的动态体现.而且,西方科学哲学在发展中所显现出来的这种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趋势,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20年之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命运的考察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哲学的党性、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启示,有助于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从深层次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必须正确和充分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这两种思想资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来看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 ,不能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 ,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努力寻找两者的共同点 ,以提供启示和借鉴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引领、主导作用 ,充分认识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要构建的当代中国新哲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共同任务,是三者会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飞 《兰州学刊》2011,(3):32-36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会通与融合,其根本目的是建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这已成为一个基本的共识。与"哲学知识"层面的对话相比较而言,生命价值层面的对话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深层维度。批判传统哲学的泛伦理主义倾向所带来的虚假生活和资本逻辑对多样异质生活的同化,追求平凡真实的生活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4.
郑飞 《河北学刊》2007,27(1):238-241
“理性不及”观念在哈耶克的整个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揭示理性的局限性而论,其一方面继承以休谟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政治哲学,另一方面又回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这无疑会对当代政治哲学采取实践哲学的研究理路产生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两汉辞赋与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克昌 《文史哲》2002,(5):46-52
两汉辞赋和书法 ,都与小学 (文字学 )息息相关。两汉的主要辞赋家和书法家 ,都精通小学 ,大都有小学著作 ,也都极富才学。两汉的辞赋和书法 ,既为人所轻视 ,又同时为人所喜爱 ,所以得以蓬蓬勃勃地发展。武宣之世 ,是辞赋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灵帝之时 ,辞赋及书法同时攀上发展的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6.
景海峰 《社会科学》2012,(2):139-146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传统的中国哲学、东传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共同构成的,在学科形态上亦划分为中哲、西哲和马哲等三大领域。这三种形式的哲学在近百年的传衍、流变和转折过程之中,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脉络和话语模式,因而各自间也壁关重重、差异甚大,甚至存在着自说自话、"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大国地位的日渐显豁,当代中国文化之身份的明晰性也更加引人关注,一个统一的中国哲学的确立成为时代的呼唤。如何打破中、西、马之间的壁垒,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哲学特有的普遍精神而又蕴含了百年中国之独特经验的新哲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流变史、发展史,着 重从哲学形态上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新形态,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方 面或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现实形态而存在,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成 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与哲学研究之间的疏离与亲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 《学术探索》2003,(10):11-13
传统意义上认为女性由于天赋能力的限制而不宜从事哲学研究。事实上,哲学需要女性,女性需要哲学。女性不仅能够通过后天的思维训练而获得从事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具有研究哲学的独到优势。应当重新界定女性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女性伦理学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锡蓉 《社会科学》2006,(11):139-146
以关怀伦理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挑战着西方以正义伦理为代表的主流伦理学并对哲学乃至其他学科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与社会背景下,女性伦理学在享用西方后现代哲学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承负着哲学困境所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来看女性伦理学,一方面中国文化或许能为西方女性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一方面也为当今世界哲学观念的转变、哲学方向的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晚年梁启超曾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在此领域,他不仅写出一系列名篇佳作,而且对哲学史方法论问题也颇多创见。其哲学史方法论之特征约有四端:一、颇具学术史特色的撰述视角;二、近乎历史主义的态度立场;三、结合中西优长的研究理路;四、注重多角度的切入方式。其中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