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梅夫人并非“福太太” 梅兰芳27岁时,经姑母和启蒙老师吴菱仙介绍,与“崇雅社”坤班16岁的青衣福芝芳订了婚,并很快结为伉俪。福芝芳出身于满族旗人家庭,十分喜好京剧.与梅兰芳一样.都是师从吴菱仙.掌门戏为《王宝钏》和《生死恨》等。  相似文献   

2.
徐珣 《老年世界》2014,(13):12-13
“福太太”毫无“福气” 梅兰芳27岁时,经姑母和启蒙教师吴菱仙做媒,与16岁的“崇雅社”坤班青衣福芝芳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很快结为伉俪。福芝芳出身于满族旗人家庭,十分酷爱京戏,与梅兰芳一样都是师从吴菱仙。掌门戏为《王宝钏》《生死恨》等。婚后福芝芳为了支撑丈夫的大业,甘愿告别舞台,肩负起梅家的家务、事务和剧务“三务”重任。福芝芳生育了9个子女,大多夭亡。成人的只有四子葆琛、五子葆珍、老七葆胡和幺子葆玖。  相似文献   

3.
贺岁片盘点     
《梅兰芳》导演:陈凯歌主演:黎明孙红雷章子怡陈红推荐指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见证。在他的身边,围绕着爱、恨、情、仇,围绕着爱他的人恨他的人捧他的人以及毁他的人。老艺人十三燕、女艺人孟小冬、妻子福芝芳、朋友邱如白……邱如白几十年如一日追随他,又几次几乎成了他的敌人最后,他对梅兰芳说:"现在我明白了,你想做一个凡人,也许你一直就是个凡人……"这个凡人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屈辱、艰辛、纷争、纠葛、阴谋、生离死别,为艺术、为爱情、为家国与民族大义……早年,梅兰芳的伯父告诉他,宫廷里有一种刑罚,就是让犯了错的戏子戴上一面纸做的枷锁,举起的双手捧着一碗水,纸枷锁撕破了,被罚者就会被乱棍打死。一纸枷锁成了艺人们命运的象征,梅兰芳戴着纸枷锁活了一辈子,但他却坦然地接受了它。他用面对一切的勇气得到了人们的爱,当他征服了与生俱来的耻辱和恐惧时,一切都不再是障碍。最后,他走上了人生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四大名旦书画各具特色 提起梅兰芳(1894—1961年),可谓家喻户晓.他是杰出的京剧大师,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有"四大名旦"之誉,梅为之首.他也是"梅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中国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人,他广受赞誉,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曾经倾倒无数的中外美男.在西方人眼中,梅兰芳先生俨然成了中国京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宣统二年(1910年),十七岁的梅兰芳经人介绍,迎娶了旦角王顺福之女、武生王毓楼之妹王明华为妻。王明华贤淑能干、貌美懂事,比梅兰芳年长两岁。按祖母的意思,兰芳的母亲过早去世,妻子大两岁正合适,可以更精心地照顾他。果如祖母所盼,王明华过门后,为人持重,居家勤俭,夫妻恩爱。妻子王明华开始操持家政,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久又相继生下了一儿一女,取名叫大永和五十。夫妻感情和谐,真是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6.
张兰 《当代老年》2010,(11):40-40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大师,而且还是一位讲究饮食保健的养生学者,这从他的饮食习惯和食疗的一些秘笈中即可看出。按理说,梅先生的养生之道有利于延年益寿,但他仅活了66岁,为何他会早逝呢?笔者结合中西医养生理论,认为梅兰芳先生精于养生而不能长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齐如山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研究家。他不但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自1913 年结识梅兰芳先生以来的20年间,与梅兰芳形成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两人共谱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正幽默一直被人们认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自嘲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来"开涮",把失误、不足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取众人一笑。抗战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回四川老家,上海的好友设宴为他饯行,特邀梅兰芳先生作陪。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张大千说:"梅兰芳先生是君子,首座。我是小人,应该陪末座。"  相似文献   

9.
小敏 《当代老年》2007,(1):50-50
梅兰芳生前很注意保养,常服用各种保健中药,并以养鸽、绘画自娱,但梅先生却未能高寿,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仅活了66岁。相比而言,“爱吃肉”的昆曲大师俞振飞却活到了92岁。按理说,梅先生的养生之道有利于延年益寿,为何早逝呢?  相似文献   

10.
叶伟信和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同姓,他的爷爷当初也是从广东佛山来到香港。他从没查过家谱,否则上溯500年,大概多少能和叶问扯上点亲缘关系,用他自己的话说,"总归都是一家人"。比王家卫抢先一步,叶伟信执导的《叶问》已经杀青,在2008年底的"贺岁档"与陈凯歌的新片《梅兰芳》同期公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军好莱坞第一人1930年2月,36岁的梅兰芳坐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大戏院的后台休息室里,他静静地等待着演出开始。虽然之前为这次赴美演出做了长达六七年的精心准备,可他的心里依然忐忑不安:中西方文  相似文献   

12.
盂静 《金色年华》2013,(2):66-69
1961年夏天。梅兰芳陪别人去北京阜外医院看病,没曾想,把他自己留在了阜外。他从没想过自己会病重。断断续续口述的《舞台生活四十年》还在报上连载着,前往新疆参加铁路通车典礼的机票已经买好。梅兰芳的儿媳屠珍回忆说,8月4日,从北戴河会议赶回来的周恩来到医院看望梅兰芳,临走时还说:“我明天回北戴河,下次回来再来看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那时,报纸为了生存,需要广告收入来维持.可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为了宣传梅兰芳,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这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相似文献   

14.
孙红雷是硬汉,是师奶杀手,没人说他是知识分子。但在《梅兰芳》中,他成功地扮演了一位知识分子,还是位大知识分子——以梅兰芳好友齐如山为原型的邱如白。当初角色定他,很多人很意外,最终影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的荧屏当属孙红雷!《梅兰芳》、《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有9月28日公映的电影《窈窕绅士》、即将杀青的张艺谋年度大戏《三枪拍案惊奇》,无不为孙红雷赢得满堂彩!近日,孙红雷大方谈起了自己的新恋情,表示跟女友在一起"非常幸福"……  相似文献   

16.
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虽然已去世多年,但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至今仍是空前的。梅兰芳出道于清末民初,开始起红于京、沪时,各大戏班都把他视为一棵摇钱树而争相邀请,甚至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17.
徐忠友 《老年人》2012,(7):18-20
2012年1月17日,京剧大师、盖派艺术第三代传人张善麟被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授予"京剧艺术家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为振兴中国戏剧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张善麟从小跟着爷爷盖叫天学戏,曾受到梅兰芳大师的指点和周恩来总理的鼓励,朱镕基总理更是称他为"小小盖叫天"。他用一生的努力弘扬盖派艺术,写就了一部盖派传人的艺术传奇。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6月,42集都市情感剧《好先生》在江苏、浙江等多家卫视热播,男一号扮演者、影帝孙红雷万众瞩目。孙红雷是公认的演技派明星,主演了《半路夫妻》、《梅兰芳》、《潜伏》等60多部热播影视剧,并荣膺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等数十项殊荣。两年前,孙红雷与青年歌唱家王骏迪组建家庭。这对夫妻浪漫、唯美的婚姻生活却一度风雨  相似文献   

19.
文华 《老年世界》2006,(24):39-39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工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群众投票选举名旦角,前六名领奖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葛慧生、徐碧云、朱琴心,后因朱、徐辍演,遂成“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20.
正她是曹禺口中的“国宝”、梨园的一抹奇香,更是个不折不扣的角儿。她是“女武生”裴艳玲,行内人常把她与当年的梅兰芳相提并论:如果说梅兰芳是把女人演透了的男人,那裴艳玲就是把男人演透了的女人。精神好,戏也妙年近古稀,裴艳玲却一点儿都不显老,一场戏练下来,她连喘气都很少见到。有人觉得她精神好,就缘于她那双散发坚定有力目光的眼睛。而裴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