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移民对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阶段俄远东地区人口形势持续恶化,外国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其中中国移民对远东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移民加入远东经济建设对一些发展不力的产业部门如农业、木材采伐与加工业、市场零售业、公共饮食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俄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吸纳中国移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1997~2006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多样化对失业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业部门的结构变动导致失业率上升,并与失业率波动显著正相关;服务业部门的结构变动与失业率及失业率波动显著负相关;总体产业的结构变动造成失业率上升.产业多样化能显著降低失业率及波动;制造业的专业化与失业率显著正相关,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另外,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非公有经济比重与失业率以及失业率波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国华 《西北人口》2011,32(1):11-14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的研究文献,发现缺少非农产业独自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发生作用的研究,更没有涉及到非农产业的细分产业。本文设计了非农产业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七个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量,并以我国1978-2008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但各变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不一,影响最大的为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试图估计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少生了多少人。利用1980~2008年世界140多个国家的数据来模拟在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经济社会变量与人口变量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对中国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测算。将测算出来的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和中国实际总和生育率分别代入模型进行人口模拟,比较无计划生育条件下和现实条件下人口增长的不同过程和结果。研究表明:无计划生育条件下,我国2008年生育率水平的预测值大概在2.5左右。1972~2008年间,排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单纯由于计划生育的作用,中国少生了4.58亿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2007、2013年数据,分析2007~2013年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13年在受雇农民工工作获得途径上,依赖“强关系”获得工作的占50.82%,较2007年降低了13.8个百分点;在自雇农民工经营前的投资借贷上,90%左右进行了投资,30%左右进行了借贷,民间借贷是借贷的主要方式,但较2007年降低了20.53个百分点.其次,从就业身份、职业、行业、单位性质等结构来看,2013年自雇的比例接近30%,且较2007年上升了7.25个百分点;农民工就业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户和生产运输人员;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修理业;就业单位主要以个体和私营企业为主.在就业收入结构上,年收入在3万元及以上的比例显著增加了42.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大型连锁超市已经相当普及,各大超市纷纷推出会员制制度,发放会员卡,这些会员卡是商家了解客户,了解商品销售的一个渠道,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已有的数据,发现隐藏的有用信息,就能够给商家的销售额增长  相似文献   

7.
如何推动人口迁移与产业集聚协同发展是我国在人口发展深度转型阶段亟待突破的问题。当前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集聚地吸引人口迁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牵动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探究服务业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十分重要。研究基于2011-2017年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服务业集聚出发,兼顾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集聚程度,将服务业中新零售这一新业态纳入考量范围,设计新零售发展水平指数,实证检验三者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对人口净流入的规模的异质性作进一步讨论。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水平对人口迁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业集聚水平对人口迁入有促进作用并随人口净迁入规模的扩大其影响变为显著;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集聚却对人口迁移具有抑制作用,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二者未能形成良性共振;劳动力迁移则与新零售发展水平大体呈负相关关系,因人口净迁入规模有所差异,人口迁出地新零售业的适当发展有利于吸引人口回流,人口迁入地新零售业的发展并不利于人口迁入甚至会阻碍人口迁入。研究认为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切实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抢抓服务业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新机会,建立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妥善安排低技能劳动力再就业,因地制宜制定人口流动政策格外关键。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世纪问题。而人口与资源之间关系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因此,在当前中国,能否解决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特别是 1 994年国际人发大会以来 ,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过几年的实践 ,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也有可能对中国计划生育改革的若干重要的方面来作一些比较系统的探索和讨论。本文从中国的人口态势和社会发展变化 ,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和“优质服务” ,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和“综合改革” ,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和“计生协的发展”等 4个方面开展对中国计划生育改革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低生育率、市场经济和中国的人口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新的历史条件,重新审视了中国人口控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不同认识阐述作者观点,提出生育率高低本身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人口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中国人口控制的理论依据可归纳为“协调发展理论”或“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控制仍然必要,不能对市场经济带来人口控制的正面效应抱过分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的持续攀升,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与之伴随的老年人抑郁状况也越来越突出。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数据,通过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门槛回归的计量方法,探讨居住条件对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有效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居住条件的改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人的抑郁状况,且结论具有稳健性;老年人抑郁程度越高,居住条件改善的效应越明显;居住条件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其对64岁以上老年人的影响相比60~64岁老年人更大。为此,加快城乡老年住房改造、提高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适老化程度是缓解老年人抑郁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军 《人口学刊》2015,(2):26-33
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的原始数据,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视角,研究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20112013年的重复测量,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6左右;育龄人群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为1.59,生育政策完全放开后的终身生育水平也仅为1.68,都显著低于意愿生育水平;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即使生育政策完全放开,中国20142013年的重复测量,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6左右;育龄人群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为1.59,生育政策完全放开后的终身生育水平也仅为1.68,都显著低于意愿生育水平;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即使生育政策完全放开,中国20142020年每年多出生人口规模也不超过324万。  相似文献   

13.
超越城乡二分法:对中国城乡人口划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介绍国际上城乡划分的非二元化趋势对中国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聚落类型、人口特征、城市化所处的外部条件等方面说明城乡二元的人口和聚落分类已难以反映当今社会日趋复杂的聚落类型及其人口特征;中国城乡划分标准和方法面临着城乡界限趋于模糊、城市化的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据此笔者认为,中国城乡划分标准和方法有必要超越城乡二元的概念框架,在2000年人口普查所作重大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借鉴区域经济收敛性理论,利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运用经济计量学中的横截面回归分析,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与经济初始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64-1992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比较弱的条件收敛性;1992-2003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则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散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育率下降经济后果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一个动态人口一经济模型,从人口作为消费者影响资本积累、作为劳动者影响生产两方面入手,分析人口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对在特定假设条件下的人口一经济系统进行模拟,以判断中国生育率下降和控制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国经济持续30年高速增长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现象,本文试图寻找中国因素加以解释,认为中国两次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的劳动人口扩张只有在“市场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同步条件下才能转化为“人口红利’’并支撑中国经济近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经验性假说。  相似文献   

17.
李刚  肖莉 《西北人口》2010,31(6):5-9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移民者强烈的改变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的内在愿望以及其他原因,导致中国人口跨界转移改变了以往单向流动的格局,许多外籍移民涌入中国城市。虽然外籍移民的出现,会给中国城市带来一定的活力,但是由于这是一个新现象,因此,中国城市管理当局在管理外籍移民时存在着主观上认识不到位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不足,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采取趋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得出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人口老龄化,家庭赡养方面的诸多问题以及集体经济的衰弱,觉得中国又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针对条件不足和客观需要之间的矛盾,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其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实施中的一些环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贫困地区人口经济的不良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揭示了中国贫困地区人口经济面临的三个不良循环。论证了突破这些不良循环的迫切性及其实现条件,以及改变不良循环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情报网络工作委员会会议综述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信息工作的新机制,中国人口情报网络工作委员会会议于5月17日至1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蒋正华,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主任肖自力,吉林省计生委主任董殿华,副主任王瑞卿、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