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宝鸡市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太极拳锻炼的人员中,绝大部分为退休职工,以女性为主,锻炼人员地区分布广,习练拳种主要以简化24式、陈式、杨式太极拳为多,习练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存在的问题是:中老年太极拳活动缺乏场地设施,缺乏技术指导力量,尚未建立科学的健身观等.因此,应适当改善活动场地与条件,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新型社区体育专业指导人才,使中老年人太极拳活动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知识分子的工作特点、健康状况的分析,以及对太极拳文化和健身特点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非常适合知识分子习练,长期练习可改善他们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与瑜伽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太极拳与印度瑜伽是当今风靡世界的两大东方体育健身项目,虽源自东方,惠泽世人,但其起源背景、文化哲理、动作姿势、习练要领、健身机理、科研、推广发展等方面却有异同,本文从上述方面对太极拳和瑜伽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特别是太极拳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心于一体.习练太极拳可以调节情绪、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已经被相关学者研究并以得到证实.当今世界足坛,非智力因素已经成为高水平足球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理论上对太极拳和足球运动的相关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太极拳可以作为非智力因素提高手段应用于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当中.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太极拳教学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把太极拳的健身、修身、防身以及美学的价值取向贯通到太极拳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杨德厚先生,满族人.1919年生,今年98岁,原一机部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机电专家.先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额驸武勋王扬古利,战功赫赫.受家庭影响自幼习武,13岁时跟随二哥杨益臣开始习练陈式太极拳.16岁拜陈发科公为师,是目前唯一健在的跟随陈发科学过拳的人.今年虽已98岁了,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表演起二路炮锤来,刚柔并济,收发自如.时而行云流水,时而虎虎生风,尽显习练太极拳80多年沉淀的内涵底蕴,享有"太极活化石"太极健康老人"太极寿星"之美誉.任北京陈氏太极拳研究会荣誉理事、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大学生的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参与太极拳锻炼达到的效果评价客观,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太极拳锻炼,但行为控制方面呈现不稳定趋势,大学生尚未形成太极拳锻炼的习惯;参与锻炼受到体育教师及家庭成员的影响,体育教学促进其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杰出的代表已经产生并发展了三百余年。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太极拳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障碍,特别是在青年人中缺乏传播和习练。因此应该加快太极拳的多元化发展,使太极拳本身融入时代的主流,把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体育、击技技术、美学研究、哲学思想以及健身减肥和保健养生相结合,使之走上具有多元化发展特色的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太极拳教学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把太极拳的健身、修身、防身以及美学的价值取向贯通到太极拳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美学"进行高校太极拳教学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而且能激发其学习太极拳兴趣,加深对太极拳的了解,提升对太极拳美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具有阴柔美、曲线美、流畅美、名称美、意境美等美学特征。通过分析,女大学生一般拥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且具有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爱美等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女大学生的审美心理规律,从审美的角度优化太极拳教学,引发由欣赏—羡慕—向往—理解—实践—愉悦的心理效应,激发与培养女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及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育科学、医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养生效果显著,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等运动项目的养生方法及养生原理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是养生保健、祛病康复、延年益寿等为目的的健身方法.它们动作平缓、运动量适中,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习练,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应大加推广普及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笔者47岁时眼睛开始老花,同时并发青光眼;想起年轻时曾向一位太极拳老师学过一套健眼护目操,老师习练此操至93岁高龄仙逝时仍然目明眼亮,不瞽不花,于是我也开始练此操,并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数年过去了,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眼压,阻止了青光眼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大大减缓了眼睛老花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用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测试女大学生在专项选修课和普修课后的心境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参与健美操、羽毛球、太极拳专项选修课的女大学生的心境状态都有显著的改善.横向比较,项目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学生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有益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数百年来 ,经过武术家们不断研究、探索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大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 ,用最短的时间学好太极拳 ,本文对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冯大彪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三缘斋”。三缘,书法、写作、武术也。他一生好此三项,也皆有所成。大彪生於燕南赵北之地的河北蠡县,是个世代书香门第,父相都是儒医。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素有才子美誉。中学时,就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文字,30多年笔耕不辍,在海内外报刊共发表20余万文字。大彪幼时就拜一位参加过义和团的老拳师学习“戳脚翻子拳”,复来又拜河南温县陈冢沟18世代表人物陈照奎门下,习练陈氏太极拳,并深得其精髓,并著有《陈氏太极拳技击图解》行世。三绿之中,冯大彪将书法列为首,“我擅长的还是书法。”大彪的父亲雅…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践比较的方法,对太极拳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法与意念教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意念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太极拳套路的理性认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所谓技击意识,是按照一定的演练方法,在演练套路时能领悟套路中攻防动作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无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随套路的演练个体自觉形成的,是在反复从事武术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进行的心理活动。在太极拳教学中渗透技击意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套路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太极拳攻防涵义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从太极拳的本身看,太极拳是以绷、捋、挤、按、云手等攻防动作作为素材,结合手型、步法、腿法、起势、收势等基本技术,按一定的规律形成的套路形式。 其次,太极拳来源于技击意识很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广泛收集与阅读各种学校的太极拳教学资料,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出互助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想象教学法七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大一学生的太极拳课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20.
探讨瑜伽习练对35~50岁女性身体机能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得出:1.瑜伽习练能显著地改善35~50岁女性的身体形态与机能;2.实验后实验组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总分具有显著差异,说明瑜伽习练有效显著地提高35~50岁女性心理健康的水平(P〈0.01).3.时间具有主效应,习练周期的长短对35~50岁女性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影响,对于瑜伽习练的女性来说,必须长期坚持,养成习惯,使瑜伽习练的健康效益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