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中国保险史志(1805—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保险史著述。它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史料,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代保险业一百多年产生、演变、衰败,以及人民保险事业孕育和诞生的历史进程,这部近40万字的著述不仅粗线条地勾勒和揭示了中国近代保险业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而且推翻了一些流行于保险界史学界的传统见解,澄清了许多悬疑问题,从而引起了保险界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逐步发展和西方近代保险思想的传播,为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舆论准备。外商在华保险公司利用政治特权,垄断保险市场,攫取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的严峻事实,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民族保险业的兴起与保险立法的逐步完善,显示了资产阶级民族本位观念和行为的理性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学术信息     
几代学人50年夙愿今成现实《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出版2007年7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发布暨《中国近代通史》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10卷本的《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集体编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500万字,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第一部完整的近代通史专是史学界和出版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保险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的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国古代实行各种赈济制度,但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以储粮赈济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保险不可能向近代保险转化。近代保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1840年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适步发展和西方近代保险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和舆论准备。外商在华保险公司,利用政治特权、培植买办势力、垄断保险市场,攫取巨额利润,致使大量白银外流的严峻事实,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华商遂自办保险,维护民族利权。从1865~1912年,华商经营的保险公司已达35家,表明中国民族保险业已经兴起。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外商保险业登陆中国,并在此后的岁月当中,完全垄断和操纵着中国新兴的保险市场.外商保险业的大举涌入,一方面攫取了巨额保险利润;另一方面又向近代中国输入了一种先进的经济补偿制度,促成民族保险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近代买办与晚清民族保险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8 0 5年,当外商在广州创立中国近代第一家保险机构时,买办就以附股的形式接触到保险领域。以此为开端,买办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经历积极参与到晚清民族保险业中,并在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初创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社会史》暨社会史知识体系座谈会,由人民出版社、《历史研究》杂志社、山西省社联、山西大学共同主办,於1992年6月19、20日和7月8日在太原(山西大学)和北京(人民出版社)召开。《中国近代社会史》是我校历史系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乔志强主编、经历十年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带领社会史的研究梯队完成,已於1992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问世后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为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召开了这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 ,如何加强保险业的监管 ,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热点话题。通过以博弈论作为工具来分析保险监管 ,可以清楚地了解保险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在面对监管时的策略选择 ,从而可以得到保险监管部门提高保险监管效率的措施 ,包括 :(一 )探索有效途径以节约监督成本 ;(二 )加强保险监管人员的有效监督 ;(三 )通过加大合规经营收益与违规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来约束保险经营者。通过上述措施 ,以达到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保险市场的目的 ,从而使我国保险业能够合理有序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编辑行为与著述、出版活动在进行文化审美的过程中“联袂演出” ,三者是互为前提的 ,为此 ,我们特别强调现代编辑观念的文化审美价值 ,即确立一种文化审美意义上的编辑观。不论出版载体如何演变 ,不论著述活动如何繁杂 ,人类的编辑行为都是入乎其内又超乎其外的 ,编辑学界讨论颇多的“编辑学” ,与其笼统称为文化创造 ,而与著述、出版混淆 ,不如说是一门研究编辑行为的文化审美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著名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翔先生的新作《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以下简称《近代的初曙》)的出版,堪称清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对18世纪的中国乃至整个清代观念文化史,进行了严谨缜密的逻辑分析和独到的论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保险业发展的启示是:(1)建立和启动企业的动力机制,是办好保险业的一个先决条件。(2)保险企业应运用调节机制,使保险盈利合理分配,亏损合理分摊,实现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3)保险企业的约束机制,是保险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作者认为动力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是保险企业的主要经营机制。深化改革的方向是:第一,理顺财政与保险的关系,适当降低保险税率。第二,国家实行农业保险补贴,推行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第三,正确处理人民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对保险资金实行适度约束。完善保险企业的经营机制,对发展保险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佳木 《中华魂》2012,(24):38-40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以下简称《国史稿》)的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也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它的出版发行,对于我们进一步正确认识国史、大力宣传国史、深入研究国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对待和阐述革命与国史的关系,是《国史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史稿》一共五卷,却专门拿出很大篇幅,设立了一部序卷,用以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近代史”学科而言,罗家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留欧时受好友影响从历史哲学转向“中国近代史”,初步确立近代中国历史的时限和主题,强调史料搜集是著述科学“近代中国通史”的基础,希望借此贡献中国学术。回国后更是积极宣传提倡,尝试为近代中国史料整理提供纲领性指导,并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史料搜集整理提倡与著述难于下笔的对立,也反映罗家伦在“中国近代史”缘起演变中的真实贡献,以及彼时学界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复杂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过多次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由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本身的复杂性,也由于研究者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基本线索问题上提出各种见解,当属正常现象,是史学研究日趋活跃的表现。笔者认为,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方面使独立的中国向着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演变,日益激化着中国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使封建的中国向着半封建社会演变,从70年代起,由于封建自然经济的日趋解体,产生了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矛盾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中国社会这一演变趋势和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5.
保险经纪人有逐步取代保险代理人的趋势,并将改变中国保险业目前的格局也许过不了太久,现在经常联络我们的保险业务员(即保险代理人)将被一群新人所取代,这个被称为"保险经纪人"的群体,他们的出现,已悄然改变了目前中国由投保人、保险代理人、被投保人构成的保险市场,而成为新的保险中介者。王晓磊便是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的由来及其如何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分析了它对中国保险业产生的各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以及带来的潜在发展机遇,进而提出了加强保险监管,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控风险,稳健投资,确保平稳发展;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回归保障主业;抓住机遇适度外扩,稳步推进保险业国际化;加强全员培训教育,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适度引进国外保险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确保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国保险业发展特点的分析、研究 ,指出近代中国的政权性质与社会性质决定了保险业不能够遵循经济规律独立地发展 ,它只能是国家政权的一个附属物  相似文献   

18.
研究曾国藩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极为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人物,史学界已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但当我们打开刚出版的成晓军同志撰著的《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一书时,却觉得该书同其他研究曾氏的书相比较,别具一格,挺有新意。新在哪里呢?我想以“广阔、精微、意新”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略论浙江近代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了三十多年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前二十年侧重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特别侧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斗争、武装斗争和党内的路线斗争历史的教学.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的烙印.近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学习和研究.并讲授中国近代绎济史课程.史学界前辈,特别是近代经济史工作者,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做出了不少的成绩.有人曾统计过,建国以来至1976年,共出版学术著作100种,发表学术论文583篇.近几年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出现了新气象.从1976年10月至1985年底,共出版学术著作136种,发表学术论文1565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商业保险,1992年以来,每年的保险费收入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00年,我国保险业保费年收入将达到2000—2500亿元人民币,这一预测结果得到了国内保险界的认可,而且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这一估计还过于保守,可能达到2600—4200亿元,人们对商业保险市场的潜力非常乐观。但是由于起步过晚和整体经济水平低下,横向比较,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相当落后的地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正在争取加入WTO,一旦加入,保险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内保险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