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汉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痛楚的生命体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以大量表现历史的血泪、生命的痛楚、灵魂的抗争的诗篇而蜚声中国诗坛,在广大读者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被人们誉为"汗血诗人".  相似文献   

2.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诗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一次精神探索,也是诗人自己生命的一次艰难旅行.从对"死亡"、"承担"、"蜕变"、"沟通"等四个具有循环过程意味的关键词的思考出发,在人的寂寞与旷远的独特生命体验中,诗人完成了其对个体生命存在及其意义的认识,为中国新诗创造了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关于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通行解读,不仅与作者牛汉的诗学理念相悖,也很难说清楚《悼念一棵枫树》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将牛汉的"悼念"行为放置在现代人与大自然互为主客体的敌对性关系结构中,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可揭开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现代性内涵。作为客体的大自然和枫树,实际上是以死亡的特殊方式唤醒了诗人,使诗人从单一可控的主体复活为自由生动的生命个体,因此,《悼念一棵枫树》表达的是一个被拯救了的生命向自己的拯救者发出的致敬和感谢。  相似文献   

4.
博尔赫斯早期诗作的"家园"存在论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园"是人类的居所,历来是诗人吟诵的文学母题。博尔赫斯早期诗作带有鲜明的"家园"存在论特色。他诗中的"家园"已不仅仅是地理学的空间概念,而是海德格尔哲学意义上的诗意的存在家园。他以在场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智慧道说形而上的存在真理,以诗人的剑锋与激情创造了独具哲学玄思色彩的精神存在空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动"的精神是艾青诗歌的重要特质,来自于诗人燃烧的生命体验.大量动词、动感画面、情绪转换、动感意象构成"动"的精神之表征.自由诗体、省略标点和押韵、大量排比句等形式结合无间,创造出全新的"动感"审美."动"的审美体验,完全区别于古典诗歌的静态审美,也以其抒情主体的独立个性,与古典豪放派诗歌有着内在区别."动"的精神,根源于社会格局变动、异域和都市生活体验,更在于发现生命本体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人与世界的全新关系和全新发现."动"的精神,构成了现代新诗在诗学和美学意义上的开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王维诗歌中的"青山"和"空山"意象为切入口,去探索挖掘王维的诗境及其本质."青山,,代表了王维的生活家园,他于其中追求着一种任心任运的自由境界;"空山"进而代指其精神家园,是诗人对禅悦的向往、体验,即其生命存在的自由解脱在宗教意识领域里的一种延伸.二者之间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最终指向诗人对生命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媚俗"的必要——从林夕身上得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在很多港台诗人那里已经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东西,成了"雅人"的游戏和摆设,很少能体现出诗的质地与精神.在林夕,从写诗歌到写歌词,其作品难免会有"媚俗"的成份,但在偏向"俗"的同时,他也有意无意地走向了生活、生命的体验,因此他的作品比那些名诗人的作品更具有可读性,更像诗.  相似文献   

8.
在牛汉的诗歌创作中,俄罗斯诗歌史上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诗人的影响是挥之不去的,后者不仅潜移默化地融入其诗性品格甚至诗歌的艺术形式中,而且在后来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诗歌内涵和诗学指向。我们可以通过选取牛汉1940年代和"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来剖析这一深远的精神关联。  相似文献   

9.
愁思与闲情是人类特有的两种心理现象 ,人只要有生命便有情感。灯是人们夜间活动的核心 ,是亲人团聚、朋友聚首的所在 ,很易引起诗人的情感反应。有着丰富细腻情感和独特人文体验的宋代诗人们 ,在特定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下 ,面对“灯”这一自然物象 ,向内心深处去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 ,去追求诗意化的自由和闲适 ,从而丰富了愁思与闲情的精神世界 ,使之成为了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10.
嵇康"琴德为优"的审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琴德为优"源于嵇康本人的生命体验,他以生命的悲剧赋予琴以独特的审美意义."琴德为优"体现出嵇康对琴乐的审美本质的认识在于"含至德之和平",因此,"琴德为优"又与君子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琴乐的功用在以和谐特性满足个人的审美欲求,以"平和"精神使个体得以养身养心,超越世俗的是非得失而进入美的境界,以寻找个体在精神上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