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总是重复着一个“怪圈”:“发展——膨胀——压缩再发展——再膨胀——再压缩”。每隔三、四年“跳出来一次”,周期愈来愈短。“怪圈”使人们陷入困惑之中:这几年经济增长无疑是在改革推动下实现的。但改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过热,即膨胀。膨胀又总是遏制了改革的进程。改革与建设之间,是否如同“鱼”与“熊掌”关系,二者不可得兼?换句话说,为了防治膨胀,是否一定要牺牲改  相似文献   

2.
建国四十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屡犯急于求成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始终处于失衡——调整——再失衡——再调整的马鞍型状态。认真回顾和总结我们走过的路程,在经济建设中把握好综合平衡的指导方针,对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有益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列宁是第一个亲自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导师。他的经济理论极其丰富。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指导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承训、余大章合著的《新经济政策理论体系——论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再认识》一书(以下简称《体系》),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成果,是一本有特色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早在巴黎公社时期,马克思就提出了“廉洁政府”的口号,并进而提出了“大社会,小政府”的思想,延安时期,我们党也曾实行过“精兵简政”的方针。然而建国几十年来,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简机构”的口号声中,我们却走着一条“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症结何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报告的第七部分中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我是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我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这九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确实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这些新的理论观点,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实紧密结合,对如何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科学论述。其中,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鲜明的特色。通过初步学习,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实践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出发点——邓小平经济思想特色之一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剖析中国的国情,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基本出发点,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7.
1993年广东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再探索曾牧野,李新家执笔编撰1993年,是我国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个宏伟目标后的头一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正式出版发行。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产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同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科学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发展。这一重大突破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这已是常识,似无需讨论。然而,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正是在这个基本问题上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和探讨。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认识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反复过程。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问题上的突破,正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升华。本文结合深圳福田等地区的实践,谈谈劳动者与公有经济关系上的认识的深化。(一)众所周知,传统公有经济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一是由国家代表全民去成为所有者,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经济政策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经济政策思想,不仅要掌握其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等思想,更应该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经济政策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实事求是。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改革开放思想、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以及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思想,都是从实事求是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读《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一书辛向阳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他的经济思想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指...  相似文献   

12.
读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一书,深受教育,也有一点思考。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近代又是一个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弱国。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斗,终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国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虽几经挫折,但是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经过胜利——失败——再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范围和宏观战略高度上,把教育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背景下,一方面突出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强调教育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七月,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审计监督形式——对国营企业厂长(经理)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这项工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完善国家宏观控制监督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由审计工作的职能和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推行厂长(经理)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奠基者的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开拓探索,力图建立一个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在关于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和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根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再生产、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保证和外部条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步骤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的深刻见解。本文试图对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在总体上所体现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作一些探讨,以期对深入理解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一直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其目标是建立以新民主主义经济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服从于这一任务,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此开始到1956年,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开始转向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 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党面临如何继续前进、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问题.这一时期党的经济思想主线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探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真正开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丰富的理论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启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是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又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进程的时代.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一、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时强时弱的消费基金膨胀和消费性投资膨胀(简称“双膨胀”)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这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严重挑战,也是我们在推进体制改革过程中亟需探索和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978年到1982年,我国国民收入共增加1251亿元,同期职工和企业的所得都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国家财政收入却反而减少了70亿元,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各级行政机构的框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自1978年以来,虽然进行了几次改革,但都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笔者认为机构改革陷入“怪圈”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金融部门为支持新疆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到1991年底银行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6.9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增长了13.2倍。在财政和银行向生产建设的投入资金总量中,银行投入的资金比重由1978年的23.2%,已上升到1991年的87.6%。银行信贷资金在新疆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然而,在银行贷款巨额增长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信贷资金的运行仍未摆脱膨胀——紧缩——膨胀的循环,信贷增量的注入大量沉淀,并不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仅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明确地提出了正确处理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相互关系的具体路线。毛主席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