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擐"读huan音,有"贯穿,穿着"义.据<说文>之解释,据典籍之考辨,据合肥方言之旁证,认定"擐"古读为guàn,当是今所言"挎"之本字.又"擐"读juǎn音有"系"、"拴"义,据"摄"之字义源流,据书证及合肥方言,认定"擐"宜音guǎn,当释"绕,套,扣".  相似文献   

2.
"好不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好不好"在《金瓶梅词话》中共出现了35例,有表示询问性质或状态的,也有表示商量、疑问语气的,更有表示威胁义的语气副词。这些用法有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下来,有的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3.
梁代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是重要的道教文献.该书卷一云:"亲属道义,赍其上果,要往看之."清代黄生<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汉语大词典>采用了黄氏之说.然以<中华道藏>及其它文献来看,"道义"无此义.在中古吴方言中,"友"和"义"读音相近,抄刻道藏经典的茅山道人受方音影响,把"道友"误写为"道义",黄生又对此"道义"牵强解释,<汉语大词典>则原封照抄.对<周氏冥通记>中"道义"一词的考辨,能为今后研究<义府>和修订<汉语大词典>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沟通"正统语言"与其他语言系统问的词义关系的词学专著.它在语词训释实践中,反映了诸多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开创了中国训诂中的"词义互释"方法和"义界释词"方法,为训诂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中的"抬",除去<汉语大词典>的两种释义外,还有六种意义失收,即"娶"、"打扫、清除"、"抬举"、"相认、拥有"、"买"、"拿".这六种意义仍保留在晋、陕、蒙交界区域方言中.  相似文献   

6.
"蒙冲"补议     
<汉语大词典>"蒙冲"条释为"古代战船名".原高中语文课文<赤壁之战>也仅释"蒙冲"为"一种蒙盖着生牛皮的小型战船".查阅文献,亦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7.
释"忽"     
"忽"有"偶"义,可翻译为"偶然"、"恰巧",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失收此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释"(禾蜀)秫"为"也作‘蜀黍',即玉米."并引<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六回:"该与他的工粮,定住了要那麦子绿豆……若要搭些(禾蜀)秫、黑豆在内,他说:‘这些喂畜生的东西怎么把与人吃?'"<汉语大词典>释"蜀秫"为"即蜀黍."释"蜀黍"为"一种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粱与玉米当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作物,以上两种训释究竟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字典>收字众多,释义详尽,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汉字的演变发展历史久远,形音义的变化十分复杂,加上书成众手,难免会有缺漏.以<汉语大字典>"月"部一部为例,查对其他工具书.可发现其在注音、释义方面存在多音而误引、不合音变规律、误释字义、释义不明、漏收义项等缺失.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词话>是以<水浒传>武氏兄弟的故事作为入话的,<金瓶梅>自传世以来诸版本系统和今日经整理的各种校注本多把<水浒传>的"栈"改为"赚",此处的"赚"实应为"栈",之所以产生错误,是因为不明了它乃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风俗有关.其本义为古代的一种采用圈养方法、通过加大饲料用量及营养成分并减少动物活动时间来催肥肉用禽畜的技术,这在古代的正史、野记、农书、前人诗文和笔记都可以找到大量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