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东汉时期,特别是在其中晚期,居住在东汉帝国境内的东,西羌以及塞外西羌曾同东汉王朝进行长期而激烈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后汉书·西羌传》)对于羌汉战争的性质,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羌族人民反对东汉王朝的起义,当然,不同观点的争论也时有发生。近来,张大可同志在《东汉时期的安羌名将——凉州三明》(载《西北史地》1982年第2期)一文中,对羌汉战争的性质又提出了另外的见解。他认为;连绵不断的羌汉战争是塞外“西羌”侵边的“羌祸”,而不能简单地用羌人起义来概括。他对于其中影响较大的安顺二帝时期的东羌暴动,虽也予以肯定,指出由于当时东汉王朝政治黑暗,“羌人的起义是被迫的,他们的反抗是正  相似文献   

2.
高梧 《天府新论》2020,(2):封二-封三
羌年,是羌族人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前后举行,以庆丰收为主要内容,有特定仪式的节庆活动,流行于羌族聚居区。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宕昌国     
宕昌国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宕昌羌在南北朝时所建立的一个羌国。这个羌国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一百四十年之久。由于国小势弱,多不为人注意。加以其历史资料多散见于各种古籍之中,许多通史著作也不屑叙及,仅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略有叙述。考宕昌国的占地方位,据《魏书·宕昌国传》:”其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周书》和《北史》均作“席”,误。)水以南,南北八百里”。按仇池即今甘肃省成县西北的仇池山,也即郦  相似文献   

4.
<正> 王遇(约435——约504年)作为北魏时期最杰出的羌族建筑家,却一直为后世所忽略。本文依据零星文献文物资料,试对王遇作一粗浅探索,(女占)举数端,聊示一斑。一、王遇的族别姓名《魏书·阉官传》记:王遇“冯翊李润镇羌也,与雷、党、不蒙俱为羌中强族”。冯翊为今陕西铜川地区,古属关中。汉以后,北魏以前,关中已为杂胡部族集中地。羌族人关始于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西晋的江统曾作《徒戎论》云:“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戎狄为泛称,实应包括匈奴、羯、氐、羌等诸族。  相似文献   

5.
羌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和绵阳市的北川县,是目前国内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近年来在贵州的石阡县和江口县,也发现有近千人的羌族居民。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羌族的研究,四川省民族学会于1990年11月17日(农历年十月初一日)传统的羌历年之际,与理汶茂北四县庆祝羌历年暨  相似文献   

6.
作为羌族文化核心的释比文化,其蕴含了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从《羌族释比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出羌民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种种保护行为。对这些环保行为进行挖掘和整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羌族文化,并为解决今天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始于夏朝,夏朝的《禹刑》,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属于奴隶制的法。战国李悝造《法经》,开创了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到唐朝永徽年间制定了《唐律疏议》(《唐律》),成为封建法典的楷模,也是“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到清朝末年,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封建法律开始解体。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法制史上下约四千年的漫长历程,其中各种法典数以百计,真可谓源远流长、资料浩瀚,内容极其丰富,笔者从中总结归纳出以下几条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一、一国两制邓小平同志说:“一国两制,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正是这样,在我国历史上,实…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独特的语言和绚丽的文化.羌族传统文化主要保存在羌族释比经典之中,其主要成分是多神崇拜的精神信仰.如今,羌语和羌文化都日渐式微,确立和推广羌族共同语将有助于保护羌族语言文化.尤其是5.12大地震之后,羌族的物态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损毁,同时,其语言与文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灾后做好保护与传承羌族的语言与文化工作,成为当前学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池翔 《东岳论丛》2012,33(4):94-101
清末民初,大量西方学者和传教士涌入华西边疆,他们从自身视角对华西地区进行的审视和认知,使得中国西部面临着重新被“发现”,并融入西方化视野的境遇.英国新教传教士陶然士进入岷江上游四川境内的羌人地区进行传教,他重新发现“羌族”,并用一套混杂着基督教和民族学的话语来诠释羌族族属及其宗教,得出“羌族”是“华西犹太人”和“中国最早的传教士”的结论,展示了一个与汉人视野下的“蛮子”完全不同的“羌族认知”.笔者试图通过梳理陶然士的传教思想和传教经历,来探索陶然士对羌族的想象和认知及其思想来源.通过探讨“华夏之内”的他者和“华夏之外”的他者的互动交流和复杂纠葛,以更好地体认西方传教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读僧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对了解古代中西交通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很有参考价值。古代中西交通中的吐蕃路吐蕃人即今藏族同胞,其主要居地,即今西藏。“吐蕃”应该读为“吐播”,西方各国称藏族为Tibet,中国古代文籍中亦作“图伯特”,大概是原来的译音。《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旧唐书·吐蕃传》微异,说“吐蕃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每与氐并提,称为氐羌。氐羌和匈奴都是古代中国境内强大的少数民族,氐可能就是Tibet的缩音。  相似文献   

11.
羌族碉楼建筑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在其几千年的发展中,先民族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羌族人民在发展与生存中创建的碉楼建筑(邓笼),不仅丰富了中华建筑文化,而且对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建筑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要研究藏族建筑艺术,笔者认为就必须研究羌族建筑风格。遂成拙文,以期抛砖引玉。羌族自古以垒石建碉楼,其建筑艺术独特而精湛。《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冉驶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汉山郡……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文,为邓笼”。“邓笼”为羌语,意为绸楼。…  相似文献   

12.
《左传》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遇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沈玉成《左传译文》译首句为“从前夏朝刚刚衰落的时候”,恐非。后羿代夏在夏朝初年启子太康时。太康虽然“淫放失国”(《左传》杜预注),但不等于有夏的统治“衰落”。太康子仲康继立,尚能因“羲、和湎淫,废时乱日”,派胤往征讨之,作《胤征》(见《书序》)。仲康子后相立,“元  相似文献   

13.
<正>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东汉将领段熲是“一个完全兽性”的人。对此,有的同志曾提出异议,认为段熲是一个“立有大功”的“安羌名将”,应该为他“恢复名誉”(见《西北史地》1982年第2期,《东汉时期的安羌名将——凉州三明》)笔者认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段熲算不上一个十分显眼的重要人物,但在西北地区古  相似文献   

14.
论东汉对羌族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汉武帝设河西四郡,隔绝羌胡获得成功之后,在沉重打击了匈奴军事气焰的同时,也引发了汉朝同西羌的正面冲突。因之,在西汉时期就爆发大规模的羌汉战争。西汉政府在取得对羌战争的胜利后,设金城属国以处置内徙、降附的羌民。这一统治方式,对保障西汉时期西北边疆的长期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东汉建立后,一方面,大批羌民聚居于东汉边郡境内,受东汉政府的直接统治,另一方面,塞外羌人部落仍判服不常,并煽诱内附芜人反抗东汉政府。这一时期,羌族已发展成为西北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且随着匈奴军事力量的逐渐衰落,羌汉关系在西北民族关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处理羌族事务成为关乎国家治乱兴衰的头等大事。因此,对羌政策成为东汉西北民族政策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设护羌校尉领护西羌 以河湟为中心的西羌地区,是羌人活动的根本之地,因此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是保证东汉西北边郡安定的关健。东汉初,隗嚣割据陇右,联络西羌豪酋,对抗东汉政府。隗嚣灭亡后,西羌豪酋并未屈服,“先零与诸种勾结,复寇金城、陇西”,严重威胁东汉西北地区的安定。建武十年(34),东汉政府派来歙率盖延、刘尚与马援等进击西羌于金城、大规模羌汉战争爆发。从建武十年至十三年(34—37),来歙,马援等先后平定了金城、陇西的先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国前,岷江上游的羌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制阶段,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加上其他原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又因为羌族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汉族历代王朝和吐蕃政权的统治之下,受汉、藏文化影响较深,所以有的羌民也兼信汉族地区的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16.
<正> 古代河西是民族杂居之地,羌、匈奴、汉族是其中主要民族。汉魏以降,北方各民族奋起参预政治,介入北方社会事务。适应这一形势,这三个民族也在河西地域中积极探索本民族的命运之路。这种探索活动,也就是它们历史作用的主要方面。一首先是羌族。汉代人讲“河西斗绝,在羌胡中”,又讲“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说明它是河西最主要的民族。魏晋以后,河西羌的命运不景气。当关陇羌赫然建立起后秦时,它只能在河西割据政权的夹  相似文献   

17.
杨东晨 《阴山学刊》2008,21(2):60-65,75
中国历史以重庆(原四川)巫山猿人为开端,其中的炎帝神农时代(共八代)已形成庞大部落集团,分迁四方。西方的土著和炎帝裔氏族交错相处后,尊奉姜姓炎帝为祖先。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的黄帝氏族部落兴起后,逐渐形成以炎黄族为主体(吸收部分东方土著人)的华夏民族集团,定都于中原,称四边的土著族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民族集团。黄帝的五代孙鲧及其子禹生于石纽、兴盛于嵩山之说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商周时期氐、羌成为西戎民族集团的主要成分,氏族一直定居农耕,分布于今甘肃东部;羌族原为定居农耕部族,在商代由半耕半牧转为畜牧为生,分布于今甘肃洮河流域以西至青海省东部,后向西方及南方迁徙。至秦献公后。羌族的部分人又迁入今四川嘉陵江上游与岷江流域,秦汉形成白马羌等种落。羌民亦称黄帝后裔禹为祖先,羌族也成为汉朝的属民。  相似文献   

18.
背景资料 西羌第一村,就是簇头沟旁羌锋村,位于绵池南2公里,岷江西岸,是由成都南来进入羌族区所见到的第一座羌寨,故称西羌第一村。寨内有60多户人家聚居,垒石筑室。白石神供奉于门上或屋顶。寨中一座石砌羌碉,高11层,约25米,突兀挺拔,历经地震与风雨考验而坚不可催。羌锋环境优美,有成片带状柳树林和一簇簇黑桃树。苹果园、花椒树、樱桃林。整个寨子绿树掩映。青水长流。羌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羌绣色彩鲜艳,羌族锅庄热情奔放,羌族祭山会,春天的烧天烛等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9.
羌族原始宗教遗俗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宗教在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渗透于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制约着各民族的进步和繁荣。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目前主要聚居于四川省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北川县等地,90年代初共有20余万人。历史上,羌族与中国西南、西北许多民族有渊源关系,羌族原始宗教也与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有自己的显著特点。羌族原始宗教遗俗对羌族社会还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一)本世纪50年代以前,羌族虽然受到佛教和道教的一些影响,但多数羌人仍然普遍信仰原始宗教。羌族原始宗教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史记》中凡称“西南夷”,均指“西夷”、“南夷”整个地区。“西夷”和“南夷”都是专用语,各指“西南夷”的某一特定地区。“西南夷”划分为“西夷”、“南夷”是以巴蜀为基点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司马迁等人出使西南夷的材料充分证明,巴蜀是开发西南夷地区的根据地。从族属上看,大体上说来,南夷地区以濮越族群民族为主,西夷地区以氐羌族群民族为主。关于滇池洱海地区的民族,作者认为,滇池洱海地区是濮越族群和氐羌族群交错杂居地带,大体上说来,滇池地区的主体民族滇属于濮越族群,南夷文化色彩浓厚;洱海地区的主体民族、昆明属于氐羌族群,受西夷文化影响较大。两个地域里都杂居着另一族群的居民,因而,无论是滇文化还是、昆明文化,都表现出另一族群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